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洋
重慶大學,重慶 400000
私犯一詞,最早出現于《十二銅表法》,專設第八表來規(guī)定私犯,在這里私犯被看作犯罪的一種,對應的不是后世的契約之債,而是同屬犯罪的公犯。但從私犯所引起的后果來看,此時的私犯已經具備了債的實質。按照優(yōu)士丁尼對債的定義“債為法鎖,約束我們必須根據我們城邦的法清償某物?!睋Q言之債的實質就是為一定的給付。而《十二銅表法》中規(guī)定,私犯會導致給付罰金和交出牲畜,這就是給罪犯規(guī)定了給付的義務。至于為何此時沒有出現私犯之債呢?筆者認為是囿于當時的法律發(fā)展水平,此時的法律中,契約尚未出現,債法作為獨立的體系尚未成熟。私犯之債此時正孕育于母胎之中。
到了蓋尤斯時期,其在《法學階梯》中說到:“所有的債可以分為兩大類:或者產生于契約的債,或者產生于私犯的債。”從這里可以看出,私犯已經作為債的發(fā)生原因而被單獨列出。私犯之債屬于債法的一部分,與契約之債相對應,共同組成債法,這就是羅馬法上債的兩分法。但是,由于蓋尤斯采用了列舉的方法來確定私犯之債的內涵和外延,認為其包括盜竊、搶劫、損害和侵辱四種行為。這就導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兩分法已經不能完全涵蓋這類型的事件。因此蓋尤斯又提出了三分法,即私犯之債、契約之債以及產生與其他原因的債。
到了優(yōu)士丁尼時期,私犯之債徹底定型。在優(yōu)士丁尼編纂的《法學階梯》第四卷中提到:“在前一卷中已論述了契約之債和準契約之債,接下來朕探討非行之債。而前者如朕在關于它們的章節(jié)講授的,分為四種,但非行之債只有一種,事實上,所有的非行之債都產生于行為,換言之,產生于非行本身,例如產生于盜竊、搶劫、損害或侵辱。”此處的非行之債就是私犯之債,只是表述上略有不同。按照其定義,私犯之債是一種產生于行為的債,包括盜竊、搶劫、損害和侵辱四種??梢钥闯?,其對私犯之債的定義與蓋尤斯時期相比并沒有實質性的變化。
而之所以說私犯之債的概念徹底定型,乃是因為,此時出現了準私犯的概念。私犯之債可以說是對一般侵權行為的規(guī)定。而準私犯指的是法官枉法裁判責任、倒?jié)姾蛼仈S責任、擺放或懸掛責任、船東、旅館業(yè)主和馬廄商的責任等特殊類型的侵權行為。也正是由于準私犯制度的出現,羅馬法中債法版圖的最后一塊拼圖才拼湊完成,也意味著私犯之債體系的最終定型。
從私犯之債的規(guī)定中,可以看到羅馬法諸多閃光點,諸如精確的概念、系統的規(guī)則等,羅馬法也因此成了大陸法系權利體系的源頭。近代以來的大陸法系法學家們運用邏輯思維和理性推演建構了龐大的權利體系,但筆者通過有限的閱讀和淺薄的思考,發(fā)現羅馬法中的權利并不是源于邏輯推演。
僅以優(yōu)士丁尼《法學階梯》中私犯之債一章的規(guī)則來看,羅馬法上的權利不僅來源于立法和學說的建構,也來源于裁判官的告示,即判例的確認。如第四卷第2題中,為懲罰搶劫這一行為,裁判官就確立了“以暴力攫取財產之訴”。這一訴的類型的確立直接改變了原有的將搶劫作為盜竊一部分加以規(guī)制的做法,是對立法的重大突破??v覽整個羅馬法,我們還可以看到很多類似的裁判官告示。
羅馬法中的權利并不如后世大陸法那樣,依據自然權利等一系列超驗理論而建構出的。羅馬法中的權利來源于實在的權利,是從訴訟中長出來的權利,在社會中不斷生長,經過法學家的整理,演變成了嚴密的權利體系,并為立法者所確認。如私犯之債第三題中的擴用訴權,就是源于司法實踐的需要而對原有立法的一種擴張性適用。
與后世不同的是,羅馬法對于權利的保護并不是通過賦予其權利和義務來實現。如私犯之債中,賦予人們保護自己人身和財產不受侵害的權利是通過賦予其訴權的方式來實現的。假如有人盜竊你的財物,那么法律就授予你提起盜竊之訴的權利;有人殺害了你的奴隸,那么法律授予你提起不法損害之訴的權利。
綜上,從私犯之債中,我們可以看出羅馬法中并不是通過權利義務的模型來保護權利,其權利的產生和救濟都是從訴訟中發(fā)展出來的,權利源于實踐而不源于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