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麗花
千千萬萬的游人都曾寫過長江第一灣的石鼓。我生于斯,長于斯,卻對家鄉(xiāng)石鼓的情感不曾溢于言表??墒?,不管我身處何地,心里總忘不了小時候與小伙伴一起在沖江河或金沙江里游泳嬉戲的快樂時光。清清的河水,滾燙的鵝卵石,綿綿的沙灘, 婆娑的楊柳,悠悠的江水……春天里,金沙江像一條碧玉般的絲帶蜿蜒于崇山險(xiǎn)崖間。在長江第一灣的石鼓這個地方,江水兩岸,綠綠的楊柳,層層的梯田,青青的麥苗,金黃的菜花,紅紅的桃花,令人不由想起白居易的詩《憶江南》:“江南好,風(fēng)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能不憶江南?”
石鼓,位于長江中上游金沙江畔。這里是世界著名的地球坐標(biāo)萬里長江第一灣。江的北岸是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江的南岸是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只需一只小船,十幾分鐘時間,就可往返于兩個州市(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語言,不一樣的民情風(fēng)俗,在這里相處融洽;彼此往來互市、通商通婚。
江南岸的村子叫江南村,村里有個石鼓亭,石鼓亭里有塊大石,形狀像個鼓,石鼓因此得名。中國歷史上,古人記載重大事件并昭告天下人,以石刻最為永久。其石碑以石頭的形狀而得名。石頭形狀長或方者,稱之為“碑”。石頭形狀為圓者,稱之為“碣”。這里的石鼓是中國最大碣石。曹操名詩《觀滄?!肥拙洹皷|臨碣石,以觀滄?!?之 “碣石”居第二 。石鼓形狀圓形,徑四尺五寸,厚二尺,鼓面平滑,所取石材為當(dāng)?shù)厣缴想S處可見的漢白玉石。民間傳說為諸葛亮南征時所遺留。鼓之正面,刻有明代麗江知府木公詩詞《太平歌》《破虜歌》《西江月》《醉太平》等雜詠,為明朝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仲春所刻。嘉靖二十八年木公長男木高領(lǐng)兵御吐蕃軍而得勝。木公去世后,由長男木高襲職。十二年后,即嘉靖四十年辛酉(公元1561年),知府木高將前戰(zhàn)功“大功大勝克捷記”刻于石鼓之背面。
石鼓這個地方,在明清以前,納西族地名叫“拉巴”,意為猛虎吼叫的地方。民國1930年把這里改名為“石鼓”?,F(xiàn)為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石鼓鎮(zhèn)政府所在地,有人口兩萬多。由于石鼓位處萬里長江第一灣,是滇藏交通要沖,被稱為中國西南邊陲的“南方絲綢之路”,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鐵木真統(tǒng)一大漠南北,建立了軍事奴隸制蒙古汗國后,采取先征服西南諸番,南北夾攻南宋的戰(zhàn)略,為此首先征服大理。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領(lǐng)10萬大軍,分兵三路,直指云南。中路由忽必烈親自率領(lǐng),南下過大渡河,西向金沙江,從麗江奉科進(jìn)入麗江北部。西路軍由兀良合臺率領(lǐng),從石鼓渡江再南攻大理。9月,兀良合臺率領(lǐng)軍隊(duì)到達(dá)金沙江對岸,命令軍士殺牛羊,塞其肛門,“令革囊以濟(jì)”,做渡江之用,渡江后入麗江,大敗大理守軍。昆明大觀樓長聯(lián)“元跨革囊”的典故即出自此。
紅軍長征時期,紅二方面軍由此渡江北上。今立有紅軍長征渡江紀(jì)念碑,成為全國紅色旅游著名景點(diǎn)。“神兵天降曾飛渡,萬里長江第一灣?!?936年4月25日,由賀龍、任弼時、肖克、王震等率領(lǐng)的紅二、六軍團(tuán)在現(xiàn)今云南省麗江市石鼓鎮(zhèn)一帶搶渡金沙江。
紅軍從石鼓渡江的故事,我曾聽阿老(爺爺)講過。紅軍來到石鼓,村里的老百姓聽說大部隊(duì)來了都很害怕,紛紛外逃,躲到山里。他們怕被抓壯丁,怕被搶糧食和東西。阿老有些見識,聽說紅軍是幫窮苦人家的,他沒躲。那年月,家里很窮,幾乎沒有什么糧食和東西。紅軍很客氣,請阿老去劃舥子(用木頭做成的木筏)。阿老還把家里的門板門方拆下來給紅軍作渡江用。經(jīng)過4天3夜,紅軍部隊(duì)僅以7只木船、幾十只舥子、28個船工,從石鼓以上60多公里江岸的5個主要渡口,神速渡過約1.8萬人,將追敵遠(yuǎn)遠(yuǎn)甩在后面。在紅軍長征的歷史上 ,石鼓搶渡是走向勝利的關(guān)鍵轉(zhuǎn)折點(diǎn)。部隊(duì)臨走時,一位紅軍對阿老說:“告訴老鄉(xiāng)們,共產(chǎn)黨的隊(duì)伍是為了讓窮苦人家過上好日子的。”并把一小袋米送給阿老作為酬勞。那可是全家好幾天的伙食,很珍貴的。阿老迎來了解放后的新中國,過上了好日子。到了1982年,阿老83歲去世了。阿老去世前,嘴里念叨著:“共產(chǎn)黨好,是共產(chǎn)黨讓窮人吃飽飯,過上好日子 …… ”如今,阿老已離開我們35年了,人們?nèi)兆右惶旄鼊僖惶旌昧?,我常常想,如果阿老活到現(xiàn)在該有多么幸福。就因?yàn)榧t軍的那句話,那個承諾實(shí)現(xiàn)了,許多像阿老一樣的窮苦人過上了好日子。阿老對共產(chǎn)黨充滿感恩,所以他去世時是那么的滿足,那么的安詳。相比之下,我生于和平年代,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的新中國日新月異,一代代新人如長江后浪推前浪,人們生活更是一天比一天豐富多彩。更幸運(yùn)的是,我們趕上了小康盛世,現(xiàn)在所過的美好生活是阿老他們那代人無法想象的,因此,怎能不感恩共產(chǎn)黨?怎能不珍惜生活?
如今的石鼓鎮(zhèn),雖為當(dāng)年的兵家要塞,但已經(jīng)沒有了鼓角爭鳴,沒有了戰(zhàn)火硝煙;只有一派繁榮和諧的景象。小鎮(zhèn)建設(shè)得越來越美好,人們生活得越來越幸福。每天都有全國及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前來。在這里,可以瞻仰紅軍長征渡口紀(jì)念碑的雄偉;領(lǐng)略萬里長江第一灣的奇觀;欣賞石鼓小鎮(zhèn)旖旎的風(fēng)光;品嘗當(dāng)?shù)靥厣〕詻龇奂案鞣N手工制作麥芽糖;體驗(yàn)當(dāng)?shù)卮緲愕拿袼罪L(fēng)情……人們圍繞著這塊古老的碣石,撫摸著清涼光滑的漢白玉石,欣賞著上面精美的書法,禁不住感慨萬千,忍不住嘆古詠今。在夏末秋初的綿綿雨季,你可以觀賞波瀾壯闊的長江東逝水;在江水如藍(lán)的冬春季節(jié),你可以離開城鎮(zhèn)的喧囂,坐上一只小船,來到江心沙灘上,投入到第一灣的懷抱里;還可以順江在沙灘上撿拾鵝卵石;也可以從清冽的江水里,捧起一捧沙,任閃爍著光彩的金沙在指縫間流淌;也可以凝望著滾滾長江東逝水,任思緒飛揚(yáng),任時光停滯……
石鼓,我美麗的家鄉(xiāng)。石鼓,讓我魂?duì)繅艨M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