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毓?jié)?,楊志鵬
(陜西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陜西西安 710021)
對于中國人來說,茶并不僅僅是一種飲品,而是已經形成了獨特的茶文化。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我國的茶文化已經與儒、道、釋三家的思想有機融合,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茶文化中蘊含的價值觀對于中華民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隨著新媒體的大行其道,利用新媒體將茶文化引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也成為了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進步。本文將從分析新媒體對于茶文化傳播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入手,進而總結出在新形勢下利用新媒體將茶文化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幾點措施,以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參考。
在最近一段時期,隨著我國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我國已經進入了網絡時代。而在網絡時代,眾多的新媒體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中,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微信和微博。我們必須看到的是,在這些新媒體中,不僅有優(yōu)秀的內容,也有一些內容會對青年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產生十分惡劣的影響。高校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但是自身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還沒有完全成熟,因而受到新媒體的影響更大。總而言之,對于高校學生來說,良莠不齊的新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在這樣的情況下,針對如何利用新媒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一問題,我們必須進行謹慎的研究。
在網絡時代,人們獲取資訊和資料的方式變得更加快捷。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師來說,其足不出戶就可以從網上獲取國內外高校的公開課視頻等需要的資料。而對于學生來說,有了新媒體的幫助,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惑時不僅可以向教師請教,也可以自己通過網絡新媒體搜索自己需要的資料,進而提升學習的效率。此外,有著海量資訊的網絡新媒體也能夠增長大學生的見識,開闊他們的視野。
前文已經說過,在網絡時代的大背景下產生的新媒體呈現(xiàn)出良莠不齊的狀況,因而其對于大學生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一些所謂的新媒體為了獲取更多的流量,不惜傳播一些低俗的內容。而大學生的三觀還未徹底成熟,容易被其引入歧途。在當前,一些大學生出現(xiàn)了貪圖享樂、不思進取的思想,也有一些大學生產生了敵視社會與政府,無視傳統(tǒng)倫理道德等一系列問題,這些都與新媒體上傳播的不良信息具有密切的關系。此外,一些新媒體所發(fā)布的內容看似并不低俗,但由于其內容華而不實,缺乏足夠的文化底蘊,容易助長大學生中存在的浮躁風氣,不利于其建立自己的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
面對一件新事物,我們必須對其特點進行充分的了解,并且準確地找出其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并在利用的時候揚長避短,使其發(fā)揮出最佳的效果。對于新媒體,我們就應該堅持這樣的態(tài)度。而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想要利用新媒體傳播茶文化,就必須規(guī)范其所傳播的價值觀,使新媒體真正為我所用。
客觀來說,我國傳統(tǒng)的茶文化對于改變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偏激、浮躁等負面情緒具有非常好的效果。然而必須看到,當代的大學生以90后為主,其思想相當活躍,因而傳統(tǒng)的茶文化傳播方式已經很難起到作用。與此同時,以新媒體為媒介進行文化傳播的方式能夠為大多數學生所接受。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從一些優(yōu)秀的新媒體的運營方式上尋找靈感,對傳播茶文化的方式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從而使傳統(tǒng)茶文化中優(yōu)秀的價值觀對當代的大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提高。
然而我們必須面對的現(xiàn)實是,現(xiàn)階段我國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還在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其教材與授課方式還處于比較落后的層次,課堂教學枯燥乏味,無法引起學生的共鳴。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學習的熱情一降再降,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使用新媒體來對茶文化進行傳播,不僅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得到豐富和擴展,更加方便大學生接受,而且能夠使茶文化的德育價值得到更加有效的體現(xiàn)。此外,利用新媒體對茶文化進行傳播,也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使其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新媒體之所以“新”,就是因為其與傳統(tǒng)的單向授課方式不同,而能夠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搭建起交流與互動的平臺。例如在微信的公眾號發(fā)表一篇文章之后,讀者不僅可以閱讀,還可以在文章下方點贊或留下自己對于文章的評論,也可以對其他評論者的意見進行恢復,表達贊同或否定的觀點。在這樣的情況下,交流的范圍就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大學生就可以與全世界對同一問題感興趣的人進行交流與互動。
高校想要利用新媒體向學生傳播茶文化,首先就必須建立專業(yè)的新媒體運營團隊。而在運營團隊的組建上,學校應該積極調動學生參與主動性,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新媒體的運營工作。而在學生中選取新媒體的運營人員時,不僅要求學生精通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還要對茶文化有比較深入的了解,而最重要的是,參與新媒體運營的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而在以何種形式建立和運營新媒體方面,高校可以考慮利用時下比較流行的微信公眾號或微博建立自己的新媒體平臺。對于高校的學生來說,其在校期間必須關注學校發(fā)生的各種事件和動態(tài),因而學校建立的茶文化推廣平臺想要受到學生的關注并不困難,這也是后期各種工作能夠正常開展的重要保障。對于高校來說,只要利用好這一優(yōu)勢,就能夠使茶文化在學生中得到廣泛的傳播。然而只有這一點還不夠,高校的新媒體運營團隊還必須創(chuàng)新茶文化的傳播形式,從而將學生的關注吸引到以推廣茶文化為目的的新媒體平臺來。最后,在推廣茶文化的同時,還必須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有機結合,將茶文化一些典故、事例中蘊藏的優(yōu)秀價值取向向學生進行推廣與傳播。
在新媒體品臺中,每個人都能發(fā)出自己的聲音。然而在發(fā)聲的過程中,一些名人、“大V”所發(fā)出的聲音更加容易被模仿和跟隨,因而傳播的范圍更廣。而在高校中,具有類似影響力的就是其中的“學霸”、體育健將等某一領域的佼佼者,他們在新媒體平臺所發(fā)出的聲音對于其他學生將產生重要的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高校就應該因勢利導,在新媒體平臺上通過這些校園明星來傳播茶文化以及茶文化所蘊藏的正能量和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如我國傳統(tǒng)茶文化倡導的中正平和等。在這樣的措施下,不僅會有更多的大學生了解并熱愛茶文化,而且可以在傳播茶文化的同時向學生傳播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美德,在潛移默化中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在這種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師對學生的被動說教變成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主動交流,可以大大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對于高校來說,利用新媒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絕非單純地為思想政治課換一個新的教學平臺。如果還用過去的說教腔調在新媒體中發(fā)布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那無異于新瓶裝舊酒,并不能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在這樣的情況下,以新媒體為平臺的,融合了茶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須建立新的語言體系。在具體的方案上,可以靈活運用當下流行的一些網絡語言和新穎的表現(xiàn)手法,在潛移默化中傳播茶文化及其蘊含的正能量,從而增加其趣味性,使其能夠更好地為廣大學生所接受,進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當今時代,是新媒體大行其道的時代。而茶文化中所蘊含的積極的價值取向也是高校進行思政教育的優(yōu)秀素材。在這樣的情況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必須以新媒體為平臺,將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融會貫通,從而在向學生傳播優(yōu)秀的傳統(tǒng)茶文化的同時更好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對于我國的很多高校來說,這項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因而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具體來說,高校不僅需要建立專業(yè)的新媒體運營平臺,還要保障并充分利用其影響力。只有如此,高校的思政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1]陶言誠.利用茶文化提高大學生思政教育實效性的策略研究[J].福建茶葉,2018,40(02):232-233.
[2]陳靜.新媒體環(huán)境下茶文化對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研究[J].福建茶葉,2017,39(11):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