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各項能力,但是學生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是需要他們自己的努力的,也就是說需要學生有積極性、主動性,才能實現(xiàn)。通過語文教學的實施過程可以看到,教師設計好合適的、有誘導性的問題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而且可以幫助突破重點、難點,提高學習效果。所以課堂提問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之一,作為教師一定要好好利用。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
課堂提問作為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一直是我們老師所常用的,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作為教師我們也都知道,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學習目標,完成學習任務。但是就目前高中語文的教學實際來看,課堂提問這一環(huán)節(jié)運用的還不是那么盡如人意,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極大地影響了課堂的學習效果。那么,怎樣利用課堂提問才能使高中語文課堂成為高效課堂呢?這就需要我們首先要分析明白我們的課堂提問存在哪些問題,這樣才能對癥下藥,達到真正地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目的。
一、 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一) 仍受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影響,以教師的講授為主
我們老師其實已經(jīng)意識到了或者已經(jīng)更新了自己的教學觀念,認識到應該以學生為主,因此在課堂上也努力地去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努力地通過問題去引導學生學習,教學理念采用的是問答的形式,但是進行一會之后我們就會看到又變成了老師在講,學生在聽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也就是我們老師長期以來形成的思維定勢使我們不知不覺地就回歸到老舊的講授式教學方式上來,天天這么講與老和尚念經(jīng)無疑,學生還哪來的興趣可言,何談高效?
(二) 課堂提問缺乏梯度,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
孔子云“因材施教”,學生是有個體差異的,我們在教學中不但要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根據(jù)其興趣愛好來進行教學活動以期能讓學生都各盡其才,各得其所,同樣我們在設計課堂提問的時候也要盡量的考慮學生在思維上的個體差異,畢竟智力超群的還是少數(shù),大部分學生還是處于中等水平的思維,班級里甚至還有智力低下的。而我們設計的問題往往針對的是智力好的同學,沒有遷就到差一些的學生,這樣就造成課堂上只有那么幾個同學能跟得上老師的步伐,其他同學就會感覺自己像鴨子聽雷,天長日久,學生不失去興趣才怪。
(三) 問題設置粗放籠統(tǒng),讓學生摸不著頭腦
比如在聽課時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問題:“第×段寫了什么呀?這篇文章告訴了我們什么呀”等問題,像這樣的問題籠統(tǒng)模糊,前面缺少相關內容的或者連帶問題的提示,就會讓人摸不著頭腦,不知怎么回答。這樣就會使課堂陷入尷尬的沉默狀態(tài),致使課堂教學無法進行下去。
(四) 問題設置太淺顯,不能訓練學生的思維
有時候我們課堂上呈現(xiàn)給學生的問題太淺顯,學生幾乎可以不假思索就可以答上來,這是屬于虛假提問,不能達到訓練學生思維的目的,長期這樣下去,學生就會覺得老師也不過如此,沒有什么高深的東西,不但提高不了學生的能力,而且會因老師魅力的消失而失去學習的興趣。
還有像就是老師的提問隨意性較大,沒有明確提問的目的;教師提問多,學生提問少,多向互動變成了老師問、學生答等等。存在的問題還很多。明確了這些問題,我們就會有的放矢,逐步實現(xiàn)我們的高效課堂。
二、 實現(xiàn)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措施
(一) 切實轉變教學觀念,時刻牢記并貫徹學生的主體地位
我們的教學觀念一定要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實際中去,不能虎頭蛇尾,上著上著就又回歸到原始的方法上來。我們要看到,課堂提問確實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煥發(fā)出學習的熱情,而且通過提問,學生會處于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這樣的學習是牢固的,是深刻的,對其思維的形成和發(fā)展是有起到積極的促動作用的,所以我們教師在課堂上就要時刻提醒自己:我是否在以學生為主體,我讓學生得到鍛煉了嗎?
(二) 設置的問題要遵循循序漸進原則
我們的教學面對的是全班同學,尤其是我們一再強調要讓全體學生都得到發(fā)展,所以在設計課堂提問時,一定要注意問題的呈現(xiàn)要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問題不能過于復雜和繁瑣,不能一上來呈現(xiàn)的問題就有一定跨度的難題,使學生難以回答或者陷入混亂的狀況,這將會大大打擊學生的自信心,那樣會使教學活動無法進行下去。當然,我們也不是說我們就設計一些簡單易答的,那課堂會熱熱鬧鬧的。這也是不可以的,因為太過于簡單也會讓學生覺得沒有挑戰(zhàn)性而懶于回答,同樣也會致使課堂教學無法進行下去,總的來說就是要本著一點一點由簡單到復雜、到深刻的過程,讓學生既有物可摸,又不是那么易得,因而苦思冥想、躍躍欲試。這樣有層次的提問,可以將學生的思維引到重點內容上,知識是通過學生自己主動發(fā)現(xiàn)的,不僅能促進知識的接受、吸收,更能讓他們具有成就感而樂于學習。
(三) 課堂提問要存在互動
課堂必須存在互動性,包括師生間的、生生間的互動,才能真正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這還是因為學生的個體差異決定的,就因為這種差異使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與體會也是不一樣的,有的能迅速地捕捉到人物的性格,形象特點,以至于文章的中心,作者的寫作目的,而有的學生卻會處于迷茫、混沌狀態(tài)。這時我們教師若能用簡練的語言把前面的問題講解之后,讓學生也試著在學生之間像老師一樣來解讀老師設置的余下問題,首先實現(xiàn)生生之間的互動,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來思考、討論,讓學生在小范圍內敢說;繼而形成師生之間的互動,讓同學在所有人面前一人一個問題,或一組一個問題闡述自己的理解與感悟,這時是需要老師的適時地適度的啟發(fā)和誘導的,在這個過程中,優(yōu)秀的學生會更優(yōu)秀,給其他學生樹立了一個好榜樣;差一點的或不敢回答問題的同學也會受到促動,也會有想要參與的心理,這樣就會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學習氛圍濃厚起來,就會達到提升語文學習效率的目的。
(四) 努力激發(fā)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提出一個問題永遠比回答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那是他的深度思維,是學生思維能力水平低聲提升的重要變現(xiàn)。所以我們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一要注意提問的趣味性,讓學生愿意參與其中;二是設計能夠讓學生發(fā)現(xiàn)的故意出的錯,誘使學生發(fā)現(xiàn)并提出;設計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并可能提出相應的問題等,從而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三、 結語
高中語文學習難度越來越大,老師既是知識的載體,又對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的培養(yǎng)起著一定的引導促進作用,積極發(fā)揮語文課堂提問的功能,切實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未來任重而道遠的使命。
作者簡介:
岑濤,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州省獨山縣獨山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