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開州區(qū)畜牧獸醫(yī)局,重慶 405400)
重慶市開州區(qū)牛羊產業(yè)首席專家課題組,在該區(qū)溫泉、白橋、滿月等鄉(xiāng)鎮(zhèn)調查了1860只白山羊的體尺、體重、胎次、產羔率,基本摸清了開州區(qū)白山羊繁殖性能,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開州區(qū)白山羊是渝東北地區(qū)的一個類群,居小型、早徙、皮肉兼用的地方品種。母羊的發(fā)情季節(jié)、發(fā)情癥狀均不太明顯,初配時間6~7月齡,早的4~5月齡。發(fā)情周期18~22d,發(fā)情持續(xù)期2~3d,懷孕期140~154d,公羊斷奶即有爬跨行為,6月齡就可以開始配種。
(1)公羊:成年公羊體高50.8±3.4cm,體長55.6±3.3cm。初生重1.74kg,雙月重5.81kg,四月重6.89kg,六月重8.01kg,八月重9.04kg,周歲體重14.2kg,減去初生重月平均增重1.04kg。
(2)母羊:成年母羊體高47.8±3.3cm,體長53.2±3.6cm。初生重1.63kg,雙月重5.44kg,四月重7.28kg,六月重8.53kg,八月重9.67kg,周歲體重15.3kg,減去初生重月平均增重1.21kg。
根據206只三周歲的母羊在三年中產胎數的統(tǒng)計,產二胎的有29只,占14.1%;三胎的有87只,占42.2%;四胎的有90只,占43.7%。減去幼齡期六個月,平均按2.5年計算,年平均每只母羊產1.31胎。
據569胎資料分析,不同胎次產單羔、雙羔、三羔的百分率依次是:第一胎52.6%、46.3%、1.1%;第二胎30.3%、67.4%、2.3%;第三胎26.5%、66.3%、7.2%;第四胎21.3%、68.6%、16.1%。胎平產羔只數第一胎1.16只,第二胎1.69只,第三胎1.81只,第四胎1.99只,平均每胎產羔1.66只,產羔率166%。
據116胎統(tǒng)計,產羔羊204只,斷奶成活118只,成活率為57.84%。
調查表明,除“三率”不高外,高寒山區(qū)的懷孕母羊在初春時期流產特別嚴重,滿月鄉(xiāng)雙坪村39只懷孕母羊中,有17只流產,流產率為43.6%。
海拔高度不同,產羔率的差異很大,在800m以上的高山地區(qū)調查294胎,單羔占53.8%,雙羔占44.6%,三羔占1.6%,產羔率為147.8%。800米以下的低山地區(qū)調查327胎,單羔占24.7%,雙羔占70.9%,三羔占4.4%,產羔率為184.1%。低山與高山地區(qū)比較,單羔胎數低29.1個百分點,雙羔胎數高26.3個百分點,三羔胎數高2.8個百分點,產羔率高36.3個百分點。
配種季節(jié)適當與否,與母羊懷孕期、哺乳期的體質狀況和羔羊的發(fā)育有十分密切的關系,配種季節(jié)不當,很容易引起流產、死羔、弱羊,有時還會造成母羊死亡。
由于種公羊在飼養(yǎng)管理上要求嚴格,加上飼養(yǎng)戶的報酬沒有妥善解決,因此,農民多數不愿飼養(yǎng)。據對溫泉鎮(zhèn)金龍村的調查統(tǒng)計,該村有成年母羊552只,成年公羊僅4只,公、母羊的比例為1:138,超過種公羊配種能力的4.8倍,以致造成羔羊近親繁殖,母羊失配空懷,大大降低了山羊繁殖性能和羔羊的體質。
要提高山羊繁殖性能,除采取加強防疫驅蟲、飼養(yǎng)管理,改善圈舍條件等綜合配套技術措施外,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1)按比例選留種公羊。按1:30的公、母比例選留種公羊,盡量做到異地選公,避免近親繁殖。需有專人管理。合格種公羊要建卡發(fā)證,實行配種收費,解決種公羊飼養(yǎng)報酬。
(2)控制配種季節(jié),提高產仔成活率。800m以下的低山地區(qū),氣候溫和,飼草豐茂,可以不加控制。800m以上的高寒地區(qū)必須控制配種季節(jié),四月春配,十月秋配為宜,三、九月就可以產仔,整個懷孕期和吮乳期都有足夠的飼草,是提高成活率和羔羊個體品質的有效措施。
(3)適時整頓羊群。每年10~11月,按照選種標準,對體小質差,產羔率低的母羊和閹羊全部淘汰出欄。既保證了基礎羊群,又減少了越冬飼草不足的壓力。
(4)抓秋膘,貯冬草。每年9~11月飼草的營養(yǎng)價值最高,要盡量延長放牧時間,草山資源差的還要適當補飼。同時,在飼草旺季大力割曬青干草,推廣青貯玉米莖葉,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保障山羊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