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久徵
(450046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河南 鄭州)
股東退股權也被稱為異議股東股份收買請求權(appraisal right),指的是股東會在實施有損于股東利害關系的相關決議時,股東有權請求公司購回自己的股份。這一制度率先在美國出現(xiàn),隨后被加拿大、德國、西班牙、日本等地區(qū)引入,并在各自立法中有所體現(xiàn)。我國在立法對股東退股權進行確認主要是依據(jù)《公司法》第75條,其中明確指出,針對所有有限責任公司,如果存在該法律規(guī)定中三條法定情形中的任意一條,如果中小股東對公司某項決議投反對票,那么就可以向公司提出申請,請求公司在合理的價格空間內收購其股權。這主要是由于股東會所作出的決議中,能夠對中小股東在投資方面形成更高的風險,從而導致中小股東在投資過程中與其投資預期有所出入。同時,該退股制度同樣適用于外商投資的優(yōu)先責任公司和中外合資企業(yè)。盡管我國《公司法》中第75條所針對的對象是有限責任公司,不過就股份有限公司中的中小股東權益,這一法律條文也想要給你的予以保護?!豆痉ā返?43條指出,股東若對股東會中所形成的公司合并、公司分立等決議持反對意見時,可以要求公司以合理價格吸收股東的股份,而公司也必須要對這些股東的股權進行收購。盡管如此,就退股范圍而言,我國《公司法》中規(guī)定的內容仍然較為狹窄,尤其是股份有限公司中的股東,這些股東依法退股仍然存在較高的難度。比如,根據(jù)《公司法》第143條的相關規(guī)定,股東退股行為在范圍上只有兩種情況,一是公司合并,二是公司分立,并且僅限于股份有限公司,而對于公司轉讓主要財產這種情形,并沒有被納入到股東退股的范圍。可見,針對股東退股必須要在法律層面上加以完善,這對促進未來公司法的有序運轉更為有利。
“資本三原則”是基于公司法所形成的,在公司運營和管理中,為了能夠使公司資本更加真實和安全,以保護公司資本為目的所形成的基本法律準則,其立法原則中主要與資本確定、資本維持、資本不變這三個原則為基本原則。在公司運營和終止的整個過程中,“資本三原則”貫穿始終,但是從股東退股權的層面出發(fā),其與“資本三原則”之間存在的矛盾較為突出,后者是對退股權制度在理論上的直接否定。兩者的沖突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二者之間的目的不同?!百Y本三原則”目的在于維護公司所有股東的利益,提高資本的清晰度;而退股權則主要是維護中小股東的利益,是中小股東撤股的有效途徑。其次,二者之間的內容不同。“資本三原則”是為了使公司資本處于一種平衡的狀態(tài),力求使公司資本水平不發(fā)生變化;退股權則主要表現(xiàn)為股東撤股,會導致公司資本減少??梢姡百Y本三原則”與退股權之間無論是目的還是內容都截然不同,二者之間的沖突和矛盾較為突出。
傳統(tǒng)公司法理論指出,公司是兩個以上(包括兩個)股東共同出資構建的社團法人。因此,傳統(tǒng)的公司法理論不僅要求公司創(chuàng)辦的過程中,其發(fā)起人必須要在兩個以上(包括兩個),同時還規(guī)定了公司運轉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股東人數(shù)減少至一人時,該公司將會通過法律流程解散。但是,退股權這一制度的出現(xiàn),股東可以撤股,這回造成股東人數(shù)不斷減少,而當減少至僅剩一人時,那么原來的公司股東數(shù)即為一人,因而其不再具有社團性,應予以解散。
公司作為市場經(jīng)營主體,受到法律的保護,然而公司若要有序的經(jīng)營,就必須有一定的財力做支撐,這種財力顯然是公司股東按照法律流程將手中的財產所有權進行讓渡,進而使公司能夠在市場中高效的運轉。西方諺語中有“無財產即無人格”,公司法人在財產方面是相對獨立的,正是由于這種財產的獨立性,其才具備法人的資格,同時這也是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和民事義務的物質保障。所以,對于公司而言,其在財產蘇有權方面顯然應該是完全獨立的,但是退股權會使原有股東撤股,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工資是財力縮減,從這個層面上分析,退股權顯然有損于公司的獨立性。
(1)公司契約理論。公司本身并不是法人,其實質上是一種獲得共識的股東之間所形成的一個契約,其中每個股東都投入一定的資產,由其他股東進行調度和支配,獲得這些股東財產支配權的股東則通過財產使公司融入到各種商業(yè)活動中,并將由此獲得的收益交付給自己。如果公司和股東之間存在的是這樣一種契約關系,那么股東在對合約進行安排時,顯然要遵循自愿原則,這也表明股東之間合約安排在原則上是自愿的。所以,股東也完全有足夠的自由選擇是否退出公司,公司法顯然應該充分尊重當事人的個人利益,而這種非強制性的條款也削弱了公司法的法律效力。遵循契約自由原則,當事人可以按照法律規(guī)定解除合同,股東行使退股權就是這種自由原則最直觀的表現(xiàn)形式,進而終止雙方的契約關系。可見,股東退股權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出契約自由原則。
公司契約理論還指出,公司重要文件是履行契約的前提,其中涉及股權結構、組織結構、各項章程等。正是由于這種契約關系,并且當事人對履行這一契約,才能夠使股東擁有其維護自身權利的信心,并以契約來實現(xiàn)對自身權利的保護。所以,股東進入公司就存在一種心理預期,希望公司能夠按照雙方所達成的契約履行契約的內容和條款,參與公司在結構、運營、章程等多方面的決議,沒有經(jīng)過同意不得隨意對其進行變革,否則就無法保證有效的對股東利益形成保護,這樣會造成股東原有的期待權落空。不過,為了保護公司的合法利益,規(guī)避個別股東惡意阻撓公司發(fā)展,法律在此方面會針對那些對股東會決議持有異議并退股的股東創(chuàng)造一種補償機制,即讓公司以合理的價格購買有意愿撤股的股東股權,而這也是股東推股權之所以存在的重要理論基礎。
(2)利益相關者理論。1984年,弗里曼(Freeman)率先提出了利益相關者理論。這一理論打破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股東至上,指出企業(yè)發(fā)展還涉及到債權人、雇員、供應商、消費者等多種方面的因素,這些因素會對公司商業(yè)活動形成不同程度的影響。企業(yè)利益必須要充分尊重這些利益相關者,從整體上實現(xiàn)利益的提升,而不會過多關注于某一個體的利益。
(1)保護中小股東利益。在有限責任公司中引入退股權,其目的主要是為了對中小股東的利益形成更為有效的保護,針對小股東形成有效的退出機制,避免大股東對小股東的打壓與阻礙,從而使雙方權益能夠盡量達到一種平衡。
(2)化解公司僵局。公司僵局指的是由于股東和股東、股東和管理者之間由于利益原因導致彼此之間矛盾激化造成公司無法有效運轉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組織結構中的組織功能無法發(fā)揮,機構無法履職,公司處于一種癱瘓和崩解的狀態(tài)。這種困局對公司發(fā)展形成負面影響,股東又無力承擔可能產生的不利后果,但若這種局面繼續(xù)下去,對各方當事人的利益會產生更大的影響,這時一些股東將會從長遠利益的層面出發(fā)選擇退出,化解這種僵局,使公司重回正軌。
(3)經(jīng)濟效益的考量。有限責任公司中,小股東和大股東之間的沖突并不能夠以內部股東協(xié)議這種途徑解決,小股東為了能夠擺脫這種局面,他們會從法律上尋求救濟。法律在此方面給出了兩種針對中小股東的救濟機制,一個是退股權制度,另一個是司法解散公司制度。后者的情況比較極端,由于小股東而解散能夠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的公司,顯然有損于公司權益,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如工人失業(yè)、無法償債、供應商失去了客戶資源等等。因此,引入退股權很好的彌補了司法解散公司制度中存在的缺陷,中小股東也可以通過這一途徑使自身利益得到保障的條件下退出企業(yè),企業(yè)也不會由于小股東而對其正常運轉形成較大的影響,進而使小股東和大股東之間的沖突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
(4)退股權與其他救濟措施的互動關系。退股權在針對中小股東的五大救濟體系中排名第四,也就是說相較于查賬權利、分紅權、轉股權而言,退股權對企業(yè)所產生的負面影響相較上述三者要更為明顯。這主要是因為股東撤股不僅對股東資格形成不利影響,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小股東撤股,公司資產規(guī)模將會隨之縮小,而這對公司債權人的保護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法院在裁定運用退股權保護中小股東利益之前,應盡量選擇以查賬權、分紅權、轉股權為主的方案,削弱對公司所造成的不利影響。
退股權與其他權利之間存在著互動關系。股東享有很多權利,退股權只是其中之一,另外的股東權利會對退股權產生作用和影響。例如,對大股東持有異議的小股東,如果認為前者有損于公司利益,那么可以通過股東代表訴訟的方式進行申訴;而對于大股東打壓、損害小股東利益的情況,如內幕交易、虛假陳述等,小股東可以直接提起訴訟,甚至可以進行集團訴訟。再如,退股權與查賬權并非相互排斥,而是具有相容性與互補性。通過查賬權能夠規(guī)避或削弱大股東以財務造假為手段騙取中小股東不進行撤股所引發(fā)的道德風險,同時還可以為股東退股提供相關的財務證據(jù),肅清退股障礙,使中小股東能夠有效行使退股權保護自身利益。
退股權相較于解散公司訴訟權對公司所造成的影響要輕,因為盡管股東撤股,不過公司仍然存在法律人格,因而法院在采用司法解散制度時,通常優(yōu)先考慮應用退股權。
本文主要就有限責任公司股東退股權的理論和現(xiàn)狀進行研究,對股東權在有限責任公司中對股東權利在保障方面所表現(xiàn)出優(yōu)勢進行分析,尤其在中小股東權利保障方面,指明了這種保障機制的重要性。隨著我國法律制度中與退股權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不斷健全,其也將在保護中小股東利益方面發(fā)揮更加顯著的作用。
[1]李昆吾.《淺談有限責任公司股東退股權的立論依據(jù)》.《經(jīng)濟研究導論》,2011(8).
[2]龔鵬程,傅穹.《論有限責任公司股東退股制度研究》.《南京社會科學》,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