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現(xiàn)代化的不斷發(fā)展,高考模式順應新的時代發(fā)展,也在不斷發(fā)生著變化,新的高考模式對高考考生的應變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學習更多知識,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導學案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文章就導學案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運展開論述,希望對讀者有一定的啟發(fā)。
關鍵詞:“導學案”教學;高中英語;教學模式
一、 前言
新課標實施以來,英語教學再不能用以往的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進行高效率的教學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偏向于將知識生拉硬拽,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育,使得學生學習的激情并不高昂,學習意向較差,所以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改進教學理念、更新教學觀念、對教學模式推陳出新,不斷在教學中追求改革與進步。為此應運而生的“導學案”教學模式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不同于以往的教育模式,在各個方面都有顯著的提升,能夠極大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培養(yǎng)出更高素質的學生,降低教師的教學壓力。
二、 根據(jù)學生自學,以案導學
導學案教學的關鍵在于導學案,導學案在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學也圍繞著導學案進行展開、發(fā)展、完善和總結。教師要在開始課堂教學前發(fā)下“導學學案”,讓學生依據(jù)其中的內容進行預習和自主學習,課堂上老師再根據(jù)學生自行學習探究的不同反饋進行分析總結,將學生學習情況準確把握,教師明確教學目標,有目的地運用導語、演示、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造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意向。利用導學案的優(yōu)勢對學生的自學內容和范圍進行掌控,將自學效率最大程度提高。
例如,在導學案中會出現(xiàn)語法的預習內容,詳細介紹語法的使用方法和情境,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根據(jù)學生對語法的掌握情況提問,在把握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后,利用多媒體教材,播放適合于所學語法的對話情境,使學生進一步學習和加深印象。
三、 針對疑難問題,組織討論
“導學案”教學模式的主旨在于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將過去的教師在課堂上占據(jù)主導地位的情況進行改進,導學案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占據(jù)課堂的主要地位,老師則是起到輔佐、幫助的作用,對學生進行引導,避免學生走彎路,將知識理解錯誤。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斷嘗試,在摸索中學習知識,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這樣學生在“導學案”教學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下回自行摸索,得到的知識反饋量會遠遠大于教師課堂教學所帶來的知識。
例如,在學習“過去完成進行時would have been+現(xiàn)在分詞”的時態(tài)學習中,留給學生足夠時間進行學習,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小組內模擬過去完成進行時時態(tài)的語境訓練,總結這個時態(tài)的用法,并各自利用這個時態(tài)進行造句,通過小組派出代表總結組內造句,教師根據(jù)這些小組代表對話內容中的優(yōu)缺點進行點評,對必要的知識的進行講解,讓學生在積極的學習氛圍中學習知識。
四、 教師精講點撥,歸納總結
由于“導學案”教學的主旨是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題,提倡學生自學掌握知識,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為教師的精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課堂上解決學生反饋的疑難問題的時候,教師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出反應處理學生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有足夠豐富的知識儲備,具有更高超的教學手段。教師可采取兩種方法處理學生的疑問,一是點撥,二是精講。點撥可以說是對學生的討論學習的一種繼續(xù),延續(xù)了話題,而精講則不同,在學生對某些知識不甚了解時,進行以教師為主體的精講,使得學生全面了解和學習這部分知識內容。
例如,在某個語法的應用中,學生產生的問題,教師可以用帶有疑問的引導性話語對學生進行引導,這樣悟性高的學生就會認識到教師話中包含的信息,對小組內的討論進一步推進,講解某些多義語法的問題時,教師可以適當結束討論,對這部分知識進行精講,讓學生對重點內容重點認識。
五、 當堂達標訓練,遷移拓展
“導學案”教學還有一個重要內容,便是當堂訓練,讓學生獨立完成,限時限量,由于是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體,所以當堂訓練能夠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還能加深學生學習的理解,也能夠適當總結知識體系的共通性。當堂訓練是一種高效的訓練方式,教師可以針對訓練中學生普遍的問題進行總結,對個別問題進行小組講解,對共性問題進行集體講解,這樣可以避免浪費時間,同時也能綜合了解每個學生和學習小組的學習情況,將課堂把握在手心,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例如,在時態(tài)學習中,有很多時態(tài)的句型都非常類似,學生在學習到新知識后,有時會和之前學過的舊知識相混淆,造成學生都對知識含糊不清、在運用時用錯時態(tài)的情況。在課堂訓練反饋中,教師可以通過完形填空或者閱讀理解的答題情況認識到這一點,然后在課堂結束之前將,這個時態(tài)的具體知識進行詳細講解,并且和類似的時態(tài)進行對比,確保每位學生都能真正認識到不同時代代表的不同含義,對時態(tài)知識都熟練掌握,使得課堂教學的效率最大化,學生學習知識了解掌握程度最大化。
六、 結語
“導學案”教學是新課標背景下的必然要求,“導學案”教學也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一種改進,而且在筆者不斷地實踐教學活動中體現(xiàn)出了足夠良好的效果,完全可以成為新的教學方案,能夠適應新時代的需求。讀者可以參考以上四點學習使用“導學案”教學,為國家培養(yǎng)適應新時代的人才。
作者簡介:
戴文福,福建省莆田市,莆田市仙游縣金石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