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毅平
(甘肅省慶陽市合水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745400)
現(xiàn)在獸醫(yī)臨床中,由于西藥方便快捷、收效甚速,所以人們都喜歡用西藥治療病畜,而中藥需要熬制,且見效慢,在這樣的沖擊下,中藥慢慢得不到人們的重視,使用的人也越來越少,但筆者在獸醫(yī)臨床中常常使用中藥治療畜病,卻能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下面是筆者用滋陰降火法治愈的幾例特殊病例及治療的心得,以拋磚引玉。
合水縣店子鄉(xiāng)李家咀村李某家奶?;疾∫辉掠杏?,經多人治療無效,求治于筆者,據(jù)畜主訴,病牛白天一切正常,而夜晚不食精料,經尿檢排除酮血癥,晚上九點檢查發(fā)現(xiàn)病牛煩躁不安,心率93次/分,體溫40.8℃,汗出身濕,而熱不解,呼吸急促,瘤胃蠕動1次/分,蠕動波不全,力量弱,燈下口色發(fā)紅,舌頭干燥無津,鼻鏡干燥,鼻息燒手,根據(jù)以上癥狀,筆者診斷為陰虛火旺之癥,用中西醫(yī)結合予以治療,西藥用:生理鹽水500ml×4瓶、注射用四環(huán)素粉針0.5g×12支,一次靜脈注射;中藥用;當歸80g、熟地100g、丹皮60g、茯苓 60g、澤瀉 60g、山茱萸 40g、知母 40g、鹽黃柏 50g、地骨皮 50g、胡黃連 40g、肉桂 10g、砂仁40g、白術 40g、黃芪 60g、炙甘草 40g、生地 40g、丹參 60g、神曲 100g、山楂 40g,共煎灌服,臨走時,囑咐畜主,見效后,效不更方,再灌服本藥兩副,幾日后無音訊,經回訪,畜主非常高興,說只灌一副,諸癥皆消,病牛痊愈。
體會:①此病例遷延日久,在多人治療過程中被診斷為感冒,使用了大量的中、西藥解表發(fā)汗,解熱鎮(zhèn)痛,而使病牛大量發(fā)汗,造成陰虛,筆者方中用知柏地黃湯加生地、丹參滋陰降火,而救真陰,輔以地骨皮、胡黃連而清虛熱,少佐肉桂以引火歸元,更以黃芪、砂仁、白術、炙甘草、山楂、神曲健脾胃消食,砂仁以防過多粘膩之藥傷胃,諸藥合用,正符此牛之病癥,而取效甚速。
②人皆言,中藥藥效太慢,但在這個病例的治療過程中,卻效不旋踵,如湯潑雪,可謂筆者臨床治療中使用中藥取效最好最快的一例。
合水縣西華池鎮(zhèn)朱家胡同村邵某來訴,其飼養(yǎng)的一頭奶牛進食、飲水一切正常,每天擠奶三次,凌晨、中午奶量不變,唯獨晚上奶量下降,求筆者診治,此牛,外貌及精神狀況尚可,體溫38.5℃,瘤胃蠕動2次/分,力量稍弱,反芻噯氣正常,鼻鏡干,舌苔薄,舌質紅,詢問畜主此牛晚上是否出汗,畜主訴晚上出汗,尤其是擠奶時,則大汗淋漓,根據(jù)以上癥狀診斷為陰虛,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西藥用:5%氯化鈣250ml×2瓶(氯化鈣靜脈注射時與氯化鈉、葡萄糖混合使用,使其濃度降到 2%以內)、25%的葡萄糖 500ml×4瓶,10%的氯化鈉500ml×1瓶、5%葡萄糖氯化鈉500ml×2瓶、10%安那咖 10ml×3支,10%維生素C 10ml×10 支、2.3%維生素 B1 10ml×5 支,靜脈注射。
中藥用:當歸 50g、熟地 50g、丹參 50g、玄參50g、澤瀉 40g、山茱萸 40g、茯苓 40g、丹皮 40g、煅龍骨 80g、煅牡蠣 80g、地骨皮 40g、胡黃連 40g、黃芪 50g、甘草 30g、山藥 50g、麻黃根 30g,共四副,水煎,每天一副,內服。
再用以上西藥靜脈注射一次,當病牛服完中藥后,則晚上汗止,奶量基本恢復到正常。
體會:此牛由于陰虛出汗,因汗奶同源,而使奶量下降,在擠奶時,病牛出汗加重,有缺鈣癥狀,故西藥用糖、鈣以治其標,而用六味地黃湯加丹參、玄參以滋陰,煅龍骨、煅牡蠣、麻黃根斂汗止汗,地骨皮、胡黃連清虛熱,黃芪、山藥健脾固表,甘草調和諸藥,共奏滋陰降火止汗的功效。
合水縣西華池鎮(zhèn)雷家坡張某家一13月齡奶?;疾?,輾轉數(shù)人治療而無效,求治于筆者,此牛精神不振,被毛粗亂,鼻鏡不潤,食欲減退,口干,舌紅無苔,糞便干燥,體溫39.8℃,心率72次/分,畜主訴此牛已患病一月有余,最初診斷為感冒,經打針輸液,有所好轉,但未痊愈,后經數(shù)人治療,開始用藥都有效,但一停藥,其病如故,體溫一直維持在39-40℃之間,而不能恢復到正常,筆者根據(jù)畜主所訴與臨床診斷,斷為陰虛而發(fā)熱,藥用:當歸 80g、熟地 80g、丹皮 50g、山茱萸50g、茯苓 60g、澤瀉 50g、砂仁 40g、玄參 60g、肉桂10g,共三副,水煎服。
三副藥用完后病牛體溫恢復到38.5℃,其余癥狀皆大有改善,效不更方,再用上藥兩副而痊愈。
人們在臨床中只要遇到發(fā)燒病例,不管病因如何,則會首選西藥解熱、鎮(zhèn)痛,方便、快捷,大部分病例都會好轉治愈,但也有一部分病例則由于這類藥長時間重復使用,按中醫(yī)的辨證觀念來說,有一個很大的弊病就是傷正氣、傷陰,此病就是由于多人重復使用解熱鎮(zhèn)痛藥,而使其正氣受傷,陰液耗損而發(fā)熱,經用六味地黃湯滋陰降火,玄參統(tǒng)瀉六經之虛火,砂仁健胃,少佐肉桂以引火歸元而取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