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巖
(遼源礦業(yè)集團總醫(yī)院,吉林 遼源 136200)
糖尿病是當前我國范圍內(nèi)最為常見的幾項慢性疾病類型之一,其常見于老年群體,對患者身體健康及生活質(zhì)量造成嚴重損害的同時,也對我國社會衛(wèi)生造成不利影響。而糖尿病對患者身體健康最大的危害并不在于疾病本身,而在于患者由于體內(nèi)持續(xù)高血糖狀態(tài)引發(fā)的各項慢性并發(fā)癥,以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變患者為例,有病情嚴重者甚至需要截肢治療[1]。及早診斷與治療患者下肢血管病變對糖尿病患者的安全保障有重要意義[2]。本次研究將分析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診斷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中的臨床價值,具體如下。
1.1 臨床資料:本次研究中50例老年2型糖尿病伴下肢血管病變患者入院時間均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設(shè)為觀察組。其中男性、女性比例為24∶26,年齡55~85歲,平均(69.2±7.5)歲;以同期前來我院體檢的健康男女對象50例為對照組,其中男性、女性比例為25∶25,年齡55~85歲,平均(69.5±7.6)歲。觀察組、對照組患者上述臨床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本次研究中抽選對象均符合以下標準:①觀察組患者臨床癥狀、血糖檢測結(jié)果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3];②本次研究事前均告知患者并指導患者遵從醫(yī)護人員要求,完成研究。同時排除下列標準對象:①合并有心臟、腎臟、大腦等嚴重臟器功能障礙或者疾病患者;②合并有免疫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精神系統(tǒng)疾病患者;③處于妊娠、哺乳等特殊時期患者。
1.2 方法:本次研究中選用PHILIPS HD11XE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完成超聲檢測,使用探頭頻率為5~12 MHz,設(shè)置聲束與血流夾角應不超過60°。檢查過程中醫(yī)護人員指導患者持平臥位及俯臥位,充分暴露患者下肢關(guān)節(jié),并于患者股動脈開始檢查至足背動脈,針對患者股淺動脈、股深動脈、脛前動脈、脛后動脈、ā動脈等血管進行全面檢查,記錄患者血管走向、血管內(nèi)徑、管腔充盈等信息,測定患者血管壁光滑程度以及是否存有斑塊,測定患者血管壁內(nèi)中膜厚度、雙側(cè)足背動脈血流速度、雙側(cè)足背動脈血流量等多項指標。
1.3 觀察指標。下肢血管病變診斷標準[4]:下肢血管無病變:患者超聲檢查結(jié)果顯示其血管內(nèi)壁光滑且管壁內(nèi)中膜厚度≤1 mm,患者下肢血流通暢且充盈程度良好;下肢血管有病變:患者超聲檢查結(jié)果顯示其血管內(nèi)壁粗糙且存在有粥樣斑塊,管壁內(nèi)中膜厚度>1 mm且官腔狹窄、鼻塞,無血流信號。血管狹窄病變嚴重等級[5]:0級:患者血管無狹窄;1級:患者血管狹窄程度1%~19%;2級:患者血管狹窄程度20%~49%;3級:患者血管狹窄程度50%~74%;4級:患者血管狹窄程度75%~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將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輸入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表格中,分別以(±s)、(%)表示計量資料、計數(shù)資料,并予以t檢驗、χ2檢驗,如P<0.05,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檢查結(jié)果:觀察組患者檢查結(jié)果中動脈粥樣硬化率76.0%(38/50)、中動脈狹窄率80.0%(40/50)、下肢足背動脈血流速度(35.2±3.5)cm/s、下肢足背動脈血流量(28.4±9.3)mL/min;對照組患者檢查結(jié)果中動脈粥樣硬化率12.0%(6/50)、中動脈狹窄率14.0%(7/50)、下肢足背動脈血流速度(43.5±4.1)cm/s、下肢足背動脈血流量(47.2±10.6)mL/min。對比可見觀察組、對照組患者上述檢查結(jié)果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2.2 觀察組患者檢查結(jié)果分析:觀察組40例中動脈狹窄患者中,年齡≥60歲者92.9%(26/28)、年齡<60歲者63.6%(14/22),對比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同時年齡≥60歲者其下肢足背動脈血流速度(35.7±3.4)cm/s、下肢足背動脈血流量(28.3±8.6)mL/min,年齡<60歲者其下肢足背動脈血流速度(35.4±3.5)cm/s、下肢足背動脈血流量(28.6±8.4)mL/min,二者對比未存在顯著性拆(P<0.05)。
糖尿病患者并發(fā)癥類型眾多,而下肢動脈血管病變是其中嚴重程度最高的幾項并發(fā)癥之一,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殘疾、死亡的一項重要原因。臨床研究顯示[6],我國每年有5%~10%的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變患者由于未得到及時診斷與治療,面臨截肢威脅。以往臨床針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的檢查方法以核磁共振、動脈造影等方法為主,其雖然對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變有準確的檢查效果,然而上述檢查方法費用較高、創(chuàng)傷較大,不適宜作為廣泛普及的檢查方法。
本次研究中給予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測,其能夠多切面、多角度的觀察患者下肢動脈血管的走向、內(nèi)徑、管壁內(nèi)中膜厚度等各項指標,對確定患者下肢血管內(nèi)有誤斑塊、血流速度及血流量等均有良好效果。利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方法,能夠直接觀察患者下肢血管是否存在動脈狹窄癥狀,同時能結(jié)合患者實際情況判定其動脈狹窄的嚴重程度,對鑒別糖尿病患者是否有下肢血管病變以及最終的病變等級均有積極效果。本次研究中50例觀察組患者中出現(xiàn)中動脈硬化38例、中動脈狹窄40例,說明彩超檢查針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確實有良好的檢查效果。但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在于情況較為復雜的血管檢查結(jié)果不甚理想。因此醫(yī)護人員在普及應用彩超檢查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變的同時,也應結(jié)合患者臨床癥狀,針對有需要的患者同樣接受核磁共振與動脈造影補充檢查。
綜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診斷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有良好效果,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