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路娟
(西安財經學院行知學院,陜西西安 710038)
科技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在促進人們生活豐富多彩的同時,也加快了世界人民的生活與工作節(jié)奏。于是,為了給自己減壓,越來越多的人樂于通過旅游來充實自己的生活、豐富自己的閱歷、開闊自己的眼界,同時也為自己枯燥無味的日常生活增加一抹亮色、減輕自己的工作壓力。因此,旅游休閑度假產業(yè)應運而生??v觀世界旅游產業(yè),筆者發(fā)現它的存在還是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的。
旅游休閑度假產業(yè)的存在不僅僅是為了讓人們適當停下工作的腳步、放松心情,更有促進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廣泛傳播。
“休”,《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息止也。從人依木?!倍伴e”的意思是指“無事”,通常與“忙”相對來講??梢?,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休閑”的目的都是為了休息和放松。而實際生活中,社會在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在不斷加快,各個階層的生存競爭、生存壓力越來越大,處于不斷奮斗中的普通群眾對于減壓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而旅游休閑度假產業(yè)也隨著人們需求量的增加飛速崛起。旅游業(yè)中的休閑度假方式也層出不窮、花樣翻新。由此可見,“旅游休閑度假產業(yè)”想要達到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更多的處于巨大生活壓力之下的居民們有可以放松心情、放飛自我的地方,可以在玩中休息、在休息中減輕壓力。
1960年代,美國白宮會議首先提出設立"世界遺產信托資金"的建議案。提出要保護世界上杰出的自然風景區(qū)和歷史遺址。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提出要保護自然和文化遺產。1972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十七屆大會在巴黎通過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確定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的三種類型,擴大了歷史文化遺產的范圍[1]。從此以后,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越來越受重視,時至今日,即便是最普通的群眾也知道一定要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而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旅游產業(yè)是一個集風景名勝區(qū)、歷史文化等內容的產業(yè),它的存在對服務非遺,保護中國乃至世界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確立,本身就是為了傳承世界優(yōu)秀民族文化。由此可見,它的存在更重要的是為了提醒世界人民為了傳承文化、保護有意義的、優(yōu)秀的世界文化、民族文化而努力,絕不僅僅是為了保護非遺名錄上的那幾種文化內容。而中國就有很多值得保護和傳承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比如茶文化、戲曲文化等等,都是我們必須傳承的對象。且茶文化中包含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中國各學派文化在內,是一門融匯貫通的文化,也是一種藝術形式。因此,傳播茶文化對于增強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都非常有意義。而旅游休閑度假產業(yè)也是一個涵蓋行業(yè)和文化內容甚廣的產業(yè),對于這一產業(yè)的利用,能夠更好地傳播茶文化。
茶樓,是茶館的一種形式,從唐代開始,“茶館”就出現了。宋代,茶館的作用意義得到擴充,不再僅僅是為顧客提供飲品的地方,更是休閑娛樂的妙處。而如今,茶樓逐漸與旅游休閑度假產業(yè)相結合,服務范圍更加豐富,存在意義也有所更新。
如今的茶樓,在服務上更注重文化的傳承,經常有人以“一器成名只為茗,悅來客滿是茶香”來形容茶樓的存在意義,可見,在飲品隨處可以買到、飲品形式豐富多樣的今天,對于茶樓來講,為顧客提供飲品,單純地為顧客的“口腹之需”或為往來客商提供休息的地方等類似服務的作用越來越弱。現代茶樓更注重從茶道精神和茶文化內涵方面提升自身的文化價值,從設計到服務都逐漸高雅化、越來越注重為上層知識分子服務,比如,有茶樓的地方,一般會以“書畫”等文化作品裝飾,更有有心之商人,還會以古琴藝術裝飾茶樓,通過一系列的陪襯品展現文人的“精”、“氣”、“神”。從這方面來講,茶樓的存在,的確是一個非常值得推崇的文化載體,它可以將中國文人的優(yōu)秀品質表現出來,讓中國民眾發(fā)現自身民族存在的值得推崇的優(yōu)秀品質,提升民族自豪感,也提升自身的內涵和氣質。
茶樓的建筑形式雖然在不斷創(chuàng)新,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只要與茶文化有聯系,就與中國特有的“古典”韻味密不可分了。中國茶文化歷來講究“和”、“靜”、“清”、“寂”,這些文化內容和中國“古琴、古箏、古詩、茶葉、圍棋、書法、國畫、宗教”等國學形式的文化內涵是有異曲同工之處的,于是,外出旅游時對富含本國特色的旅游場所和風景名勝區(qū)更加青睞。這也為茶樓文化的重新崛起提供了契機。
文化的傳承和經濟收入水平的提升并不是互相對立的。而茶樓的存在因為有了傳承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因優(yōu)秀傳統文化而為人所推崇的特點,也就更能為旅游業(yè)所包容。眾所周知,旅游業(yè)因為能為受眾提供休閑娛樂服務而備受推崇,也因此成為了增加我國國民收入的支柱產業(yè)。據搜狐網統計的數據顯示,世界上共有11個國家或地區(qū)的旅游業(yè)GDP占比超過7%,只有8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旅游業(yè)GDP占比不到2%,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發(fā)布的《2017年旅游業(yè)競爭力報告》,目前全球旅游業(yè)收入已占到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10%。由此可見旅游業(yè)對于增加包含中國在內的世界人民收入的重要性。而茶樓產業(yè)與旅游業(yè)相結合,并配合其發(fā)展,無疑是能夠幫助增加人民收入,提升國民生產總值的。
從廣義上來說,建筑學是研究建筑及其環(huán)境的學科。建筑學是一門橫跨工程技術和人文藝術的學科。建筑學所涉及的建筑藝術和建筑技術、以及作為實用藝術的建筑藝術所包括的美學的一面和實用的一面,它們雖有明確的不同但又密切聯系,并且其分量隨具體情況和建筑物的不同而大不相同[2]。
相對而言,茶樓是一種集美學、文藝與實用為一體的建筑形式。茶文化的存在是茶樓文藝性和美學性存在的基礎。而茶樓既然是為茶文化服務的,就不得不按照“茶人”對茶文化的要求而進行建筑的外表設計和內涵設計,因此,茶樓建筑的存在豐富了“建筑”的內涵,增強了人文性。
旅游休閑產業(yè)中的茶樓設計既然要為旅游業(yè)服務,就必須符合游客對休閑娛樂的要求。而游客之所以選擇某一旅游景區(qū)作為自己休閑娛樂放松的場所,即是因為該場所的風光特色或文化特色對其有吸引力,因此,旅游休閑度假產業(yè)中的茶樓設計不僅要依托文化內涵而設計,更要依托所在地的特點而建。
國人整體文化素質的提升使得大眾的人文情懷也逐步提升,其對于茶文化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于是,飲茶之風也隨之興起,茶樓是一種傳承了千年之久的建筑形式,其存在目的不僅是為了方便顧客飲茶,更是為了在傳承茶文化的基礎上獲得收入。因此,現代很多茶樓為了標新立異,吸引眼球,往往花樣百出,但是最終取得的效果卻事與愿違,變幻多姿的藝術元素甚至掩蓋了茶館的藝術文化氛圍。這是不科學的設計策略。真正的設計師在設計某一建筑形式時必定是“萬變不離其宗”。因此,在進行茶樓設計時,必須以其茶文化內涵為著手點,巧妙地運用裝飾紋樣對其建筑材料以及茶具與陳設進行定位化設計,從茶文化的具體內涵著手,利用茶詩、茶畫以及茶書法與茶藝表演等對茶館空間進行整體化的藝術設計[3],構建古風茶室,從內涵方面吸引游客注意。
依托旅游休閑度假茶業(yè)的茶樓是各個旅游景點的一部分,因此必須與當地景點的地理特點、民俗特點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才能讓來此旅游的旅客更容易接受。因此,當茶樓建設在歷史文物較多的風景名勝區(qū)時,可以以鮮明的中國古典風格設計茶樓,如室內茶具選擇青花瓷或紫砂等傳統用具,墻壁上懸掛水墨畫,座椅、茶桌甚至墻壁都是實木鏤空風格。茶樓的主體則可以以庭院式、書齋式、民俗式、宮廷式等或寧靜淡雅或高調、奢華、大氣的建筑為主。
另外,古風不代表必須完全復古,也可以以現代式茶樓突破典雅、古樸之美用來以滿足多樣化的社會需求。比如旅游休閑度假區(qū)的現代式茶樓也可以以茶藝館為設計主體,既滿足顧客品茶的愛好,還可以滿足其觀看茶藝表演的好奇心。而對于少數民族旅游區(qū),則可以以異域風情融入茶樓的室內設計中,體現各民族的文化底蘊。
茶文化和現代旅游業(yè)的結合是傳統和現代的融合,是文化和休閑的融合,若將茶樓建筑遍布各個旅游景點,則能實現傳播文化和休閑娛樂的雙重目的。且“茶中有道”,通過娛樂休閑的形式將修身養(yǎng)性的文化滲入每一位游客的心中,能夠幫助游客達到人格上的完善,實現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依托旅游休閑度假產業(yè)的茶樓建設和茶文化傳播肯定會越來越被游客們所接受。而茶樓在旅游景點的興盛也勢必引起全國各地有見識的商家的追捧和效仿,商界的逐利行為更有利于促進茶樓產業(yè)逐漸成為一種新的產業(yè),對增加旅游景區(qū)民眾的收入,促進我國GDP的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胡承華.“新中式”風格室內裝飾設計淺析——對中國傳統元素在現代室內裝飾中的應用及其設計理念的一種解讀 [J].中國美術,2010(1):322.
[2]于曉菲,張琳.論茶文化在室內空間藝術中的運用——以中國傳統茶樓設計為例[J].中國包裝工業(yè),2012(19):28-29.
[3]靳鴿.從審美心理角度看茶樓的環(huán)境藝術設計[J].福建茶葉,2017(1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