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利
江西宜春學院,江西 宜春 336000
國家為防止不法人員私自刻制公章,進行詐騙、破壞國家治安管理活動,侵害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的合法權益,特將刻字業(yè)(包括刻字工廠、刻字社(店)、刻字攤等)納入特種行業(yè),歸入公安機關實行治安管理,要求承攬公章刻制業(yè)務的單位或個人到公安局特行科備案并取得《特種行業(yè)經營許可》方可開展刻制公章業(yè)務。未取得《特種行業(yè)經營許可》而從事刻章業(yè)務的被視為違法經營,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將視情節(jié)予以治安管理處罰。
那么,一旦私刻了公章和/或使用了該假公章該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呢?
員工擅刻公章行為違法顯而易見,但卻不是違法經營的行政責任主體,不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調整??梢蚱渲饔^上有明顯的偽造故意,客觀上實施了違法刻章行為,侵犯了國家法律對公章的保護。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80條規(guī)定,偽造國家機關的印章,偽造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印章,實施便構成“偽造國家機關印章罪”和“偽造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偽造國家機關、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公司或人民團體印章罪是選擇性罪名,即,只要行為人實施了偽造上述單位印章的行為就可構成本罪。具體罪名可根據所偽造的不同單位印章來定,如偽造公司印章罪、偽造國家機關印章罪、偽造人民團體印章罪等。
既然偽造公司印章行為構成犯罪,是違法犯罪行為,那么使用偽造的假印章行為,當然也不會是合法行為,尤其是在行為人明知是假印章還使用的情況下,更有可能構成犯罪。
員工履行企業(yè)內部印章請用的手續(xù),使用了假印章,因不知情,主觀上無違法使用假印章的犯罪故意,一般不構成犯罪。但如果沒有履行企業(yè)內部印章請用的手續(xù)而使用了假印章,主觀上有間接故意;或明知假印而未按程序申請使用,主觀上有直接故意,或都將構成犯罪。
假印章是指相對單位備案使用的印章而言,未經單位授權私自刻制的印章和單位已經聲明作廢的印章等都是假印章。使用假印行為違法,但要結合使用印章目的和后果來判定是否構成罪或非罪、此罪或彼罪。比如用假公章實施合同詐騙,將可能構成合同詐騙罪。
員工偽造了公章,假以單位名義為私人債務擔保,騙取了債權人信任。符合《刑法》第224條第1款規(guī)定,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如果數(shù)額較大,將構成合同詐騙罪,可以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shù)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shù)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如前文分析,員工偽造印章構成偽造印章罪,使用假印章可能構成詐騙罪。但員工使用了自己私刻的公章,是追究偽造印章前一罪,還是追究后一罪,抑或追究前后兩罪呢?
一般來講,訴方可能會以兩罪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而辯方則可能要求依據法律競合制度抗辯,認為犯罪行為人為想象競合,只追究其處罰較重的一罪。
綜上分析,辯方也好,訴方也罷,都會趨利避害做利己選擇,難免偏頗有失公允。但作為斷案法官,是按“競合犯”適用重罪處罰,還是按兩罪“數(shù)罪并罰”,勢必要先確定一個客觀、公正、合理、合法的裁判依據,即“以事實為依據”。
本文案例中,員工因實施了偽造公司印章行為,已經構成“偽造公司印章罪”。無論因使用是否構成后一罪,以及是否會與后一罪按“兩罪并罰”,還是按“法律競合”犯從一重罪處罰,都將可能在高于重罪量刑之上,從重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