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霞
摘要:誦讀自古以來就是語文的一大基礎,誦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據著一個很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當今的語文教學中,誦讀的重要性卻經常被忽略。本文中就誦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價值,問題以及誦讀教學策略進行簡單地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語文教學;誦讀教學策略
一、 前言
誦讀是我國語文教學的傳統(tǒng)經驗,是前人延續(xù)千百年的教學傳統(tǒng),不應當隨著時間的流逝,在今天的語文教學中逐漸被其他新式教學方法所替代。在語文教學中,誦讀起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更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語言敏銳性。因此,在當今的語文教學中,尤其是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應該重視誦讀的教育。
二、 誦讀教學重要性
(一) 誦讀的內涵
“誦讀”這一詞出自《三國志·吳志·闞澤傳》,簡單講是指熟讀,背誦,包括兩層含義,一指大聲朗讀,字字讀到,徐徐有致,二指讀的同時要全身心投入,品味文章的韻味,體會作者所要傳達的思緒和情感。古人的文章中采用文言文書寫,字少而意深,非熟讀,精讀不能理解其意思。因此,誦讀在古人的教學和平時的閱讀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
(二) 誦讀的意義
誦讀包括朗讀、朗誦、背誦三種,這三種誦讀方法相輔相成,逐步遞進。朗讀是簡單地將文本字正腔圓、聲音洪亮地讀出來,在讀的時候要多加把握作者的意思;朗誦則是在朗讀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感情,因要帶入自己的感情,因此在讀的時候對于文本的理解和對作者情感的表達就更要深入一些。前兩種均是在文本的基礎之上進行的,而第三種背誦則是在熟讀文本,掌握文章要義和感情之后,將其背下來,脫離文本進行詠誦。這三者相輔相成,循序漸進,不僅能使誦讀人把握該文章的意義和感情,并且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誦讀人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誦讀的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能夠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誦讀、背誦能夠幫助學生將文人優(yōu)質的知識結晶變成自己的財富。誦讀作為語言的一種表達方式,與思維息息相關,在誦讀的過程中,為了加深理解,幫助理解,大腦通常會將文字形式的內容轉變?yōu)樯鷦拥膱D畫等,這一過程,鍛煉促進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此外,誦讀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陶冶情操,多多閱讀,誦讀把握情感更能加深理解,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語感,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文學素養(yǎng),并且能潛移默化地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精神素養(yǎng)。
三、 誦讀在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 教師對誦讀不夠重視
不止是學生,很多老師對于誦讀的理解簡單地停留在“背”上,認為誦讀就是死記硬背,對于誦讀的真正含義理解不夠,導致師生均認為這種“死記硬背”的方法是一種笨辦法,均對誦讀十分抵觸。在課上的讀書也簡單地停留在作為點綴課堂,活躍氣氛上,并沒有十分重視誦讀。
(二) 未能激發(fā)學生誦讀興趣
現(xiàn)如今的語文教學中,仍然注重老師的講課,老師一味地將自己的理解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將講課重點放在文章的詞句、主體線索、語言特色上,很少會將時間留給學生去誦讀,哪怕是自己理解,也都放在課下,久而久之,學生自己不再對誦讀感興趣,對文章的理解能力也就隨之下降,自己的語言能力也會降低,這些均會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文學能力產生不良的影響。
此外,由于缺乏系統(tǒng)專業(yè)的誦讀指導,學生大多不知道如何去誦讀,什么是真正的誦讀,也因此而喪失了對誦讀的興趣。
四、 誦讀教學策略
(一) 激發(fā)學生誦讀興趣
要想讓學生認識到誦讀的重要性,首先要從教師入手,只有教師樹立了正確的誦讀觀念,改變以往的死記硬背的認識,認識到誦讀的重要性,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加以實施,才能影響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而要讓學生開始接受誦讀的教學方法,就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誦讀興趣,讓他們體會到誦讀的樂趣,認識到誦讀的重要性。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觀念和教學方法,循序漸進,將誦讀教學法引進實施。
首先,教師自己要會誦讀,在教學過程中,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不再一味地灌輸思想。范讀對激發(fā)學生誦讀興趣起著重要的作用,要將文章的感情、氣勢、語境、韻味讀出來,讓學生如身臨其境,對文章、誦讀產生莫大的興趣。接著,讓學生自己讀,自己體會,自己把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再將體會到的感情隨著讀表達出來,久而久之,學生體會到誦讀的樂趣和重要性,對誦讀產生興趣,自然會對他們的各方面產生影響。
(二) 創(chuàng)新情境教學
學生在誦讀之初,或許無法快速準確地把握文章的內涵,體會作者的思想和感情,這就需要教師采用情境教學的方法來幫助理解。由情入境,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讓他們與境、與情產生共鳴,讓他們能夠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的感情和思想,幫助學生建立誦讀思維和模式,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例如,可以采用音樂渲染、情景劇還原、多媒體教學的方法來還原場景,帶入情境。
(三) 加強誦讀技巧訓練
也就是如何讀的問題,在小學剛接觸漢字、語言時有學到音調、聲調、重讀、弱讀等朗讀方法,但由于實踐過少,大多數人都會逐漸不注重而遺忘,在誦讀教學時,就要注重這些朗讀技巧。教師在準確誦讀時要指導學生何時停頓、語調、重音、輕音等,這樣可以提高學生誦讀時對文章節(jié)奏的把握,只有在帶有感情地誦讀出來文章的基礎上,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體會文章的感情。同時,這樣抑揚頓挫地誦讀還可以避免枯燥無味的學習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 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除了誦讀以外,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文意,加強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激發(fā)他們的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在教學時采用一些多樣的方法,例如誦讀比賽、情景劇等。
五、 小結
誦讀能夠在傳統(tǒng)文學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此之久,經久不衰,被歷史上的文人騷客、教育家所推崇,必有其特色而重要的原因,不應在現(xiàn)代的教學中被摒棄,而是應該結合現(xiàn)代教學的特色,發(fā)展誦讀教學法,再現(xiàn)誦讀的精彩和重要,實現(xiàn)誦讀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譚玉旺.淺談初中語文誦讀教學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4(12):17.
[2] 高國民.誦讀與欣賞——初中古詩詞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4(89):30-30.
[3] 龍德明.淺談初中語文誦讀技巧教學策略[J].科學咨詢,2016(32):1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