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卓
(西安培華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5)
雖然,無常觀是在佛教文化的影響下形成的,但其與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生活也具有密切的關系。日本是一個面積較小的島國,其四面環(huán)海,自然災害頻發(fā)。這就直接的導致了日本人心思的極度敏感,對世界的認知中也往往包含著無常的觀念。這一觀念,在日本的文學作品中得到了非常明顯的體現(xiàn)。
“無?!边@一概念起源于佛教,其主要涵蓋多方面的復雜內(nèi)容,但其根本是表達世間萬物變化無常,任何事物都不會永遠存在,往更深層次思索,就是人生的縹緲虛幻[1]??梢哉f,“無常觀”是一種對待世界的情懷。這一觀念,從佛教的思想觀點中發(fā)展而來,又與日本人的生活、思想產(chǎn)生了高度的共鳴,對日本民族的整體思維方式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
同時,日本人對待無常觀的看法是存在較大區(qū)別的,總的來說,日本的無常觀主要可以分為生成式與消滅式兩種。前者的思維比較積極,認為無常是推動事物新生的力量源泉,主張對發(fā)展道路的不斷探索與追求。而后者的思想則比較消極,其認為無常是毀滅事物的力量,一切事物都在不斷消亡。不管哪一種思維模式,都在日本的文學作品中得到了非常明顯的體現(xiàn)。
日本在文學方面具有長時間的發(fā)展歷史,從日本的歷史時代上來劃分,其文學作品主要可以分為四個時期:上古文學、平安文學、中世文學、現(xiàn)代文學。在不同的時期,由于人們對“無常觀”的認識有所不同,其在文學作品中的表現(xiàn)形式也有所不同。
這一時期主要指7世紀的后半期,代表作家是柿本人麻呂,其被稱為“和歌子圣”。[2]柿本人麻呂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安魂曲,在這些作品中,有大量的關于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代表作《哈姆雷特》中奧利菲亞墜河而死場景的描寫。這些描寫基調(diào)低沉,色彩灰暗,表達出了一種濃厚的對世界的感嘆。在著名日本文學家梅原蒙所著的《柿本人麻呂論》中曾經(jīng)提到,其所描寫的墜河情景,是柿本人麻呂對自己的死亡的設想,其看透了世事的無常,對生活失去了渴望。這就是其對無常觀的理解,充滿了消極的思想基調(diào)。
此外,《祝詞》是日本上古文學時期重要的祭祀文學代表?!蹲T~》的內(nèi)容主要是向上天祈禱,讓所有的災難與疾病消失。從中可以看出,日本早在上古文學時期就認識到了生活與世界的無常,并通過文學作品表現(xiàn)出了在無常之中的對生存的強烈追求。
平安時期,日本的文學作品比較豐富,蘊含無常觀的作品主要有弘法大師的《伊呂波》,道綱母的《蜻蛉日記》,西行法師的《山家集》等等?!厄唑热沼洝肥且徊客耆褂眉倜淖謱懽魍瓿傻奈膶W作品,其中還涉及了一些中國的詩歌以及故事內(nèi)容。作者在這一作品中,描寫了丈夫出軌的種種,表現(xiàn)了自己強烈的憤怒以及絕望。之所以將這部作品命名為《蜻蛉日記》,就是以浮游難辨生死的生命狀態(tài)來表現(xiàn)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在這一作品中,可以明顯的看出作者所表達出來的對感情虛無縹緲、變化無常的感受。
《山家集》是平安時代末期,西行大師的歌集。這一作品主要分為“四級”、“雜歌”、“愛情”三部。在這些作品中,主要表現(xiàn)的是對大自然的歌頌,以及對人生世事無常的感慨。從《山家集》中,可以明顯的感受到其中所蘊含的低沉基調(diào),整體呈現(xiàn)單色調(diào)的文學色彩,給人一種低沉的壓抑之感。
在這一時期,日本的文學與“無常觀”思想都發(fā)展到了頂峰,“無常觀”在文學作品中表現(xiàn)的更加明顯。例如,“平家物語”就是非常明顯的帶有“無常觀”思想的作品。在作品中,主要描寫了平家的發(fā)展歷史。從崛起,到頂峰,最后到走向滅亡,作者以細膩的筆調(diào)進行了描寫。在描述的過程中,其不僅僅是單一的講述歷史,還穿插了大量自己的感悟。其中,就非常鮮明的表現(xiàn)了除了世事無常的觀念。其中寫道“驕奢淫逸不長久,恰如春夜一場夢。”直觀的表現(xiàn)了世事都如夢幻泡影的“無常觀”。又比如,在鴨長明的《方丈記》中記錄了一場嚴重的大火。1117年,京都大火,火勢浩大,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在書中,作者用流水與泡沫比喻人的的生命,表達了世事無常,人生虛無縹緲的情感內(nèi)涵。整部作品,在思想方面是消極的,認為世間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斷的消亡之中,面對世界的變化,人類無能為力,只能無可奈何的承受。
發(fā)展到近代文學時期,日本文學中對“無常觀”的理解已經(jīng)基本走向成熟。例如松門左衛(wèi)門的《曾根崎心中》這一作品中,描寫出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故事中,一對男女為了愛情,雙雙殉情。其中表現(xiàn)了一種追求思想上的凈土,否定生存的思想感情。井原西鶴在《好色一代男》中,對享樂主義進行了充分的展現(xiàn),書中主要描寫出身豪門的主人公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即使在花甲之年,依然在進行著糜爛的生活方式,乘坐好色丸號,前往女護島尋歡作樂。在這一文學作品中,對社會的基本生活狀態(tài)以及豪門階級的情欲進行了細致的勾勒與刻畫,鮮明的展現(xiàn)了在日本江戶時代,整個社會的基本生存狀態(tài)以及精神文化面貌。作品中,突出的表現(xiàn)了命運無常的“無常觀”。
綜上所述,日本文化中鮮明的“無常觀”在其民族文學作品中具有非常突出的體現(xiàn)。這一思想特點的形成,與日本整個民族的生存環(huán)境,人們的精神文化狀態(tài)等等是分不開的?!盁o常觀”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了日本的思想觀念以及生活方式,并深深的融入了日本人的生命之中。
[1]丁雯.川端康成文學對余華、王小鷹的審美心理影響研究[D].遼寧大學,2015.
[2]牛立忠.“無常觀”對日本美學思想及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7,08:247-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