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珈寧
(650500 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 昆明)
意大利的一位學者曾說過,真正現(xiàn)代司法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必須是司法制度對每個人都有效,而不僅僅是在理論上對每個人都有效。我國在民事訴訟簡易程序的基礎上,探討了一種簡單、快捷、便捷的新形式,即小額訴訟程序。小額訴訟程序的主要特點包括四個方面:
第一,適用范圍簡單。主要包括具有明確權利和義務的貸款、交易、租賃和借款糾紛案件,撫養(yǎng)費、贍養(yǎng)費、扶養(yǎng)費糾紛案件,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和其他人身傷害糾紛,及水、電、暖氣、天然氣費和物業(yè)管理費糾紛。爭議標的金額一般在1萬元以下,但根據(jù)不同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可適當變動。
第二,訴訟程序便捷。人民法院認為當事人的起訴符合適用小額訴訟的條件的,應當告知當事人。當事人選擇小額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記錄在案,并由當事人簽字或者確認。審理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并應根據(jù)案件的需要說明當事人的辯護期限和舉證時間,但期限不得超過7天。
第三,注重調解。在審判期間,人民法院用一種易于理解的語言積極調解,以促進原告與被告的和解。法官為主導,主動向當事人發(fā)問,找到雙方矛盾,聽取雙方觀點,在其爭執(zhí)不下時,法官主動提出賠償建議,解決糾紛。
第四,一審終審。為確保小額訴訟的迅速實現(xiàn)和穩(wěn)定,原則上適用一審終審,限制當事人上訴。在我國臺灣地區(qū),民事訴訟法明確規(guī)定,只有在判決違背法令時才可上訴,并且上訴狀須寫明上訴理由,表明判決違背法令的具體內容和相關事實。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訴訟案件,應遵循訴訟程序原則,小額訴訟也應被涵蓋其中。但是,小額訴訟的價值目的是效率。具體而言,小額訴訟的價值目的與程序正義之間的沖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德國法學家卡爾·海因茲·舒瓦伯曾說:“只有當事人才能將爭議事項納入程序,并有必要對此作出決定。同時,當事人有權要求法院作出決定;作為程序規(guī)范,法院本身可能不會考慮雙方均未提出的事實,也不會自行酌情收集或審查任何證據(jù)?!盵1]與辯論相比,小額訴訟的差異體現(xiàn)在:其一,當事人未提出的事實也可作為法院判決的依據(jù)。其二,法院有權通過其權力對證據(jù)進行調查。其三,法院確定事實證據(jù)不受當事人態(tài)度的影響。通過法院的積極干預,有利于降低訴訟成本,提高訴訟效率。
直接言論原則是訴訟的基本原則。法庭審理在雙方在場的情況下進行,法官可以充分聽取雙方的陳述和辯論。各方當事人也都有機會在法官面前陳述自己的意見。如果小額訴訟程序嚴格遵循這一原則,則不利于實現(xiàn)低成本,高效率的訴訟價值。在德國,經(jīng)當事人同意,法院可允許證人,鑒定人或當事人在調查期間留在其他地點。詢問的圖像和聲音同時向開庭的房間轉播[2]。 在英國,如果當事人由于旅行費用高而不希望參加審判程序,他可以要求法院在他缺席時聽取他的申訴。但他必須向法院寫信,內容包括訴訟請求的金額,不出庭的原因,并請求法院根據(jù)其提交的書面證據(jù)定案。同時將信拷貝給被告[3]。
民事訴訟證明有嚴格的程序性和規(guī)范性。當法官判斷證據(jù)時,證據(jù)證明力至少為70%,法官才可以確認事實[4]。 然而,民事訴訟高度蓋然性的證明標準不僅不利于快速、簡易地解決沖突,反而可能導致訴訟當事人的訴訟費用大于訴訟請求,訴訟時間過長,訴訟當事人得不償失。因此,小額訴訟程序應采用較低的證據(jù)標準并適用自由證明。在小額訴訟中,證人可以用書面證詞代替在法庭上作證,鑒定人不必出庭,可以直接提交書面鑒定結論。
雖然小額訴訟是民事訴訟,但它們不可避免地具有非訴訟性質。為了追求我國小額訴訟程序的效率價值,同時盡可能保持程序公正,筆者提出以下思考:
為了減輕非法律專業(yè)的普通當事人第一次來法院提起訴訟的困惑和無助,法院應指定若干書記員專門解答公眾的咨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設立專門的小額起訴辦公室,由經(jīng)驗豐富的書記員接待。公民可以親自到法院,也可以通過電話、郵件等方式進行咨詢。同時,法院應多宣傳小額訴訟制度,讓大眾熟識,如向公共服務機構發(fā)放宣傳資料,制作并播放宣傳廣告,在法院顯眼處放置小額訴訟程序規(guī)則及適用條件等,便于公民取閱。通過這種法律援助的方式,實現(xiàn)小額訴訟的親民性與便民性。
在小額訴訟程序中,實行法官獨任制。對于提起小額訴訟程序,法官的從寬承認可以幫助當事人修改訴狀中的訴求和事實理由。而不僅僅是制作當事人的言詞聲明[5]。根據(jù)中國的國情,對于小額索賠,如果當事人不能提出正確的訴訟對象,以及事實主張等。法院應當遵循有利于權利人原則,主動判斷訴訟標的,聽取案件事實。同時,小額訴訟程序應引入誠信信用原則,同時約束法官和當事人,避免法官在職權作用下追求訴訟效率而草率結案或不公正審判。
小額訴訟的送達方式可以適當改變。如果當事人在爭議發(fā)生前規(guī)定了送達地址,法院可以使用該地址作為送達文件的確認地址。這種方式既可以主動用于電子傳送,例如微信號和電子郵件地址。 也可以為我國法院建立統(tǒng)一的電子交付平臺,確定國家郵政機構為法院專遞方式。此外,開發(fā)利用智能語音識別技術,將試用語音同步轉換成文本,生成法庭筆錄。 完善庭審中全程錄音錄像,代替或部分代替書記員在庭審中的工作,以提高司法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