時 慧
(連云港市革命紀念館,江蘇 連云港 222000)
講解詞的撰寫是為了讓講解員在知識上得以充實,在邏輯上得以調整,在藝術上得以升華,在科學上得以規(guī)范,從而達到專業(yè)性和知識性、學術性和趣味性、科學性和觀賞性的有機結合。講解詞一直是陳列和展覽的核心與靈魂,講解員如果沒有優(yōu)秀的講解詞作為依托和基礎,那么再投入的講解都會顯得蒼白無力。
在規(guī)范撰寫講解詞的過程中,應該做到觀點正確,脈絡清晰,紀念館講解詞首先要有鮮明的政治立場,同時盡量詳細真實地反映陳列內容,嚴格按照歷史事實加以編寫和修飾,不能為了吸引觀眾而胡編亂造;其次,要史物結合、言之有據(jù)。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他的主人和故事,講解詞在撰寫過程中要善于挖掘和展現(xiàn)這些細節(jié),讓文物說話,讓歷史鮮活;第三是簡明扼要,言之有趣,如果講解詞太過冗長或者重點不突出,那么觀眾在參觀過程中就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并且不知講解員所云何人何事;第四是對象明確,程度適宜。觀眾分各種群體,講解詞也應該因人而異,深淺區(qū)分,多版本撰寫。
一套規(guī)范的,有溫度的講解詞是觀眾滿載而歸的前提,也是弘揚主旋律,發(fā)揮正能量,為觀眾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的基礎。
語言表達的規(guī)范性首先表現(xiàn)在語音語調上。口齒清晰和表達流暢是講解員的基本技能,尤其革命紀念館的講解員,講解時更是要字正腔圓,鏗鏘有力?!盎A不牢,地動山搖”,講解員一定要夯實最基本的講解技能,這樣才能用擲地有聲的語言給觀眾講述那段硝煙彌漫的崢嶸歲月。一般來說,革命歷史包括很多的時間、地名、人名、部隊,還有一些專業(yè)術語,講解員要盡量發(fā)音準確,避免磕巴給觀眾理解上造成誤導和阻礙。為了達到口齒清晰和表達流暢,講解員要掌握豐富的革命歷史知識,認真揣摩,把握感情,從而在表達過程中斷句自如,抑揚頓挫。只有通過大量的訓練逐步掌握語言表達的技巧,培養(yǎng)一定的語言識別力、判斷力和語音語感,才能完成在講解中要求的施講、施教的目的。
其次是語言富有感染力。規(guī)范的講解應該是引導式的、交流式的講解,這是吸引觀眾注意力的最佳方式。感動別人先要學會感動自己,講解不是背誦,也不是講授理論,一定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和觀眾進行交流,只有講解員情緒飽滿,語言表達有感染力,觀眾才能夠沉醉其中,跟著講解員的思路來了解革命歷史。
講解態(tài)勢包括講解員的精神、氣質、儀態(tài)和穿著等。要精神飽滿、落落大方、莊重、親切自然。態(tài)勢語在表達中起著舉足輕重、不可忽視的作用。作為副語言的表達,面部表情、手勢、體態(tài)舉止的態(tài)勢語言,都反映著講解員的個人素養(yǎng)和內心活動,都能傳遞信息。我們經常說要善于借助外力,規(guī)范且恰到好處的態(tài)勢語言會給講解加分不少,讓講解更加生動、自然,有時甚至可以和觀眾產生共鳴,起到互動的效果。
講解員在講解過程中應該時刻注意自己態(tài)勢語言的規(guī)范性,比如在講到莊嚴肅穆的內容的時候,更應該留意自己的表情、手勢,切不可輕浮。在進行重大接待時,講解員規(guī)范性的態(tài)勢語言更是顯得尤為重要。講解員在講解前,首先要有意識地“占領”最佳位置,面向游客面帶笑容,既不要靠觀眾太近,也不要離觀眾太遠,大約離游客1米左右即可。講解時手勢的幅度不要過大,講解的音量視空間大小而定。另外要適當利用表情和態(tài)勢語。比如,我們向游客投以真誠的微笑和目光,游客就會樂于傾聽,會使他們感受到講解員給予的友好。同時還可以細心地捕捉游客的眼睛,對他們“察言觀色”,然后做出相應的反應,讓游客覺得賓至如歸。優(yōu)雅的態(tài)勢語言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長期有意識地塑造的結果。
總之,規(guī)范的語言表達應做到音美、意美、形美,這是審美價值的主要標志。語言是講解員心靈的窗口,在革命紀念館,講解員只有不斷培養(yǎng)自己的政治修養(yǎng),熟練運用語言技能,用正確的思想和有力的言語引導人,用規(guī)范的講解激勵人,才能真正達到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讓觀眾有所收獲。
作為革命紀念館的講解員,需要具有扎實且廣博的黨史知識作為支撐,黨史知識是支持講解的動力,知識越豐富,講解越自如。講解是一個知識輸出的過程,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才能夠言之有物。有的講解員雖然講稿背的非常熟練,但是一旦出現(xiàn)突發(fā)情況,被打斷就會忘詞,原因就是沒有做到深刻理解講解詞,而是生搬硬套,從而影響了講解效果。此外講解員不是復讀機,講解也不是背誦,在和觀眾進行交流時,要隨時準備好回答觀眾提出的問題。只有練就了扎實的基本功,才能旁征博引,從容處理各種來自專業(yè)上的問題。每一次講解,對于講解員來說都應該是一次學習,講解過程中遇到新的問題,對于講解員來說都是一次豐富知識的機會。有了知識的補充,可彌補年齡的差距,增加工作的自信,學者型講解員應該成為每一個講解員發(fā)展的方向,知識性是講解員永葆職業(yè)青春的關鍵所在。
講解員在講解過程中一定要思路清晰,張弛有度,講解員和語音導覽最大的區(qū)別就是講解員的講解是有溫度的,有思想的,講解員傳播知識的過程中,可以根據(jù)觀眾的接受能力和反饋信息來調整講解的速度和內容的難度,還可以對觀眾的問題進行解答。觀眾的提問受到專業(yè)背景的影響,很可能五花八門,這就容易讓講解員講解“跑題”,所以講解員要有清晰的思路,掌握好講解節(jié)奏,即使被觀眾帶跑偏也能夠自然回到講解主題上,這就是講解員的控場能力。為了培養(yǎng)清晰的思路和張弛有度的控場能力,講解員要練習自己撰寫講稿,自己設計講解線路,這樣才能夠保證其對講解內容有全面地了解,做到心中有墨水,語言有力量。此外,講解員在講解之前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尤其是預約團隊,要了解來參觀的觀眾的年齡和知識背景,以及參觀時間等信息,從而讓講解員根據(jù)實際情況來調整講解內容和提綱,做好應對現(xiàn)場的準備。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了解觀眾并且通曉與展板相關的黨史知識,講解員自然會思路清晰,控制好講解過程,而不會被觀眾牽著鼻子走。
(三)觀眾的心理分析是講解員因人施講的關鍵因素
一個有層次的講解應該因人而異且有針對性地來展開,要做到因人施講,僅僅靠對觀眾進行一個大致分類是不夠的,它需要講解員在講解過程中對觀眾心理和情緒準確細致地把握,要根據(jù)觀眾聽講解的動機、興趣、目的、愿望等心理需求的把握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調整自己的講解狀態(tài),讓觀眾理解、聽懂,從而達到溝通交流的效果。
講解員在講解的的過程中要善于觀察觀眾的反應,每一個觀眾文化水平和專業(yè)背景都不同,對知識的吸收情況也不同。當觀眾的目光和注意力較長時間被某一段內容或者某一件文物吸引時,講解員可以適當擴充講解內容,將這段歷史發(fā)生的背景或者文物背后的故事講述給觀眾;而當觀眾對自己的“長篇大論”的講解表現(xiàn)出不感興趣甚至不耐煩的時候,講解員要言簡意賅,對于觀眾沒有理解的內容,要及時變化語言表達風格,或者深入淺出。
講解員是展覽物品和觀眾之間溝通的橋梁,隨著文博產業(yè)的逐漸成熟,講解員的綜合素質和技能水平也被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作為紅色文化的講述者和傳承人,不僅要做到規(guī)與矩,還要做到活與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