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珍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2-0117-01
我們平常的小學數學課堂中,大多只注重說話及黑板等教學用具、教學媒體的運用,似乎不太重視教學中的肢體語言。其實肢體語言在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有研究資料表明,在信息的傳達中,說一句話,詞語只表達了7% 的內容,聲音占38%,余下的55%則來自說話者的姿態(tài)、表情和動作這些肢體語言,所以肢體語言在教學中顯得非常重要。更為重要的是它還負載著許多新的教學思想。
學生在語言表達和實際運用能力不強,因此數學課堂上讓學生學會表演,通過整理思路,把內心的數學心里思維過程用準確、規(guī)范的數學肢體語言,有根據有條理和比較完整的表達出來,從而提升學生的數理分析和理解能力
一、培養(yǎng)一年級孩子用肢體語言表達數學的必要性
1.符合新課標的精神
新課標提出,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在獲得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fā)展數學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于是在小學階段,特別是一年級數學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便是數學教師的首要任務。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學會用肢體語言來表達某些數學知識,既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又能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2.符合小學低段學生的生理特點
一年級學生處于形象思維階段,對事物充滿好奇,且注意力不能夠持續(xù)集中,對具體的、形象的東西非常感興趣,也更容易記住。數學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不生動、不好玩。如何讓孩子感興趣,如何讓他們覺得數學課好玩,其中之一就是較多的運用形象、直觀的肢體語言,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適當利用身體語言輔助教學,讓學生動起來,學會用肢體語言來表達他的數學理解,那么數學課對于一年級小學生們就更具吸引力,學生在學習中發(fā)揮出各方面的潛力。讓肢體語言在課堂上發(fā)揮的作用,真正做到“此時無聲勝有聲”。
二、培養(yǎng)一年級孩子用肢體語言表達數學的作用
1.培養(yǎng)學生用肢體語言表達數學,可以激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
低年級孩子具有活潑、好動、注意力不夠集中,對具體形象的東西特別感興趣的特點。如果能夠在從事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運用適當的形象的肢體語言,讓學生用肢體語言來表達他的數學理解,可以起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讓剛入學的學生愛上數學。
在教學1~10的認識時,自編了一套“身體數字操”結合數字兒歌,讓學生從接觸數字開始就對數學這門學科產生了極大的興趣。1~10這10個數字都可以通過身體各個部位的配合擺出,一邊朗誦兒歌一邊擺出可愛的造型,學生積極性極高,能深刻記憶各個數字的特征相貌,并深深的喜歡上數學課。
2.培養(yǎng)學生用肢體語言表達數學,可以把數學中抽象的算理內容具體化,容易理解,有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開發(fā)
數學中的許多算理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很難理解,更別說通過算理來開發(fā)學生的數學思維了,把抽象的數學算理轉化成易于理解的手勢語言,對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點以及數學思維的開發(fā)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來求;這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此時我若教學生用手勢表示,學生理解起來要容易的多,印象也要深刻的多。我利用肢體語言,用夸張的手勢動作,教學生比劃出加法的思維過程:一只手比劃出一部分,另外一只手比劃出另一部分,再做合起來的動作,即把兩只手從兩端向中間合攏,意味求和。并邊比劃邊說:“把這部分和另外一部分合起來就是它們的總和了。合起來就是把它們加起來,所以求和問題用加法解答?!睂W生在這個過程中明白了求和用加法的含義。
3.培養(yǎng)學生用肢體語言表達數學,可以幫助學生直觀的理解數學概念
很多的數學概念即抽象又很難用語言表達清楚,如在教學生區(qū)分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時,我用動作表演“抱”和“摸”, “摸”的是平面圖形,需要“抱”住的是立體的圖形。這樣一來,學生一下就知道了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區(qū)別。
4.培養(yǎng)學生用肢體語言表達數學,可以輔助口頭表達
一年級的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差,讓學生完整準確的表達自己對減法的意義的理解,很難,通過手勢動作的輔助就可以很直觀清楚的表達出自己對減法的理解。
我引導學生把兩只手合起來放在胸前,并說“原來一共是這么多,也就是整體是這么多”,再比劃,把一只手撤掉,說“去掉了這一部分”,把剩下的另外一只手舉起來,說“求剩下的這部分是多少”,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強調“去掉”是什么意思,重復從合起來的雙手到撤走一只手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減法”的真實含義就是“去掉”。使學生深刻的理解了減法的意義。我通過讓學生用手勢表達,用動作把抽象的數量關系直觀化了,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總之,小學低段學生比其他年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注意力有本身的特點,他們的模仿觀察的能力比較強,而對語義的理解能力確是相對較差,教師巧妙讓學生用肢體語言來表達數學,來表達學生自己對數學的理解,營造了輕松和諧的課堂,有效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能使一些東西直觀化,降低學習難度,使學生易于理解,更能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開發(fā),使學生愛數學,會表達,學習力自然就會提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