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斌杰,何新春,趙麗梅,李錕,王育紅
(甘肅省張掖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甘肅 張掖 734000)
甜菜是制糖工業(yè)的主要原料,在甘肅省種植已有60多年的歷史,上世紀90年代全省常年播種面積在40萬畝(2.67萬公頃)左右,年產量110多萬t,有酒泉、金塔、臨洮、黃羊、民勤、張掖6家糖廠在生產加工。但是,在90年代末、本世紀初,由于甜菜叢根病的發(fā)生和蔓延,造成甜菜生產上產量和含糖下降,部分地塊甚至絕產,糖農的生產積極性嚴重受挫,再加上糖價過低,各糖廠嚴重虧損,導致甜菜種植面積銳減。2007年以來,隨著制糖工業(yè)的復蘇,甜菜制糖企業(yè)對原料需求量增大,破產重組后的酒泉、張掖、黃羊3家糖廠每個榨期總加工甜菜60萬噸左右。多年來由于缺乏豐產、高糖、優(yōu)質、抗根病性能強的品種,甜菜生產上品種雜亂,含糖率偏低,叢根病、根腐病時有發(fā)生,嚴重影響甜菜產業(yè)的發(fā)展。為此,我們以選育豐產、高糖、抗叢根病和根腐病、兼抗褐斑病、白粉病、黃花毒病等綜合性狀優(yōu)良的甜菜新品種為目標,經過8年的選育,成功選育出豐產性狀良好、含糖率高,抗叢根病及根腐病、兼抗褐斑病、白粉病等葉部病害的甜菜新品種ZT-6,在我省甜菜生產上推廣應用,有力地促進了甜菜生產和制糖工業(yè)的發(fā)展。該品種2015年2月6日通過了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認定編號:甘認甜菜2015003)。
1.1 父母本來源
母本為張掖市農科院1990年開始從抗叢根病親本材料抗1的不育株經與可育株(保持系)進行多年成對雜交而選出的高抗叢根病、根腐病材料006ms-83(不育系);父本(授粉系)為1995年開始經過多年選育出的豐產、高糖,抗叢根病、根腐病,兼抗褐斑病和白粉病的材料抗4。
1.2 選育過程
2005年分別將母本006ms-83和父本抗4在張掖市農科院試驗地培育母根并貯藏,2006年以父、母本1∶3的比例配制雜交組合,育成F1代雜交種,代號為ZT-6,2007—2008年進行育種比較和抗病性觀察試驗,2009—2011年進行多點品種比較試驗,2012—2014年進行多點試驗、示范及抗病性鑒定。
2.1 育種比較試驗
在2007—2008年的育種材料比較試驗中,平均塊根產量 7998.4kg/畝(667m2),較對照張?zhí)?201 增產 22.2%,含糖率 16.88%,較對照張?zhí)?01提高1.38個百分點。增產增糖效應突出(詳情見表1)。
2009—2010年,在張掖市農科院叢根病、根腐病混合發(fā)生的病圃上(1989年起連續(xù)種植甜菜28年)進行抗病性鑒定試驗。結果表明:ZT-6兩年平均塊根產量6327.1kg/畝,較對照張?zhí)?01增產28.0%;含糖率15.83%,較對照張?zhí)?01提高0.53 個百分點;同時,具有較強的抗叢根病性和極強的抗根腐病性能(見表2)。
2.2 多點品種比較試驗
20011—2013年在張掖市甘州區(qū)、臨澤縣、山丹縣、民樂縣5個點進行了多點試驗。試驗結果表明:甜菜ZT-6三年平均產量為 7051.1kg/畝, 較對照 1、對照 2 分別提高 17.6%、20.0%,平均含糖率為 15.7%,較對照 1、對照 2 分別提高 0.8、1.0 個百分點(詳見表 3)。
2.3 生產試驗結果
2013—2014年ZT-6在張掖市甜菜主要生產區(qū)甘州區(qū)、高臺縣、臨澤縣、山丹縣進行了生產試驗,結果顯示:2年生產試驗平均塊根產量為6747.8kg/畝,較對照Beta218提高17.7%;含糖率為15.8%,較對照Beta218提高 0.8個百分點(詳見表 4)。
2.4 品質測定結果
2014年,經農業(yè)部甜菜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驗:ZT-6含糖率達16.66%,較對照Beta218提高0.28個百分點,較對照 ND803 提高 2.91 個百分點;有害物鉀、鈉和 α-氮的含量分別為 9.12、2.01、4.04mmol/100g,較對照 Beta218 分別降低 1.2%、89.6%、14.9%,較對照 ND803 分別降低 10.1%、146.3%、66.3%。
2.5 抗病性鑒定
2014年,經甘肅省張掖市植保站田間鑒定,ZT-6的叢根病、根腐病、褐斑病、白粉病病情指數(shù)分別為0.6、1.4、2.7、2.9,對照 Beta218 病情指數(shù)分別為 5.7、11.8、8.2、12.5。 ZT-6 田間表現(xiàn)高抗叢根病、根腐病,中抗褐斑病、白粉病,綜合抗病性強于當?shù)貙φ掌贩NBeta218。
3.1 品種特征特性
該品種屬多粒二倍體雄性不育雜交種。從播種到收獲170~180d,幼苗期生長旺盛,中后期生長勢強;株高50~60cm,葉叢直立,葉片盾形,葉柄長,葉色深綠,功能葉片壽命長,塊根為圓錐形,根頭小,根體長,根溝淺,皮質光滑;含糖一般在16.0%左右,加工品質好;高抗叢根病、根腐病,兼抗褐斑病和白粉病,在中度叢根病病地上,仍然可獲得5~6t/畝的產量和15.0%以上的含糖。
3.2 栽培技術要點
(1)播種量0.5~0.6kg/667m2;選用2BMK型3行甜菜播種機,將播種機調至株行距配置為18~24cm×50cm、播種深度2~3cm,即可進行播種。(2)播種前畝施有機肥4000kg,尿素20kg,磷二銨30kg,硫酸鉀15kg,或每畝施萊姆佳一號甜菜專用肥75kg,結合整地一次性翻入土中作為基肥。(3)植物保護:混合使用毒死蜱、氯氰菊酯、阿維菌素,在6月初、7月上旬、9月上旬各噴施1次,進行地下、地上害蟲的防治。
4.1 ZT-6屬標準偏高糖型多粒甜菜新品種。高抗叢根病、根腐病,兼抗褐斑病、白粉病等葉部病害。在多點試驗及生產示范中,表現(xiàn)出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的特點,適宜在甘肅省河西走廊叢根病病區(qū)推廣應用,在鹽堿地、新開墾地以及風沙嚴重區(qū)域種植,增產、增糖潛力更大。
4.2 ZT-6是一個甜菜多粒雜交種,遺傳了父母本優(yōu)良基因,在生產中充分表現(xiàn)出很強的雜種優(yōu)勢。因此,在良種繁育過程中要嚴格按父母本比例1∶3進行田間制種,授粉完成后及時砍除父本(授粉系),只采收母本(不育系)植株上的種子,作為甜菜生產用種,以保持品種的純度和抗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