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術山
人類往往是依靠視覺感官來認識這個世界,根據(jù)所看到的一切事物來進行反饋,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對于不同顏色的理解都有其獨特的認知方式。人類對于一些色彩的感覺是與生俱來的,后天經(jīng)過知識的理解以及宗教的信仰等因素也會對一些色彩進行新的認識,不同的人在不同時期對于色彩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反應。根據(jù)不同的色彩感受,人們大體上把色彩分為冷色和暖色兩大類,這兩種不同類別的色彩也會讓人在視覺角度下產(chǎn)生不同的心理感覺,例如暖色調會讓人體會到溫馨、體貼以及舒適等感覺,冷色調會讓人感覺到消極、沉悶、陰郁。
在展覽設計方面,色彩的存在同樣有著重要的意義,它們是吸引觀眾眼球的核心要素,并能給觀眾帶來審美的愉悅感。既能傳遞信息,也能表達情感。任何設計中的缺陷都能被色彩所覆蓋,也可以讓其他事物變得更具有藝術氣質。
如果你想要了解并掌控色彩的使用方法,那就必須熟悉色彩的基本概念。通過研究色彩的起源,它們的常規(guī)展示方式,以及形成最佳混合效果的常用技巧,便能自然掌握并靈活運用這些色彩。色彩漸變或者色調尺度的變化,常常被應用在展覽效果的營造中,這種色彩強度變化的方法可以使觀者產(chǎn)生視覺深度,更好地體會到空間的存在感,一般運用在空間狹小的部分。安排好色彩序列可以很好地引導觀眾參觀的路線,我們一般會認為順序是由淺到深,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講,理解空間的自然順序是從深到淺,不然,除了不能展現(xiàn)空間的縱深感之外,還會產(chǎn)生一種讓人無法理解的困惑感。對比色一般運用在較小的區(qū)域來表達很有沖擊力的展覽內容,展覽空間一般采用大量協(xié)調色來構思主體區(qū)域,但人們往往更加容易注意到一個高反差色的存在,從而瞬間捕捉觀眾的視線,給觀眾帶來瞬間的觀展驚喜感。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許多博物館展覽出現(xiàn)了千篇一律的現(xiàn)象,展壁顏色整體以黑白色為主幾乎是許多展覽設計的通病,這種極缺人情味的展覽環(huán)境會使博物館展覽丟失其應有的特色,大大降低了觀眾的觀展熱情。面對這種“缺乏個性”的展覽形象,必須體現(xiàn)出展品的藝術內涵以及歷史文化特色,所屬歷史時代的文物,自然被賦予了當代的藝術情感、人文情懷。每個展覽的展出效果也表達了當代的地域風情、審美情趣,運用合理的色彩搭配,氤氳出有個性、有色彩藝術美感的展示空間,才能更好地表現(xiàn)出文物展品所蘊含的歷史意義,才會使觀展者對于歷史的文化了解更加銘記于心,使展覽整體效果與色彩藝術相得益彰。
要改善展覽單一、雷同的現(xiàn)狀,色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博物館展覽特色的衰減,在色彩上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因素,灰或者“花”。過往的展覽風格由于技術落后、手段單一,在展覽展示的色彩選擇上往往保留原展壁顏色,不加過多修飾,由于不同的展覽在空間色彩效果上區(qū)別不大,缺少視覺上的沖擊力,這就會使觀眾每次的觀展感覺大打折扣。而現(xiàn)代社會由于科技的發(fā)展,經(jīng)濟水平的提高,許多色彩元素出現(xiàn)在市場上,一些顏色的混搭根本不顧展覽主題意境,胡亂地進行配色,從而造成喧賓奪主的感覺,展覽的一切元素都應服從于展品文物,分清“主”“次”關系是展覽設計方案從始至終要時刻謹記的。
博物館展覽空間中色彩藝術的運用主要就是為了突顯展品的藝術特色,每一件文物展品都是歷經(jīng)了年代的洗禮,保留了其獨特的藝術文化內涵。在色彩設計上要注重環(huán)境色與背景色的搭配,來烘托出文物的展出效果,色彩有規(guī)律的變化運用不僅僅能夠突顯出文物的藝術特色,還能連接空間內部分與整體的呼應。如果(以天津博物館“龐貝:瞬間與永恒”為例)我們的主基調為紅色與綠色(色度、明度進行一定比例的調整)這種互補色的搭配,就會使整個展覽空間緊湊有序,顏色的互相沖突表現(xiàn)了龐貝古城被火山湮沒的那種沖擊感,在自然災害面前,人的無奈與惋惜,旨在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綠色可持續(xù)性的發(fā)展策略。這樣的色系搭配既彰顯了文物的特色,又考慮到了大多數(shù)觀眾的色系感覺,使展覽中的文物、場景與觀眾融為一體,給大家更優(yōu)質的觀展效果。
整體空間色彩的選用要在保持藝術特色、與文物主題相協(xié)調的同時,充分考慮對人心理的影響,增添一系列的暖色調有助于減輕體量感,提升親切感,以具有韻律和節(jié)奏感的低明度色彩來裝飾空間。
以色彩藝術詮釋展覽空間,展示各時代、各地域的人文文化,增添了色彩的律動,會在無形中提高觀眾的審美趣味,具有獨特色彩屬性的展覽空間仿佛有了自己獨特嶄新的外衣,使傳播歷史人文精神有了良好的媒介。這種視覺色彩上的沖擊為整體區(qū)域的解讀和遐想預留了充分的空間,拉近了觀眾與展覽主題的距離,有利于促進觀眾由被動灌輸轉換成主動了解。
在天津博物館的展覽中,色彩藝術在整體設計方案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每個展覽的展廳面積都會有幾百甚至上千平方米,展覽內容也是滿目琳瑯,根據(jù)展覽大綱的設定,一般會把整個展覽分成幾大部分,這就需要我們展覽設計負責人員使用概括的方式來整理不同色塊并可以區(qū)分各個部分的內容,有助于讓觀眾用色彩來區(qū)分整體復雜的知識文化內容,更加方便觀眾對于整個展覽知識框架的把握,使觀展人員對于展覽內容印象更加深刻。
例如“云南省博物館少數(shù)民族婚禮服飾展”,展覽內容是選取有代表性的少數(shù)民族女性婚禮服飾文物(如服飾套裝、挎包、帽飾、織錦、蠟染、扎染、挑花刺繡等各類文物),通過相應禮俗活動場景再現(xiàn)等方式,如換裝、婚禮、織布等少數(shù)民族禮俗活動環(huán)境的還原,以高科技手段,給觀眾最直觀的感受體驗,讓展覽不僅感官體驗新穎,并且能寓歷史文化信息于其中,體現(xiàn)其文化價值。
經(jīng)過前期的設計與色彩分析,此次展覽整體布局采用淺粉色調,既彰顯出婚禮的喜慶,也讓人感覺到少女出嫁的那種嬌羞之情。淺粉色是一種由白色和紅色混合搭配組成的色調,代表了少女般純真的浪漫與甜美,體現(xiàn)了青春、純真的美好回憶。在云南少數(shù)民族女子的看法中,淺粉色的美感正如那情竇初開的美女一般,少女心中堅信愛情最初的美好,在承諾的誓言里,等待人生中最為重要的時刻,愿與君廝守終生,永不相離。色彩的場景效果離不開燈光的輔助,每次根據(jù)顏色環(huán)境的不同,我們都會進行燈光重置,光斑的大小、所投射光影的位置、明度的亮暗都要根據(jù)現(xiàn)場的環(huán)境內容來處理。色彩的藝術設計與合理的燈光效果相互搭配,相得益彰,很好地表達了主題內容,使廣大觀眾對于此次展覽有了更直接、更清晰的認知。
獨特的色彩藝術與空間造型的搭配,形成優(yōu)秀的博物館展覽設計空間,不僅能夠給觀眾帶來視覺上的享受,還能夠造成觀眾與展覽主題心靈上的碰撞。色彩藝術的精巧安排可以更加深刻地表達展覽主題文化內涵,并且高效地串聯(lián)整個主題空間,使觀眾與展覽主題通過藝術特色和藝術語言進行更深層次的交流,有助于博物館展覽文化的傳播。總的來講,色彩藝術在博物館展覽空間設計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博物館相關工作人員應該時刻保持一種謙虛的姿態(tài),不斷學習色彩藝術以及與博物館展覽設計相關的文化知識,力求營造出風格獨特、內容豐富、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的展覽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