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海超,代 妍,趙煥燕,劉運秋△
1.開灤總醫(yī)院呼吸科(唐山063000),2.開灤總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唐山063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種多發(fā)于中老年人中的氣流受阻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簡稱慢阻肺[1]。COPD患者往往伴隨著膈肌收縮能力降低,功能受損,嚴重時可導致呼吸衰竭,并且除了累及呼吸系統(tǒng),可隨著病情發(fā)展導致全身病變,致殘率高,若不能積極治療護理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2]。研究表明:在COPD治療期間,輔以肺康復治療,能延緩病情發(fā)展、消除不良心態(tài)、提高預后治療[3-4]。體外膈肌起搏(External diaphragmatic pacemaker, EDP)是一種通過使用體外膈肌起搏器刺激膈神經(jīng),恢復膈肌有節(jié)律的收縮能力,最終使膈肌功能恢復的一種護理方法[5-6]。我院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慢阻肺患者200例,對其進行體外膈肌起搏的康復治療護理,現(xiàn)分析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入住我院的慢阻肺患者200例, 均符合COPD診治指南標準[7]。也符合排除標準:①患有惡性腫瘤或其他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②含肢體功能障礙、皮膚感染者;③患有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者。所有患者均簽訂了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得到了醫(yī)學倫理會批準。隨機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100例(男61例,女39例),年齡48~74歲,平均(61.28±12.24)歲,病程6~30年,平均(26.25±8.27)年;對照組100例(男65例,女35例),年齡為44~72歲,平均(58.12±10.14)歲,病程8~34年,平均病程(30.67±11.38)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主要是呼吸肌訓練,主要指導患者進行縮唇-腹式呼吸鍛煉,呼氣時將嘴唇縮成魚口狀,經(jīng)口緩慢呼氣,同時收縮腹肌使腹部內(nèi)陷,經(jīng)鼻吸氣,吸氣時放松腹肌使腹部鼓起,每日訓練2次,每次10min左右。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輔以膈肌起搏治療護理,①治療前的護理:慢阻肺的患者多為老年人,受疾病折磨,情緒低落,由于EDP需要通電,易造成老年患者的恐懼感,因此需在治療前耐心開導患者,說明EDP護理的優(yōu)點,消除恐懼,增加患者的依從性,保證護理效果最佳;②治療中的護理:患者取坐位或臥位,將體外膈肌起搏儀的治療電極分別放兩側胸鎖乳突肌下緣1/3處,參考電極分別置于治療電極同側的兩側胸大肌上,調(diào)節(jié)EDP儀的參數(shù):刺激強度由弱到強調(diào)節(jié),以患者耐受為宜。起搏次數(shù)為9~12次/min,脈沖頻率為30±5Hz,30min/次;每日2次,連續(xù)15d為1個療程;③治療后的護理:患者每次經(jīng)EDP護理后,應多喝水休息,平時應堅持鍛煉,避免受涼。
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護理后呼吸系統(tǒng)的功能恢復效果、膈肌活動幅度以及護理滿意度。
4 療效評價[8]顯效:咳嗽消失或偶爾咳嗽,胸悶氣促得到明顯改善,心肺功能二級。好轉:咳嗽明顯減少,胸悶氣促得到改善,心肺功能一級。無效:咳嗽或胸悶氣促均無明顯改善甚至惡化。有效數(shù)包括顯效和好轉病例數(shù)。護理滿意度通過填寫調(diào)查問卷的方式進行,滿分100分,其中90分以上為非常滿意,75~90分為滿意,60~74分為一般,低于6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包括非常滿意和滿意。
1 兩組患者呼吸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見表1。經(jīng)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咳嗽、胸悶氣促等情況得到明顯改善,呼吸功能恢復,有效率為85.00%,明顯高于常規(guī)對照組的71.0%(P<0.05)。
2 兩組患者的膈肌活動幅度比較 X線檢測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膈肌活動幅度(5.28±1.21)cm,明顯大于對照組的(3.14±0.29)cm(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復情況比較[例(%)]
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見表2。觀察組患者對護理非常滿意51例,滿意39例,滿意度90.0%;對照組患者對護理非常滿意者42例,滿意者35例,滿意度77.0%;因此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χ2=6.13,P<0.05)。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膈肌作為最主要的呼吸肌,是完成呼吸功能的主要動力源,在維持正常通氣和肺功能方面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其運動受膈神經(jīng)支配[9]。研究發(fā)現(xiàn):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膈肌肌電圖改變程度與肺功能損害程度呈線性相關,患者肺功能損傷越大,膈神經(jīng)傳導越慢,膈肌動作電位幅度越低[10]。臨床上COPD患者往往伴隨著膈肌功能受損,許多因素如膈肌形態(tài)改變、負荷增加、能量供應不足等最終降低了膈肌的收縮能力,出現(xiàn)膈肌疲勞,嚴重者會導致呼吸衰竭[11]。因此提高膈肌的功能對肺功能的恢復乃至COPD的康復治療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傳統(tǒng)的呼吸訓練方法有控制性深慢呼吸鍛煉、縮唇-腹式呼吸鍛煉、阻力呼吸鍛煉、復合呼吸肌訓練法等,但存在方法繁瑣、見效慢等缺點,患者往往不易堅持[12-14]。
膈肌起搏法的原理主要是通過適宜的電刺激膈神經(jīng),膈神經(jīng)放電頻率的變化進而使膈肌恢復節(jié)律性的收縮和舒張,增加膈肌的血流量和耐力,提高血氧含量,緩解或根治膈肌疲勞,在臨床上可以用于治療頑固性呃逆、哮喘、肺心病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15-16]。COPD患者輔以膈肌起搏護理,可以提高患者膈肌的耐力和強度,改善肺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COPD的發(fā)展,減少肺心病的發(fā)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特別是對于急性COPD重癥患者,膈肌起搏法可無創(chuàng)傷性地增加膈肌血流血量,緩解膈肌疲勞,增加膈肌收縮力,增加潮氣量,促進CO2排出,較少CO2潴留,減少高碳酸血癥的風險[17]。然而,有研究認為肺順應性明顯減退的患者,膈肌起搏在改善通氣的同時也增加了呼吸肌做功和氧耗量,使呼吸肌負荷增加,反而易誘發(fā)呼吸肌疲勞。因此在運用過程中膈肌起搏的強度應逐漸增加,循序漸進,避免引起代償性的膈肌疲勞[18]。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經(jīng)體外膈肌起搏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咳嗽、胸悶氣促等情況得到明顯改善,呼吸功能恢復有效率(85.00%)明顯高于常規(guī)對照組(71.00%),膈肌活動幅度為(5.28±1.21)cm,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14±0.29)cm,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0. 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7.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EDP可有效恢復膈肌功能,恢復一定的呼吸功能,改善低氧血癥,改善COPD的預后。
綜上所述,體外膈肌起搏護理相比常規(guī)呼吸肌訓練護理能更有效的恢復膈肌的收縮功能,對肺功能的恢復有更好效果。
[1] 唐 玲.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陜西醫(yī)學雜志, 2013,42(12): 20-23.
[2] Gaunaurd IA, Gomezmarín OW, Ramos CF,et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mprovements of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completing a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program[J]. Respirat Care, 2014, 59(12): 1872-1879.
[3] 馬恒賓,佟 倜,王青光, 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的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3(7): 1716-1717.
[4] 方宗君,蔡映云.中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復治療的現(xiàn)狀和展望[J].中國臨床康復, 2003,7(24):3370.
[5] 黃曉蕓,莊振中,江意春,等.體外膈肌起搏器在慢性心衰患者治療中的作用[J].中國醫(yī)學物理學雜志,2017,34(1):84-88.
[6] 熊維軍.無創(chuàng)通氣聯(lián)合體外膈肌起搏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預后探討[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4,11(5):150-152.
[7] 龐紅燕,楊 汀,王 辰.2016 年更新版 GOL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治療和預防的全球策略簡介[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6, 8(7):28-32 .
[8] 鐘曉麗,呂冰梅,陳衛(wèi)紅.慢性肺心病緩解期的康復治療與護理[J]. 黑龍江醫(yī)學和藥理學, 2005, 28(1): 97-98.
[9] Wu C, Xue Q, Yang FJ. Distribution of intramuscular nerves in the human diaphragm[J].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atomy, 2005, 23(4): 378-380.
[10] Demeyer H, Burtin C, Van RH,etal. Standardizing the analysis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COPD following a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program[J]. Chest, 2014, 146(2): 318-327.
[11] 陳芳瑋.慢阻肺急性期患者住院期間肺康復治療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7,24(22):591-592.
[12] 李偉鋒.呼吸功能訓練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肺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影響分析[J].延安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15,13(4):24-26.
[13] 李冰心.傳統(tǒng)呼吸功能鍛煉與體外膈肌起搏儀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響對比及護理[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17(5):171-172.
[14] 陳 云.改良縮唇呼吸訓練在 COPD 穩(wěn)定期患者康復治療中的作用[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5,13(24):29-30.
[15] 李 冰,張紅璇.膈肌起搏的臨床應用及研究進展[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jiān)護雜志,2013, 12(4):423-426.
[16] 彭 琳.體外膈肌起搏聯(lián)合無創(chuàng)呼吸機對慢性阻塞性肺病康復護理研究[J].韶關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16,37(10): 49-50.
[17] 廖先利.體外膈肌起搏治療對COPD患者的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6, 26(14):1669.
[18] 曾娟利.體外膈肌起搏的臨床應用及研究進展[J].臨床與病理雜志,2017,37(9): 1978-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