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林
(遼寧省核工業(yè)總醫(yī)院,遼寧 葫蘆島 125100)
進行腎上腺腫瘤影像學檢查的主要方式就是通過對腫瘤位置進行發(fā)現(xiàn),并對腫瘤良惡性進行區(qū)分和劃定,根據(jù)于此,本文將以CT檢查和MRI診斷技術為主,探究其對腎上腺良惡性腫瘤的價值。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所收治的腎上腺良惡性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最大年齡81歲,最小年齡18歲,中位年齡(45.2±1.3)歲;在100例患者中,腎上腺腺瘤40例,皮質(zhì)癌20例,轉(zhuǎn)移瘤10例,腎上腺囊腫10例,髓質(zhì)脂肪瘤10例,原發(fā)惡性淋巴瘤10例。
1.2 方法:100例患者中,85例患者同時進行了CT以及MRI檢查,70例患者進行CT掃描,75例患者進行MRI檢查,其中設定的CT檢查層厚為5 mm,共60例患者進行了增強掃描。MRI檢查行基礎性,進行軸位和冠狀位T1WI、T2WI掃描,必要情況下可以進行二乙烯五胺乙酸釓增強掃描,注射完畢后再次行軸位和冠狀位T1WI。有10例腺瘤以及6例非腺瘤患者進行了CSI序列掃描,首先保持屏氣,設定的IP TR/TE為147 ms/19.2 ms,設定的OP TR/TE為147 ms/9.6 ms。通過CT以及MRI檢查的圖像,對患者腫瘤的位置、形態(tài)、大小以及侵犯位置進行察看,通過CT影像對腫瘤和側(cè)部腎上腺的關聯(lián)進行分析;對腫瘤最大層面進行觀察選擇,采用ROI對腫瘤的中位CT值進行測定;通過MRI檢查對T1WI、T2WI進行對比,比較肝臟和脂肪的信號強度。
100例患者中病灶106個,腫瘤涉及的單側(cè)位置腎上腺50例,涉及雙側(cè)50例。在良性腫瘤70例中,病灶71個,形狀皆為圓形或者橢圓形,邊界清楚,最大直徑8.5 cm,最小直徑0.8 cm,平均直徑(3.3±2.0)cm;惡性腫瘤30例,病灶35個,最大直徑12.0 cm,最小直徑1.0 cm,平均直徑(6.9±2.5)cm,腫瘤呈現(xiàn)多為不規(guī)則形狀,30個病灶的邊界不清楚。
對腫瘤的影像特征進行分析,5例囊腫患者的CT值最大為13 Hu,最小為6 Hu,經(jīng)過MRI檢查,T1以及T2明顯增長,但是增強后并沒有強化的特征。進行腎上腺腺瘤的CT平掃時,中位值為(13.5±12.1)Hu,有3例患者的CT值低于0 Hu。
進行CT檢查的準確率為85.7%(60/70),進行MRI檢查的準確率為97.3%(73/75),手術前,進行CT、MRI檢查的良惡性腫瘤的準確率分別為71.4%(50/70)以及98.6%(74/75)。
在對腎上腺腫瘤的CT、MRI診斷時,如果腎上腺腫瘤的直徑>5 cm,尤其是和周邊組織的連接不清晰時,進行單純性的軸CT、MRI檢查對腫瘤的發(fā)生根源判定將會存在問題,因此需要對腎上腺構造進行觀察,并聯(lián)系周圍其他位置如下腔靜脈、肝臟以及腎臟位置進行判斷[1]。另外,同一側(cè)的腎上腺構造多顯示為不清楚,在腫瘤外部能夠?qū)δI上腺的構造進行察看,所以應該對腎上腺外的腫瘤進行考慮。通過對MRI檢查和CT檢查可知,矢狀和冠狀位的重新建構能夠?qū)Ω闻K、腎臟腫瘤進行判別,通常情況下,能夠?qū)δ[瘤的CT以及MRI特征進行檢查,腎上腺腫瘤通常和肝臟、腎臟的腫瘤進行甄別,但如果說腫塊位置過大,其和原發(fā)性腫瘤鑒別將有所難度。
在CT、MRI的圖像檢查可知:①CT以及MRI檢查能夠?qū)δ夷[以及髓質(zhì)脂肪瘤進行確診,所以說這兩種病癥的診斷應進行定位[2-3];②通過CT以及MRI圖像可看出腺瘤、皮脂瘤以及轉(zhuǎn)移瘤在圖像上有一定特征,和臨床技術以及生化技術相結合,能夠幫助診斷結果更加精確,腎上腺瘤主要呈現(xiàn)圓形和橢圓形,腫瘤的直徑<5 cm,且邊界清楚,內(nèi)部結構均勻,和正常的腎上腺有所連接;對腺瘤病癥進行掃描,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位CT值低于20 Hu,有少量呈現(xiàn)為負數(shù)。CT的像素矩陣圖能夠更良好的對CT值進行呈現(xiàn),而腺瘤病癥MRI影像最顯著表現(xiàn)即是,當其信號在T1WI和T2WI上時,都存在這種比較相似的肝臟信號,但是有一些腫瘤所呈現(xiàn)在T2WI的信號更高。皮質(zhì)癌能夠?qū)θ梭w周圍結構、淋巴等進行侵襲,一般還會進入靜脈處,延伸至下腔靜脈,從而出現(xiàn)瘤栓,和皮質(zhì)癌的圖像表現(xiàn)較為一致的病癥是神經(jīng)母細胞瘤,這一病癥在小兒中更加常見,呈現(xiàn)的CT以及MRI圖像較為類似,大約有76%的概率在腫瘤內(nèi)部能夠看到鈣化灶,經(jīng)常穿過中線位置對肝臟和腎臟進行侵襲[4]。
一部分的腫瘤其影像檢查和臨床特征并無差異性,因此在診斷過程中存在一定難度,在宋吉清、張成琪、袁憲順等以及吳志異[5-6]的研究中也有所說明,在本次實驗中,進行CT檢查的準確率為85.7%(60/70),進行MRI檢查的準確率為97.3%(73/75),手術前,進行CT、MRI檢查的良惡性腫瘤的準確率分別為71.4%(50/70)以及98.6%(74/75)。
最后,對腎上腺良性以及惡性腫瘤進行判定,存在的價值顯著,腫瘤所呈現(xiàn)的MRI信號十分顯著,能夠?qū)α夹圆“Y和惡性腫瘤進行區(qū)分[7],對患者具有較大的幫助,在這其中最具有意義的即是T2WI。通過T2WI圖像可以發(fā)現(xiàn),腎上腺病灶的信號種類大體為三種,第一種:和肝臟相符,比脂肪低,能在腺瘤上看到;第二種:和脂肪的信號相符,即為惡性腫瘤和感染現(xiàn)象;第三種:比脂肪高,為囊腫。
綜上所述,在對腎上腺良惡性腫瘤進行判別的過程中,CT以及MRI檢查均能起到同樣的效果,但是相比優(yōu)良度來說,MRI更為有效,但同時,這兩種檢查方法也會存在誤診以及漏診的現(xiàn)象。
參考文獻
[1] 蔡雨.腎上腺良、惡性腫瘤CT、MRI的診斷和鑒別[J].醫(y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1):491-492.
[2] 馬亮.腎上腺良惡性腫瘤的CT、MRI的診斷鑒別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5,15(69):177-179.
[3] 劉俊峰.CT和MRI在診斷和鑒別腎上腺良惡性腫瘤的作用[J].婚育與健康·實用診療,2013(9):50-51.
[4] 崔勇.CT、MRI在診斷和鑒別腎上腺良、惡性腫瘤的作用分析與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3,15(1):143-144.
[5] 宋吉清,張成琪,袁憲順,等.MRI成像對腎上腺高密度腫瘤的應用價值[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2,22(10):1707-1711.
[6] 吳志異.CT和MRI診斷腎上腺良、惡性腫瘤的作用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3,10(19):112-113.
[7] 李震,汪忠鎬,霍小森,等.復雜下腔靜脈惡性腫瘤的外科處理[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1,26(4):31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