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長春離職干部休養(yǎng)所 吉林 長春 130022)
●周淑榮 董昕瑜(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特產(chǎn)研究所 吉林 長春 130112)
●劉佳賀(長春市圖書館 吉林 長春 130021)
●李 悅(天津市河西區(qū)瑞斯特雙語幼兒園 天津 300222)
6.2.1 選地與準備 栽培莼菜宜選擇土肥、水清的池塘。糊泥層20~30cm,水位可在20~60cm間自由調(diào)節(jié)的活水池塘。宜選三面環(huán)山、四季不斷水的山弄淺水池或山弄冷水田,這種田不宜種糧,但最宜種植莼菜。
莼菜1次種植,采收多年,所以栽植前要精細整地,耕深約20cm,耕耙2~3次,填平塘底,除去雜草及食草魚類,稱為“清塘”。施足基肥,施入腐熟的人糞尿3 000~4 000kg/hm2,或腐熟的豬、羊廄肥4000~5000kg/hm2,耕翻入土,放淺水耥平。
6.2.2 選種 由于莼菜種子細小,采集較為困難,目前,多采用莖蔓扦插進行無性繁殖。由于太湖莼菜紅梗的抗逆性較強,故多用紅梗莼菜。在春分到谷雨期間,挖取在泥中越冬的地下莖,選無傷、粗壯、無病蟲害、生長勢強、皮色白的莖段,每段帶有5~6節(jié)作為種苗。種苗長度要求約20cm。種苗要隨挖、隨選、隨栽,如當天不能栽完,要適當保濕,防止枯萎。
6.2.3 栽植 選擇好土肥、水清的淺水莼菜塘,除去雜草和藻類后即可栽植種苗。栽植方法有斜插和平插兩種。
6.2.3.1 斜插 把種莖后面的幾節(jié)斜插入泥中,梢頭的幾節(jié)要露出土面。如果種莖只有2節(jié),則1節(jié)入土,1節(jié)露出土面;如若種莖只有1節(jié),則有節(jié)的一面插入土中,而把節(jié)上的新枝露出水面。
6.2.3.2 平插 用手拿住種莖兩端,嵌入土中,以不漂浮為度。如種苗已開始萌芽生長,則將萌生的新芽露出土面,栽后抹平泥土。
6.2.3.3 栽植 時間除炎熱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外,其余時間都可栽植,但以3月下旬至4月下旬栽植最為適宜,可以做到當年栽植當年采收。栽植的行、株距為 70~100cm,需種莖 80~150kg/hm2。從栽植到開始采收需50~70天。
6.2.4 田間管理
6.2.4.1 除草 除草是塘田栽培的關(guān)鍵措施,水田水生植物較多,如荇菜、四月萍、黑藻、狐尾藻、黃花貍藻、茨藻、小茨藻、眼子菜及金魚藻等,如不及時除去,就會與莼菜爭地、爭空間。可在栽植前用除草醚、殺草丹等消滅野生的水生植物進行土壤處理,但種苗栽植后,就不能再施用除草劑除草。栽植后約半個月開始人工除草,每月除草1次,直到莼菜長滿水面為止??上仍谕黹g放干池水,次日早上突擊耘田除草,并將雜草搬出池外,隨即灌水,防止高溫曬傷莼菜。
6.2.4.2 清除青苔 由于青苔大多浮于水面,也有的扎根泥中,水質(zhì)渾濁的死水池中生長最多,青苔耗肥量大,又占據(jù)水面,不僅影響莼菜生長,還影響產(chǎn)品質(zhì)量。防止發(fā)生青苔主要應保持水質(zhì)清潔,池水經(jīng)常流動,勿使污水入池,忌施有機糞肥。青苔發(fā)生后,可采用人工撈除,也可用硫酸銅300g、石灰300g兌水12.5kg配成波爾多液全池噴灑防治。
6.2.4.3 施肥 分冬肥、春肥和追肥3種。冬肥:在冬季莼菜葉片枯萎、水中雜草死后施用,施用菜籽餅150~200kg/hm2,可干施或加水拌濕灑入水中。春肥:在春季莼菜萌發(fā)前的2月和3月各施1次,每次施有機肥1500kg/hm2。追肥:在莼菜生長期間,如果發(fā)現(xiàn)莼菜葉黃、葉小、芽細、透明膠質(zhì)少,說明莼菜缺乏養(yǎng)分,則應進行施肥。施肥忌用有機肥,只能施尿素等無機肥。施肥量根據(jù)水位深淺確定,施用尿素4~8kg/hm2,可以干撒,也可和泥拌勻搓成團撒施。氮肥不宜過多,否則,會導致莼菜徒長而影響產(chǎn)量。
6.2.4.4 調(diào)節(jié)水位 莼菜是水生經(jīng)濟植物,水分管理要使池水經(jīng)常流動,整年不能斷水,如果池水不能流動就應經(jīng)常換水,使池水保持清潔。立夏以前,氣溫、水溫較低,可灌淺水,提高水溫和土溫,促使莼菜萌發(fā),水位以約30cm為宜。立夏以后,隨著氣溫升高和植株的生長,逐步升高水位,保持50~60cm的水深,同時,要使池水流動,防止水溫過高。入冬以后,仍要保持50~60cm的水深,以利于防凍。
6.2.5 病蟲害
6.2.5.1 葉腐病和腐敗?。菸。?葉腐病又名爛葉病,在池塘不潔時容易發(fā)生。發(fā)病時,首先在葉緣出現(xiàn)水漬斑紋,然后逐漸向中央擴展,導致全葉腐爛,嚴重時全株死亡。腐敗病病株葉片邊緣出現(xiàn)青枯斑塊,以后四周連片并向內(nèi)擴展,最后使葉變褐焦枯。防治:用25%的多菌靈500倍液或用1∶1∶200~250波爾多液噴霧1次,安全間隔期7天,也可用25%的多菌靈5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噴霧防治。
6.2.5.2 根腐病 根腐病是由食根水葉蟲甲引起的。防治:早期成蟲產(chǎn)卵于眼子菜葉背,所以消滅眼子菜是防治食根水葉蟲甲的重要措施。幼蟲危害期用90%的晶體敵百蟲5kg加適量水化開,拌細土30~35kg,待晶體敵百蟲溶液滲入泥中后,拋入1 000m2的莼菜池中,藥土沉入池底可殺死泥中幼蟲。也可用漂白粉溶液全田潑灑,使田水保持1mg/L的濃度。
6.2.5.3 螢葉甲 螢葉甲又名褐色菱角金花蟲,為鞘翅目葉甲科害蟲。分布于江蘇、上海、浙江及福建等地。為害癥狀:以幼蟲和成蟲蠶食葉片。輕者形成大量孔洞,影響光合作用;嚴重時則食盡全部葉片,僅剩葉脈,莼菜蕩一片枯黃,減產(chǎn)60%以上,品質(zhì)降低,甚至無收。
上海市年生5~6代,江蘇省揚州、湖北省孝感年生1代,世代交疊。成蟲在莼菜蕩邊土縫等處越冬。翌年3月中旬天氣轉(zhuǎn)暖后,越冬成蟲開始活動。當莼菜葉浮出水面后就遷入取食,食后約1天卵巢即可發(fā)育,過3~4天后交尾產(chǎn)卵。該蟲不耐高溫,抗寒力弱,發(fā)育適溫20~32℃。雨水對它有明顯的沖刷作用,在每小時降水量約4mm的沖制強度下,低齡幼蟲致死率高達50%。時值7月下旬,田間受高溫、暴雨等因素影響,蟲口密度下降。該蟲天敵有龍虱、蚜甲和蜘蛛等。防治:用90%的敵百蟲可溶性粉劑700倍液、1.8%的阿維菌素乳油1 500倍液噴霧防治,或用25%的殺蟲雙水劑500倍液加洗衣粉、40%的毒死蜱乳油900倍液噴霧防治。
6.2.5.4 蚜蟲 蚜蟲成蟲、若蟲常群集在葉面吸取汁食,使葉片發(fā)黃,并附上一層黑霉。防治:用40%的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2.5%的溴氰菊酯或速滅殺丁乳油、10%的氯氰菊酯、40%的菊殺乳油、40%的菊馬乳油2 000~3 000倍液、5%的馬拉松乳油800~1 000倍液噴霧防治。
6.2.5.5 紫葉蟬 以成蟲、若蟲刺吸食葉片。防治方法同螢葉甲。
6.2.5.6 葉蟲甲 葉蟲甲又名旺蟲。成蟲體長4~5mm,褐色,有絨毛。卵黃色,塊狀,產(chǎn)于葉面,集約20粒為1塊。幼蟲長5~7mm,背黑色,腹黃色。蛹黃色,以尾部固定于葉面。幼蟲和成蟲均可危害。防治方法:用80%的敵敵畏乳油1200倍液加40%的果乳油1500倍液噴霧防治。
6.2.5.7 白絲蟲 白絲蟲又名萍絲蟲。成蟲似蚊,黃褐色,長約3mm,翅薄透明。卵長橢圓形,乳黃色,1個卵囊中有卵數(shù)百粒。幼蟲黃白色,長約4mm,蛹淡黃色,長約3mm。春、夏、秋季都可發(fā)生,以春末夏初為害嚴重。幼蟲可營浮游活動,作跳躍式活動,咬食葉背葉肉,使葉片殘缺,盛發(fā)時,可使整葉吃光。防治:用90%的晶體敵百蟲或50%的敵敵畏乳劑800~1 000倍液噴殺。
6.2.5.8 食根水葉蟲甲 食根水葉蟲甲又名水蛆蟲、金花蟲。成蟲體長6~7mm,褐綠色,有金屬光澤。成蟲以浮出水面的葉為食,將葉吃成穿孔。雌蟲交配后,尾腹部從孔中彎入水下葉背產(chǎn)卵,卵散生,每2~10粒為1簇,卵粒上有無色透明膠狀物,卵粒扁橢圓形,幼蟲體長9~10mm,白色,蛆狀,頭小、胸腹大,稍彎曲,微端有1對尾溝,蟲體發(fā)硬。蛹長約8mm,白色,外有紅褐色膠質(zhì)薄繭。幼蟲為害時,頭部鉆入莼菜地下莖內(nèi)吸取汁液,造成發(fā)黑死亡。老熟幼蟲仍在地下莖上結(jié)繭化蛹。防治:早期成蟲產(chǎn)卵在眼子菜葉背,所以消滅眼子菜是防治食根水葉蟲甲的重要措施。幼蟲為害期用90%的晶體敵百蟲5kg加適量水化開,拌細土30~35kg,待晶體敵百蟲溶液滲入泥中后,拋入1000m2的莼菜池中,藥土沉入池底殺死泥中幼蟲。
6.2.5.9 錐實螺 錐實螺又名耳蘿卜螺,為腹足綱錐實螺科害蟲。在中國各江河、湖泊、水溪溝邊成群棲息。防治:排干塘水2~3天,使螺死亡。用45%的三苯醋錫(TPTA)可濕性粉劑(450~600g/km2)2000倍液噴霧防治。應在中午水溫高時用藥。用貝螺殺0.5~1千克/畝拌藥土毒殺或撒施茶籽餅6~8千克/畝毒殺。
6.2.5.10 卷葉螟 卷葉螟幼蟲咬下莼菜浮在水面的葉片兩小塊,每塊小葉背向內(nèi),吐絲做成綠色蚌殼狀的扁形蟲苞,或吐絲將葉片邊緣向上卷成蟲苞,蟲苞兩頭開口,幼蟲居中。為害時,食后仍隱居其中,蟲苞能浮出水面,幼蟲可轉(zhuǎn)葉為害,大的蟲苞長約2cm,寬約1.5cm,老熟幼蟲帶著蟲苞在葉片上結(jié)繭化蛹,羽化成灰色蛾。防治方法同葉蟲甲。
莼菜一經(jīng)栽植,可連續(xù)多年生長和采收,直到植株生長衰退為止。新栽植的莼菜塘,栽植當年須在植株生長約50天后,莼菜基本長滿水面時,才可開始采收,以后每年4~6月份可以分期采收。在夏季遮陽降溫和冬季加溫等保護條件下,可周年供應。定植后第2~4年為高產(chǎn)年份,當植株過密生長勢下降時,應隔行拔出一部分或全部拔起,選擇粗壯無病地下莖或休眠芽重種,以利復壯,每畝產(chǎn)卷葉和嫩梢可達200~300kg。
春分到清明間可挖取泥中嫩莖食用。清明至夏至可逐步大量采收水中嫩葉及嫩梢,稱為春莼。春莼品質(zhì)柔嫩,其中以谷雨到芒種采收的最佳。每采收1次,又分枝1次,可不斷采摘,畝(667平方米/畝,下同)產(chǎn)可達600kg。在夏季開花結(jié)果時,莖葉仍繼續(xù)生長。只要氮肥充足,仍可采收,直到霜降為止,稱為秋莼。秋季莖葉較粗硬,不堪食用,可用作飼料。
莼菜梢以鮮嫩為好,因此,要及時采收,要求最大卷葉長度不超過5cm,所以在采收盛期不能延誤。
莼菜采收后,須浸于清水中,僅能保存2~3天,必須立即食用或加工。
采收時,用小船或菱桶,人在船上或桶中,兩手在池塘中采摘嫩梢、速度快,產(chǎn)品質(zhì)量好,每人每天可采收15~25kg。下田采收,把泥漿泛起,產(chǎn)品易帶爛泥,采收速度也不快,影響產(chǎn)品質(zhì)量和莼菜的生長。
采后處理:采收的莼菜要進行挑選分級,除去雜物、破葉、枯枝及水草等,用清水洗凈。商品莼菜要根據(jù)嫩梢最大1片卷葉的長度進行分級。卷葉1~2cm長,葉柄約0.5cm長,每個芽重約5g,膠質(zhì)較厚為一級(小級);卷葉2.1~3.5cm長,葉柄約2cm長,每個芽重約1g,膠質(zhì)較多為二級(中級);卷葉3~5cm長,葉柄2cm長,每個芽重約1.4g為三級(大級);四級(外級)葉柄長4.5cm以上,膠質(zhì)稀薄。有的卷葉長雖不足4.5cm,但已開始展開,亦屬等外級。此外,新葉已展開,仍有透明膠質(zhì)的為等外品,不作加工用,供現(xiàn)銷鮮食。一級品體積小,采收費工,產(chǎn)量不高,效益低,很少采收。二級品產(chǎn)量高、采收容易,質(zhì)量較上乘,達到外貿(mào)出口標準,主要用于加工外銷。三級品葉緣向腹面卷曲較松散,透明膠質(zhì)減少,營養(yǎng)價值及風味都下降,但產(chǎn)量高,主要用于加工內(nèi)銷或鮮銷。
浙江農(nóng)業(yè)大學祝金明等將感官品質(zhì)與營養(yǎng)品質(zhì)相結(jié)合進行分級,以一級品卷葉長2.0~2.5cm,二級品卷葉長2.4~4cm。因目前的一級品體積小,采收費工,產(chǎn)量低,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采。二級品產(chǎn)量較高,從經(jīng)濟效益來說是最佳采收標準,采收后加工出口和內(nèi)銷均可。卷葉長大于4cm的為三級,三級膠質(zhì)雖較少,品質(zhì)較低,但產(chǎn)量高,可采收供鮮銷或加工內(nèi)銷。采摘時將嫩梢同未展開的卷葉輕輕捏下,不傷及植株其他部分,采后即送加工。
還有些地方將莼菜分為3個級別,即S級、M級和L級,另外,還有一個級,是按一定比例混合的統(tǒng)級。
S級:尾柄長不超過0.5cm,上面與葉片一樣齊,葉片不超過2.5cm,帶芽率100%。
M級:尾柄長不超過0.5cm,葉片不超過3.8cm,葉片長不超過3cm,節(jié)后尾莖長不超過1cm,帶芽率100%。
L級:單散葉,葉片不超過5.5cm,缺葉率不超過10%。
統(tǒng)級:L級占50%,M級占35%,S級占10%,下卷葉的散葉 5%,缺葉率不超 10%,允許變動范圍±1%。
挑選分級好的莼菜,仍應放在清水中保鮮,然后供加工或鮮銷。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