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玲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少教師會用大量的同類習題來幫助學生鞏固知識,但反復的同類練習往往導致學生身心疲憊,甚至厭煩寫作業(yè)。而靈活運用信息技術的小學數學作業(yè)模式,能夠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學生和數學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學習中的難題。在教學中,筆者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游戲、整合學科、開放作業(yè)等作業(yè)模式,引領學生開心愉悅地完成作業(yè),在數學海洋中盡情遨游。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單一性和趣味性深度融合
“沒有欣喜若狂的心情,沒有興趣盎然的激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沉重負擔?!眰鹘y(tǒng)作業(yè)以文字、算式形式出現(xiàn)居多,形式單一,缺乏趣味性,這就難怪習慣于形象思維的小學生會不喜歡寫作業(yè)。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針對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及心理特征,嘗試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將一些單一枯燥的作業(yè)融入多樣有趣的情境中,引導學生熱情主動地參與學習,輕松愉快地完成作業(yè)。
在教學“圓”時,筆者設置了這樣一道作業(yè)題:老師今天買了一箱可口可樂,可惜在搬運中不小心將包裝箱弄壞了,不得不用塑料袋提著回家。你能根據這些飲料結合我們學過的有關圓的知識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嗎?學生可能會提出如下問題:(1)可口可樂瓶的橫截面是圓形,它的半徑、直徑、周長、橫截面各是多少?(2)它的圓心在哪兒?(3)它上下兩個底面是否完全一樣?側面展開圖是什么形狀?(4)做這樣一個瓶子要多少鋁皮?(5)這個包裝箱的容積是多少?這道作業(yè)題既復習了有關“圓”“長方體”的知識,又延伸到有關“圓柱”的知識學習,還培養(yǎng)了學生仔細觀察、動手操作、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體現(xiàn)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理念,并為學生進一步主動探索數學知識提供了問題情境,激發(fā)了探索熱情,可謂一舉多得。
二、寓教于樂 ,童稚性和娛樂性緊密結合
“玩是孩子的天性?!痹谌缃襁@個信息化、網絡化時代,許多學生把上網玩游戲當作一種主要的娛樂方式。筆者常想,何不抓住這個時機,好好利用網絡游戲讓學生在玩游戲中鞏固知識、拓展思維呢?于是,在布置作業(yè)時,筆者把一些作業(yè)設計成有趣游戲,以此來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例如,教學“9加幾”時,可在電腦上設計“逗兔子”“開火車”“摘蘋果”“射氣球”等趣味游戲。通過此類趣味游戲的演練,增強了學生的數字敏感度,改變了原有枯燥乏味的接受模式。同時,還可設計“找門牌號碼”“送信”“小猴闖關”“小壁虎找尾巴”“登上寶座”等充滿童真童趣的游戲,這種游戲能引領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娛樂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掌握運算方法和運算技能,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率,學生必將樂在其中,樂此不疲。
三、學科整合,愉悅性和多樣性和諧統(tǒng)一
現(xiàn)代課程理念強調不應把各門學科完全割裂開來,而是講究學科之間的有效整合。為此,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尋找各門學科的契合點,培養(yǎng)他們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設計作業(yè)時應把其他學科的教學內容、形式融入數學作業(yè)中,形成不同學科間的優(yōu)勢互補,讓數學作業(yè)凸顯愉悅性和多樣性。
教學中,筆者嘗試過多門學科有機整合,例如,語文課中的數學作業(yè),根據這首古詩寫出相關的數字: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又如下面的成語里就藏著一個分數(百分數),請寫下來:百發(fā)百中,九死一生,八九不離十。音樂課上的數學:啦啦啦……!我是賣報的小行家,不等天亮去等派報,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聞真正好,七個銅板就買兩份報。同學們請算一算,每份報紙多少錢呢?數學課中的美術:請你利用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繪出一幅美麗的圖案,涂上顏色,并算出每種顏色的圖案所占的面積,比一比,誰的畫最美,誰的計算最準確。學生在這些各學科穿插、喜聞樂見的數學作業(yè)中,充分享受到學科之間的美妙神奇??梢?,數學作業(yè)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有機整合,發(fā)展了數學創(chuàng)新思維,引領學生真切感受到數學作業(yè)是如此快樂有趣。
四、開放作業(yè) ,個性化和主觀性有機統(tǒng)一
數學學習是學生生動活潑、極富個性的求知過程。每個學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有個性張揚的個體。為此,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適當設計一些開放性作業(yè),答案的多樣性不僅能為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提供廣闊的空間,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有助于全面發(fā)展學生數學學習的主觀性、系統(tǒng)性。例如,筆者曾經設計了如下開放題:(1)12個同學排隊,可以怎樣排?(2)你每月的零花錢是多少?你是怎樣消費的?每學期開學時,需交學雜費以及購買書、筆等學習用品的費用,共要多少錢?你家每月的電費、水費、天然氣費、網絡費、電話費各多少?總共多少?(3)如何用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六分之一和四則運算符號、小括號或中括號組成一個算式,并算出結果盡可能大。在運算過程中,學生拓展了思維的廣度和深度,答案呈現(xiàn)出多樣化。
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小學數學作業(yè)方式的探索中,學生作業(yè)不應是抽象單一、枯燥無味的訓練,而應是富有色彩、充滿情趣的演練。既能激發(fā)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感官體驗,在愉悅的情境中獲取知識,又能培養(yǎng)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學習能力,還能跨越時空限制,方便師生交流,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拓寬數學作業(yè)模式,引導學生的知、情、意、行協(xié)調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西省于都縣城關小學)
責任編輯 周瑜芽
E-mail:jxjyzy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