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熙春
【摘 要】:目的:就無痛胃鏡與普通胃鏡在消化內科的臨床應用效果進行探討、分析。方法:抽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消化內科收治的患者(140例)為主要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70例)和研究組(70例),對照組采取普通胃鏡檢查方式,研究組采取無痛胃鏡檢查方式,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診療效果。結果: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在采取無痛胃鏡檢查方式后,其患者的疾病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檢查期間的血壓、心率變化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消化內科臨床中應用無痛胃鏡檢查方式,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無痛胃鏡;普通胃鏡;消化內科;應用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ainless gastroscopy and common gastroscope in digestive medicine. METHODS: Patients (140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6 to October 2017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70 cases) and study group (70 cases). Ordinary gastroscopy, the study group took a painless gastroscopy, comparing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sease detection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painless gastroscopy. The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and adverse reaction rate during the examin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painless gastroscopy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gastroenterology is significant and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words: Painless Gastroscopy; general gastroscope; Gastroenterology; application effect
【中圖分類號】R7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11-03--01
1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抽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消化內科收治的患者(140例)為主要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70例)和研究組(70例)。其中,對照組的女性患者有32例,男性患者有38例,年齡區(qū)間為25至68歲,平均年齡為(24.51±3.47)歲;研究組的女性患者有30例,男性患者有40例,年齡區(qū)間為22至70歲,平均年齡為(23.68±2.57)歲。比較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未發(fā)現(xiàn)明顯差異,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2)方法
調整好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詳細詢問患者的臨床資料及實際情況,了解患者是否伴有其他并發(fā)癥,如糖尿病、高血壓等,為檢查提供可靠依據(jù);如若患者吸煙,則要保證其在前兩檢查周戒煙,以減少呼吸道的分泌物,同時準備好檢查需要的各種器材、藥物,以確保檢查的順利完成。
兩組患者均在上述基礎上進行不同方式的胃鏡檢查,對照組采取普通胃鏡檢查,即指導患者術前禁食6~8小時,在檢查前行常規(guī)體格檢查;檢查前10分鐘,指導患者服用10mL濃度為2%的利多卡因膠漿,待其咽部有明顯的麻木感后,進鏡檢查;在檢查中,給予患者心電監(jiān)護、維持氧氣供應及靜脈通路等。研究組采取無痛胃鏡檢查,具體操作內容:囑患者檢查前1d晚飯后不可進食,檢查當天早晨禁止喝水;將右前臂靜脈通道開放,給予患者鼻導管吸氧,控制氧流量3ml/min,針對呼吸比較困難的患者需要改為使用面罩吸氧的方法;檢查前20~30分鐘給患者使用祛泡劑,以減少胃液分泌及胃蠕動,驅除胃內的泡沫,使圖像更清晰;檢查前采用靜脈注射的手段,注入丙泊酚25mg、芬太尼0.5g/kg、咪唑安定1.5mg,待患者麻醉起效后,將胃鏡經其口咽插入,進行常規(guī)檢查;檢查過程中,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心率、脈搏、血壓以及呼吸頻率等生命體征,同時根據(jù)檢查過程中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繼續(xù)追加麻醉類藥物。
(3)觀察指標
胃鏡檢查操作時間計算:自插鏡后開始計時,至取鏡時止;觀察兩組在檢查過程中有無出現(xiàn)無法完成檢查或不愿意繼續(xù)檢查的患者,如若有就需詳細記錄其例數(shù)。不適反應:由專業(yè)護理人員在檢查后向患者詢問,確認其是否存在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以及恐懼或緊張等負性情緒,并準確做好記錄。檢測兩組患者的心率、血氧飽和度、血壓等指標。
(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對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比兩組患者檢查期間的血壓及心率變化
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采用無痛胃鏡檢查后,其患者的血壓及心率變化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機率
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采用無痛胃鏡檢查后,其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兩組患者接受不同胃鏡檢查后,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的疾病檢出率(94.3%)明顯高于對照組(74.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消化內科疾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是以食管、胃、小腸、大腸、肝、膽及胰腺等疾病為主要的臨床三級學科,所涉及疾病種類繁多,診斷比較復雜。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的提高,消化道疾病發(fā)病率逐步增加,作為胃腸疾病常用的檢查手段胃腸鏡檢查技術也在不斷提高。胃鏡檢查是檢查食道、胃腔以及十二指腸球部疾病的最有效、最準確的措施,是其它檢查無法代替的重要檢查。在普通胃鏡檢查方式中,患者會因侵入性檢查而產生具體本能的應激反應,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不適感覺,且心理上也會常伴緊張、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增加了檢查時的痛苦,加重了對患者身體和心理上的傷害。而無痛胃鏡檢查方式是在患者睡眠的狀態(tài)下進行操作的,在檢查前15~30min會指導患者口服祛泡劑,并靜脈注射短效麻醉劑,這種方法可以讓患者在較舒適的情況下完成檢查,一般睡一覺5至10分鐘就可以完成,縮短了檢查時間,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漏診和誤診的發(fā)生。
現(xiàn)今,臨床上很多患者查出食管癌、胃癌時大多已屬中晚期,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及時的胃鏡檢查變得尤為重要。胃鏡不僅可直觀地看到黏膜的改變,發(fā)現(xiàn)諸如潰瘍、炎癥、腫瘤、息肉等不同種類的病變,同時也可以直接取病變組織做細胞學、病理學檢查,獲取病理學診斷證據(jù),在胃鏡下直視活組織檢查、細胞學檢查,對食管癌、胃癌定性、定位的診斷率非常高。無痛胃鏡檢查,能夠使患者在檢查期間處于一種安靜的淺睡眠狀態(tài),有效地避免了因緊張、焦慮、恐懼和惡心、嘔吐、疼痛而導致的各種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無副作用,有利于醫(yī)務人員進行細致深入的檢查,提高了疾病的診斷率,具體的優(yōu)勢表現(xiàn)為:1)檢查十分準確。檢查影像質量好、畫面圖像清晰、彎曲角度大,醫(yī)務人員可直接觀察消化道黏膜的隆起、凹陷、充血、水腫、糜爛、出血、潰瘍等病變和顏色的改變,診斷準確,幾乎無誤;2)避免了普通胃鏡可能帶來的損傷。在患者心理和機體完全放松的情況下進行檢查,減少了其因痛苦掙扎而引起的機械損傷,同時也規(guī)避了因血壓、心率、呼吸變化等帶來的不同程度的機體影響,患者不會留下后遺癥;3)提高了疾病的檢出率,特別是早癌的檢出率,改善了食管癌、胃癌等疾病因發(fā)現(xiàn)較晚而造成的延誤治療的情況。
本研究表明: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采用無痛胃鏡檢查后,其患者的疾病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者診治期間的血壓、心率變化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無痛胃鏡診療技術在消化道疾病中的診斷效果確切,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快速蘇醒的優(yōu)勢,能明顯改善患者清醒狀態(tài)下產生的機械損傷,疾病檢出率較高,不良反應較少,且還可對對消化內科疾病如消化道出血、息肉、潰瘍、狹窄、早癌等進行微創(chuàng)治療,讓患者免受開刀之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綜上所述,無痛胃鏡檢查提高了消化內科疾病的診療水平,但其檢查過程中患者仍存在一些不適情況,而針對這些不良反應,如若處理不當,就極有可能會給患者造成重大傷害。故此,在今后,相關人員需不斷加強對無痛胃鏡技術的研究和臨床實踐,總結經驗,盡可能地減少或消除患者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為臨床治療提供更為有效的、準確的參考依據(jù),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唐洪遠.無痛胃腸鏡診療術在消化內科疾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78:376.
楊敬端.無痛胃鏡診療術和常規(guī)方法檢查消化內科疾病療效對比研究[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6,06:49-50.
余天奉.無痛胃鏡在消化內科應用的臨床探討[J].當代醫(yī)學,2017,08(17):93.
段志峰.探析臨床消化內科疾病治療中無痛胃鏡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92(15):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