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生
摘 要:后進生與留守兒童結合到一起成了新時代我國鄉(xiāng)村教育工作中的熱點與矛盾。面對農村留守兒童中的后進生這一特殊群體中的更特殊,如何做好他們的教育,我校提出對新時期農村留守兒童中“后進生”進行關愛教育研究。
關鍵詞:留守兒童;后進生;關愛教育
一、農村留守兒童中“后進生”的關愛教育研究背景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而新時代中教育的主要矛盾,也是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重點任務所在。隨著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實施,鄉(xiāng)村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后進生與留守兒童兩大群體結合到一起就成了新時代鄉(xiāng)村教育工作中的熱點問題。正如江蘇教科院彭鋼主任所言:“兒童最需要受到保護,而今天學校教育最大的問題是無形的傷害普遍存在?!苯K教育廳長葛道凱也指出:“我們要致力于解決人民群眾對更好教育的要求與教育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和問題?!?/p>
作為一所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眾多。而部分留守兒童自我約束和管理能力較差,學習興趣大打折扣,久而久之形成了特殊群體中的后進生?!白龊美蠋?,要有仁愛之心。”農村留守兒童中的后進生問題嚴重影響兒童健康成長,各方高度關注。進一步加強農村留守兒童中后進生的關愛教育研究,為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更好的環(huán)境,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二、農村留守兒童中“后進生”的關愛教育研究內涵
農村留守兒童是我們國家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與鄉(xiāng)村教育是緊密聯(lián)系的。在農村,留守兒童中后進生的出現(xiàn),屬于傳統(tǒng)的后進生與現(xiàn)代的留守兒童兩大特殊群體相結合的產(chǎn)物。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我們的創(chuàng)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對后進生的工作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睂τ谵r村留守兒童中的后進生,本身就是特殊中的特殊,則更是難上加難。
“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們要通過對后進生進行有足夠耐心的教育來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透過對后進生滿滿的愛來挖掘他們的潛力。保護和培養(yǎng)每一個后進生的自尊、自信以及對學習的興趣,才能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讓每一個留守兒童都得到發(fā)展。對于農村留守兒童中的后進生,關愛教育或許可以為我們思考教育改革打開一扇新的窗戶。
三、農村留守兒童中“后進生”的關愛教育研究理論基礎
1.蘇霍姆林斯基的后進生理論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習上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就的標志,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在他的理念中只存在困難學生或難教育學生的說法,他認為每一個學生都是可以被教育好的,但是教師要去開拓與挖掘好的教學方式與教育理念。這對當前我國后進生的關愛教育研究具有借鑒價值。
2.陶行知的愛滿天下思想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誰不愛學生,誰就不能教育好學生。先生以“愛滿天下”的情懷去關愛每一位學生。他認為發(fā)現(xiàn)是教好后進生的前提,而善于挖掘后進生的優(yōu)點,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為后進生潛能的發(fā)展提供舞臺是關鍵。在全社會關愛留守兒童的新形勢下,陶行知“愛滿天下”的教育思想是面向全體學生,尤其是面向后進生的重要理論基礎。
3.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有好教師標準
習總書記指出: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好老師應該把自己的溫暖和情感傾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用欣賞增強學生的信心,用信任樹立學生的自尊,讓每一個學生都健康成長,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悅。習近平總書記給好老師提的第四條標準,為我們今后如何做好農村留守兒童中后進生的關愛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4.江蘇教育廳長葛道凱的適合教育理念
葛道凱廳長的適合教育理念適用于留守兒童中“后進生”的關愛教育研究,如適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適合的教育就是要適合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適合自己的教育??梢钥闯鲞m合教育理念更能激發(fā)出每一個農村留守兒童中后進生內心的智能。
過往學者對留守兒童研究側重于整個群體,很少觸及農村留守兒童中的后進生這一特殊中的特殊,四大理念的運用,是新時期農村留守兒童中“后進生”關愛教育研究面對困惑時的一把鑰匙。
參考文獻:
[1]葛道凱.適合的教育[N].江蘇教育報,2017-07-21.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06.
[3]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06-01.
[4]彭鋼.從想象的兒童回歸真實的兒童[J].江蘇教育研究,2012(27).
注:本文系江蘇省教育學會“十三五”教育科研規(guī)劃一般規(guī)劃課題“農村留守兒童中‘后進生的關愛教育研究”(17A10P2SQ168)研究成果。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