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莉
(河南中醫(yī)院大學,河南 鄭州 450046)
阮國治系河南中醫(y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yī)師,著名中醫(yī)外科專家,從醫(yī)50余載,醫(yī)德高尚,醫(yī)術精湛,中西醫(yī)融會貫通,學驗俱豐。筆者有幸隨師臨證,獲益良多,現將阮國治教授運用中醫(yī)藥治療血淋之經驗介紹如下,以饗同道。
本病屬中醫(yī)“淋證”范疇,張仲景在《金匱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并治》中描述本病:“淋之為病,小便如粟狀,小腹弦急,痛引臍中?!闭f明淋證是以小便淋瀝不爽,尿道刺痛為主癥,并將其病機歸為“熱在下焦”。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諸淋病候》中對淋證的病機進行了高度概括,他指出:“諸淋者,由腎虛而膀胱熱故也?!睆埦霸涝凇毒霸廊珪ち軡帷分刑岢觯毫茏C初起,雖多因于熱,但由于治療及病情變化各異,又可轉為寒、熱、虛等不同證型,從而倡導“凡熱者宜清,澀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虛者宜補,陽氣不固者宜溫補命門”的治療原則。通過對中醫(yī)古籍的學習及多年臨床診治經驗,阮國治教授認為,本病多因外感濕熱、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稟賦不足或勞傷久病引起腎與膀胱氣化不利而致,常因疲勞、飲酒、情志變化、房事不潔所誘發(fā)。辨證時應先辨別氣淋、石淋、膏淋、血淋、熱淋、勞淋,其次辨證候之虛實,虛實夾雜者須分清標本虛實之主次,證情之緩急。治療上,實則清利,虛者補益,虛實夾雜者,又當通補兼施。
患者,女,24歲,2015年10月6日初診。以“無明顯誘因出現血尿1 d”為主訴前來就診,現癥見:小便呈鮮紅色,伴灼熱疼痛感,無其他不適。尿常規(guī)示:紅細胞(+++),白細胞(++)。西醫(yī)診斷:尿路感染。中醫(yī)診斷:血淋(下焦?jié)駸嶙C)。治則: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處方:金銀花30 g,白花蛇舌草30 g,茜草30 g,大薊30 g,小薊30 g,仙鶴草30 g,白茅根30 g,萹蓄30 g,5劑。水煎服,每日2次。2015年10月10日二診:訴小便呈洗肉水樣,灼熱疼痛感減輕,尿常規(guī):紅細胞(++),白細胞(+)。上方繼服7劑,煎服法同前。2015年10月16日三診:訴小便色清,排尿無不適,查尿常規(guī)正常。上方停服觀察,囑忌食辛辣香燥、油膩炙烤之品,戒煙酒,暢情志,起居有常,勞逸適度。隨訪2個月未出現任何不適。
按語:患者為青年女性,診為血淋(下焦?jié)駸嶙C),治宜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藥用茜草、仙鶴草、大薊、小薊、白茅根涼血止血,白花蛇舌草、金銀花抗菌消炎,萹蓄利尿通淋。諸藥配伍,共奏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阮國治教授認為,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淋證發(fā)病率大大增加,臨床上應重視淋證患者的綜合治療,強調飲食起居對本病發(fā)病及預后有較大的影響,中醫(yī)藥在治療此類疾病有獨特的療效,故總結阮國治教授治療血淋之經驗,以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