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杰 辛貴忠 許翔鴻 劉麗芳
摘要:本文介紹了中國藥科大學天然藥物分析雙語教學開展的實踐過程,特別介紹本課程在開展過程中教材編寫、授課方式等方面的特點,對教學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歸納與分析,以期為培養(yǎng)面向國際化的新型人才提供借鑒。
關鍵詞:天然藥物分析;雙語教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8)04-0167-02
如何提高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提升人才培養(yǎng)水平是目前高等教育研究的關注焦點[1]。作為質量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雙語課程教學近年來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2-4]。近年來,我們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對天然藥物分析實驗課程的雙語教學進行綜合改革,通過幾年的實踐教學,積累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將對天然藥物分析實驗課程的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對我們在實踐中積累的一些經驗進行總結,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以期為培養(yǎng)面向國際化的新型人才提供借鑒。
一、天然藥物分析實驗雙語教學的教學特色
(一)優(yōu)質教材建設
教材是教與學的重要載體,實施雙語教學必須選擇合適的教材[5]。國外知名大學的英文原版教材語言純正、視野開闊、閱讀量大、可讀性強,能夠反映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發(fā)展動態(tài),但是天然藥物分析課程具有特殊性,它是天然藥物知識結合分析前沿的一門學科,并無適合的英文原版教材。本教研室對實驗內容和項目進行了精心選定和設計,一方面,所選天然藥物所含主要化學成分需要涵蓋主要的化學成分類型,另一方面,所采取的分析方法必須具有實用性和先進性。結合具體教學情況和學生認知能力,編寫了《中藥分析實驗與指導》的雙語教材,進一步促進了雙語課程的實施。
(二)授課方式的采用
《天然藥物分析實驗》課程以往采用全中文教學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學生容易理解,教師和學生之間能“無障礙”交流。然而,該教學模式下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大多對英文專業(yè)術語不熟悉,從而影響了學生查閱外文文獻及書寫論文的能力。很多同學即使見到英文詞匯能認識,也很難將該詞匯說出口,寫出來。隨著目前國際化趨勢的發(fā)展,很多學生畢業(yè)進入企業(yè)后,在各大藥企中被要求書寫英文的質檢報告、提供英文的藥品資料等。因此,雙語教學的模式是順應時代發(fā)展的一種教學模式。
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利用英語進行科學研究和實踐的能力(包括撰寫英文材料、口頭英文交流、閱讀英文文獻等多方面的能力)。針對學生聽、說、讀、寫方面的問題,采取了以下教學措施:
1.讓學生盡可能掌握關鍵英文術語。每次上課之前,任課教師將識別和提煉每個實驗所遇到的關鍵術語,給出其中文翻譯,并形成文檔后預先交給學生,從而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程教學內容和關鍵知識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上課以英語為主體,對專業(yè)詞匯配合漢語進行解說,提高學生專業(yè)英語的能力;在難點的講解過程中老師一般采用中英結合的方式,以促進大家的理解;另外,我們借助于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直觀地呈現教學內容,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彌補我們英語表達的不足,使得課堂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2.提高學生英文實驗報告的書寫水平。規(guī)定學生用英文書寫實驗報告,一方面加強對專業(yè)詞匯的掌握,另一方面,學術英語的書寫規(guī)范學生還比較陌生,教師在最初的教學過程中,以英文版藥典為示例,向學生介紹專業(yè)英語的寫作特點及規(guī)范。學生借助書寫英文實驗報告,熟悉學術英語的寫作規(guī)范。教師及時對學生的英文表述進行點評。
3.提高學生檢索閱讀英文文獻的能力。每次實驗前,均讓學生訓練獲取所需英文文獻,并通過閱讀文獻,掌握所需知識和技能。在綜合設計實驗中,學生以項目為導向,自行查閱文獻,設計實驗方案,提高學生查閱專業(yè)文獻的能力,同時也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詞匯。
4.提高學生說的能力。一方面,每次實驗結束時,任課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交流,大家相互學習,相互提高。另一方面,借鑒“反轉”課堂、“案例式”的教學模式,例如,針對某一實驗,要求學生自行查閱文獻,設計實驗方案,以報告的形式與同學共同探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個案學習,小組討論,層層深入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維,把演繹推理、思考感悟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感受破解難題的樂趣,提供學生的學習興趣。
5.網絡學習輔導。網絡學習是學生學習方式的一種趨勢,恰當地利用網絡進行教學,有助于極大學生的學習視野,有助于實現學習資源的合理整合,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豐富的選擇余地,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性并能夠提高教學效率。我們利用學校天空教室網絡平臺,整合、豐富網絡教育資源并推廣網絡教學。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資源進行學習,對老師發(fā)布的話題進行討論,老師也可以通過網絡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二、雙語《天然藥物分析實驗》課程的難點及應對措施
(一)學生積極性的調動
課堂上的提問和討論環(huán)節(jié)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原本很多學生就不愿意參與回答問題,加之要用英文討論,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就更差了。在英文報告的書寫中,很多學生的討論較為簡單,或者是直接引用教材上的語言,很少有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對適宜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探討。在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容易理解的內容用英語講解,對于理論性較強或較難理解的重點和難點,采用雙語進行講解。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非常注重強化實踐。在雙語課堂英文教學過程中,設計出多樣化的實踐內容,創(chuàng)造出不同形式的情景和場合,讓學生有機會運用英語來進行實踐(如查閱英文文獻、實驗匯報和交流、看英文視頻等不同形式)。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采用引導式、問題式、交互式等模式開展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在給學生授課時,采用啟發(fā)式和討論式為主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以實驗項目為導向,自己查閱文獻,提交自己的實驗方案,教師需要在課堂上把握討論的線索,將同學們的討論進行總結。此外,學生每堂課要面對應接不暇的英文專業(yè)單詞,學生們有時也會處于疲于應付的狀態(tài),授課教師要給予他們充分的理解和幫助。總之,課堂上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適當互動,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為最終目的。
(二)完善教學考核及反饋機制
針對雙語教學的特點建立一種合適雙語授課的考核評定方式非常重要。此外,老師需要及時掌握和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獲取學生學習的信息反饋,才能保證雙語教學的質量及效果。
我們將每次實驗的實驗成績均計入期末學生總成績。同時,對學生自己的實驗設計、每次交流活動等分別給予一定成績并且以一定比例記入學生總成績中,這樣既考察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督促學生積極參與和主動學習。
我們提供了有效的渠道來獲取學生的反饋信息,比如電話、電子郵件等等。特別是我們建成了e-class網絡教學平臺,通過該平臺可以確保學生就課程教學、課后實踐、語言表述等方面的內容向任課老師進行及時反饋。
三、總結
開展雙語教學是醫(yī)藥院校本科生教育在面向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新形勢下面臨的挑戰(zhàn)。在課程建設的過程中,大大推進了我校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同時帶動了師資建設和學科建設。同時,面對雙語教學中不斷出現的新挑戰(zhàn)和新問題,我們還需不懈努力,不斷地探索與學習,希望更多院校共同參與到雙語課程建設教育研討中來,推出更好的教學模式,為培養(yǎng)國際化的藥學人才提供借鑒,營造出本科教育更好的局面,使我國的醫(yī)藥專業(yè)能真正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彭偉,張露芳,詹燕.面向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的雙語課程教學探索[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3):101-104.
[2]廖靜,張雯,王玉鳳,楊旭.分子生物學雙語課程的教與學[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4):20-22,77
[3]饒嵐,毛新軍,寧洪.雙語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0,(02):86-88.
[4]羅瑞榮.雙語課程實施案例教學的四個難點[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6,(S1):237-239.
[5]李朝霞,王滿元,龔慕辛,翟永松,李靜.中藥學專業(yè)雙語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4,(02):62-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