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麗
(南通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江蘇 南通 226000)
急性腎損傷(AKI)是心臟停博心肺復蘇后患者中常見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在30%[1],可進一步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所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尤為重要。本研究通過檢測心臟停博心肺復蘇后患者早期腎功能檢測指標血肌酐(creatinine,Cr)、胱抑素C(Cystatin C,Cys-C)的變化,探索心肺復蘇前后腎功能變化,為臨床復蘇后腎衰竭的防治提供實驗依據。
1.1 研究對象:收集自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20日本院ICU收治的心臟停博復蘇后患者48例,男性32例,女性16例,28~90歲,平均年齡(71.0±25.8)歲(2例好轉出院,3例在復蘇1周后死亡,1例轉上級醫(yī)院繼續(xù)治療,42例在1周后放棄進一步治療、自動出院,其中有8例在住院期間行CRRT治療)。選取同時期來我院體檢的健康志愿者20例為正常對照組。
1.2 研究方法:心臟停博心肺復蘇后患者血壓、心率、呼吸穩(wěn)定5 min后開始計時,測患者體溫(36.2~36.9 ℃)、血壓(105~138/69~89 mm Hg)、心率(60~95次/分)、呼吸(14~18次/分),采集患者血液,檢測血肌酐和胱抑素C的值,并分別于復蘇后0、12、24、36、48和72 h 6再次采血檢測。
1.3 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件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復蘇前后患者血清肌酐的變化:實驗組復蘇后不同時間點血清中Cr水平與對照組相比顯著升高(P<0.05),48 h Cr含量達頂峰(P<0.05)。實驗組Cr在復蘇后12 h即開始升高,表示腎臟出現損傷,48 h腎損傷最重,隨后漸緩解,但持續(xù)較長時間。
2.2 復蘇患者Cys-C的變化:實驗組各時間點血中Cys-C值與對照組相比顯著升高(P<0.05),復蘇后72 h血中Cys-C含量達頂峰(P<0.05)。實驗組Cys-C在復蘇后12 h即明顯升高,升高幅度超過基礎值的50%,且持續(xù)顯著升高,患者早期即出現腎損傷,且持續(xù)時間較長。
心肺復蘇后發(fā)生的MODS是復蘇成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復蘇后腎功能損傷危害僅次于心、腦、損傷,可進一步加重心腦等器官的損傷,并可引起血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導致心肌和腦損傷,甚至引發(fā)惡性心律失常、呼吸衰竭、急性腎功能衰竭,嚴重威脅患者生命[3]。及早發(fā)現腎功能損傷,對于預防腎功能衰竭和MODS具有重要意義。
血肌酐、尿素氮、尿酸等傳統(tǒng)的腎功能檢查容易受到性別、黃疸、飲食及藥物的影響和干擾[4],而且,其產生和肌肉有關,當腎功能受到損傷時,還會影響到血清肌酐的濃度,所以,血清肌酐水平檢測腎功能有一定的局限性。Cystatin C亦稱半胱氨酸蛋白酶,由有核細胞產生,是一種堿性糖化、低分子蛋白質,由120個氨基酸組成,位于人體第20號染色體,生成速度穩(wěn)定,不受炎癥因素、膽紅素、溶血、三酰甘油等影響,與性別、年齡、肌肉量無關[5],是一種反映內源性腎小球率過濾變化的理想標志物,所以,通過血清光抑素C水平檢測能盡早發(fā)現腎功能的異常,提高早期腎功能檢測的靈敏度。
總之,腎功能損傷是心臟停博心肺復蘇后的常見表現,腎功能損傷在心臟停博心肺復蘇后出現相對較晚,持續(xù)時間長,進一步研究肌酐、Cys-C在復蘇前后的變化,對于評估早期腎功能損傷程度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