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飛
運城學院,山西 運城 044000
隨著十九大的勝利閉幕,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即將迎來法學教育改革的又一次春天,如何培養(yǎng)應用型法律人才,改革傳統(tǒng)的法學教育模式,是當前各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然而,近年來,大多數地方本科院校法科畢業(yè)生卻很難適應社會經濟發(fā)展對法律應用型人才的渴求。究其緣由,很大程度在于地方本科院校沒有明確學校辦學定位,法學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不清晰,且法學教育模式落后。因此,各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必須轉變教學理念,設置科學的應用型法律人才培養(yǎng)體系,探索符合地方社會經濟發(fā)展需要的應用型法學教育模式。
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法學教育何去何從,是法學理論界和實務界非常關心的話題。筆者認為,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法學教育應根據應用型法律人才的基本要求,制定科學合理的應用型法律人才培養(yǎng)計劃與方案,以滿足社會對應用型法律人才的實際需要。
隨著法制經濟的發(fā)展,應用型法律人才不僅僅是法律專業(yè)人才,更應該是多元化的法律人才,除了能夠熟練運用法律,獨立從事實務性法律工作,還應綜合具備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醫(yī)學、社會學與科技學,乃至現代實務性人才所蘊涵的基本知識和素質要求。因為,應用型法律人才本質上是懂法、用法的綜合性服務型人才。
利用法律分析,處理法律糾紛,解決法律問題,具備某種法律崗位的職業(yè)技能,需要專門的法律培訓來掌握適用法律的技術。不同于其他技術的是,司法技術必須通過法學科班教育和長期的法律實踐方可形成。首先,在法學科班教育中,我們能夠形成正確的法律思維理念、方式,且在該法律理念的引導下,能較好地解讀訴訟程序、司法解釋、司法文書等實務性應用問題。倘若沒有正確的法律思維理念與方式,較強的司法實踐能力只能是紙上談兵。其次,應用型法律人才除了具有較強的司法實踐能力,還應具有一定的司法創(chuàng)新能力。因為,應用型法律人才是法律的踐行者,他們對法律的踐行最能體會立法的旨意,對法律適用具有絕對的話語權。因此,在司法實務中,應用型法律人才必須具備司法的創(chuàng)新性,在檢驗立法的同時,推動司法的發(fā)展與完善。
應用型法律人才作為懂法、用法的綜合性服務型人才,除具備較強的司法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外,還應具有良好的法律專業(yè)素養(yǎng),法治文明意識,法治愿景。一國應用型法律人才專業(yè)素養(yǎng)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法治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具體而言,法律專業(yè)素養(yǎng)包括法律信仰、法律道德、法律思維和法言法語。法律信仰是一種對法治文明的最高精神追求。法律道德反映司法活動者法律情操與素質。法律思維和法言法語反映應用型法律人才良好的專業(yè)素養(yǎng)。因此,美好的法治愿景能更好的完成作為一個法律人的使命,正確的愿景才會有正確的行動。比如熱播劇《人民的名義》沒有一個美好的法治愿景,不熱愛一個法律人的使命,如何產生以人為本,為民服務的正確的行動。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應用型法律從業(yè)人員不僅需要專業(yè)知識,還需要專業(yè)技能;不僅需要專業(yè)的語言,而且需要專業(yè)的思維。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法律教育必須根據應用型法律人才的專業(yè)特點進行改革。避免只注重法律專業(yè)技能,忽視應用型法律人才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過分強調法律人的技術和工具價值。
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yǎng)應用型法律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如何科學合理的選擇和設計法學教學模式。因此,必須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構建適合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應用型法律人才培養(yǎng)的教學模式。
一,要明確整體教學目標和每堂課的階段性教學目標,只有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課程目標,才能培養(yǎng)出既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具有豐富的法律思維和創(chuàng)新性的應用型法律人才。二,要充分落實法律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實踐,有效改善學生實際分析法律問題的能力,以及切實提高學生實際解決法律問題的能力。三,設置科學系統(tǒng)的課程結構,調整法律專業(yè)基礎課、專業(yè)選修課和專業(yè)限選課的比例權重,尊重學生的興趣和個性發(fā)展,賦予學生更大的課程選修權。四,法律人才應具備豐富的法律文化和人文關懷精神。因此,法律選修課的建立一定要體現法律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比如文化學、歷史學、法哲學、美學、經典法律電影賞析等相關課程的設置。五,創(chuàng)新課程的設置,比如探討什么是一個法律人的使命,什么是公平正義,什么是良知理性,與法學理論者和實務工作者一起探討中國法治愿景,擴展法律的真正意義。這樣的課程可以不斷培養(yǎng)我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改革意識,并且不斷擴展我們的意識水平,也不斷提醒我們勿忘初心。
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采用靈活實用的教學方法。比如對于民商法、刑法、行政法和訴訟法等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實踐教學法、模擬法庭教學法和庭審實踐觀摩等教學方法。當然,闡明法律教育的概念和原理也非常重要,對此進行講解主要適用講授法,所以不可盲目排斥講授法。有必要在講授中對案例進行解釋和適當討論,創(chuàng)造情景,探索引導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傳統(tǒng)的講授法中,也可以參加課堂討論,可以選擇小組討論或者整個班級討論,老師可以是整個討論會的主持人,只是注意老師不直接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以此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可以采取幾人小組討論,在整合幾人的意見后,再進行整個班級討論。為加深學生對法律裁決程序的記憶與理解,更直觀的了解現實審判的具體環(huán)節(jié),更深切的體會到我國司法審判的運作方式和現實情境,必要時可以選擇審判觀摩法。比如為學生提供到法院旁聽審理案件的機會,在觀摩之前聲明審判觀摩的目標,在觀摩之后,讓學生們發(fā)表感想,進行交流。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讓學生參與一些法律診所,兼職一些公益的律師聯合會,進行免費的咨詢或者法律援助,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司法實踐問題的能力。
大學生在畢業(yè)面臨的選擇是工作,讀研還是留學。不論是哪種選擇,都是為了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高能力的法律人才,在工作實踐中為國家和社會做更多的貢獻。因此,加強產學研合作實踐教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而產學研合作實踐教育要依靠法律產業(yè),建立校外實習基地,推行診所教學方法,提供法律援助,幫助弱者。因此,應積極通過與司法部門的配合和支持,讓學生們廣泛參與法律實踐,與司法界有更多的聯系,且聯合加強與相關行政機構、國有企業(yè)、私營公司、金融機構等單位的產學研合作實踐教育。通過與法律問題面對面的交流,學生可以學會如何解決法律問題,同時對形成良好的法律職業(yè)道德有不錯的成效。在法庭聽證會,學生觀察到資深律師,檢察官和法官的實際工作,使學生能夠對審判期間的工作有更深的體會,潛移默化中學習到法律工作者的優(yōu)秀技能,對自己未來的學習方向有更清晰的認識,并且能夠更好的遵守職業(yè)道德,職業(yè)紀律,堅持自己的法律信仰和原則,追求法律的公平與公正,擁有良好的法治愿景,做出正確的行動。
在中國高等院校發(fā)展普及型教育的今天,法學專業(yè)除少數重點院??梢云匮芯啃腿瞬排囵B(yǎng),滿足法學研究的高級人才需求外,大部分一般本科院校,特別是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為主,更好的解決法學專業(yè)人才的就業(yè)就崗問題,實現學生自身發(fā)展需求,適應并能促進社會發(fā)展需要,為國家培養(yǎng)和輸送更多有著良好法治精神、法治愿景、法律使命感的高素質高能力的應用型法學專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