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秋賢
【摘要】本文論述低年級學生數學讀題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提出“先整體后部分”了解圖意、有序讀文字題、專項正面教育等具體做法。
【關鍵詞】了解圖意 有序指導 正面教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0A-0117-02
讀題能力是審題能力的基礎,其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讀題不漏字、不添字,能看懂與題目相對應的圖畫意思,了解初步的數量關系并列式計算。這項能力看似較弱,但對于剛步入小學學習的兒童而言,卻是從無到有的跨越。從事低年級數學教學的老師都能夠深深地感受到,讀題能力的培養(yǎng)很重要,既要有步驟地訓練,又要注重細節(jié),適當調控改進。
一年級新生對事物充滿了新鮮感,也充滿了好奇心,秉持著幼兒階段唱唱、跳跳、畫畫、說說的粗線條學習模式,但孩子們普遍識字量不大,若要讓其懂得如何進行數學讀題并完成相關練習,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其前期的學習方式,改進細節(jié),總結有效的指導方法,穩(wěn)步培養(yǎng)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數學讀題能力。
一、“先整體后部分”了解圖意,確定要解決的問題,合理列式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課本中,看圖列式的內容比較多,其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就在圖畫中直接標示出來;另一類是出示完整的圖畫,不明確標示問題,由學生根據圖畫分析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列出不同的算式。
一年級學生以圖像與機械記憶思維能力見長。其讀題途徑直接通過視覺直觀感知理解,但由于經驗匱乏,他們在讀題時往往會出現片面的情況。例如,有的學生只了解部分圖意,整體把握不準確;有的讀題馬虎,沒有理順數量之間的關系,直接作答,失分情況明顯。
針對不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指導學生掌握“先整體后部分”的看圖規(guī)律。當出現一幅列式計算圖畫時,首先問學生:“圖畫上有什么?” 然后指導學生添加數量進行相關表達,讓學生對圖畫有整體感知。接著問:“你從中還知道哪些數學信息?”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點評并提煉“部分數”,理順“總數”與“部分數”的關系;最后,尋找問題……長期堅持這種有層次的指導,學生的讀題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做題速度與準確率就能發(fā)生質變。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生在完成難度更大的“只出圖,不標示問題”的看圖列式題練習時,在讀題階段就能準確把握圖意并列式計算。
在這種看圖指導訓練中,教師還要注意關于“空籠”“空箱”等類似圖畫的指導。例如,籠內鳥兒均飛出,出現“空籠”圖畫時,教師指導學生讀題就不能以定式思維展開,而應詳略得當——重點指導學生遇到類似的問題時,觀察問號在哪,也就是問題是什么,這樣學生就會豁然開朗。如果沒有明顯的問題提示,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讀題時,注意觀察需要填空的算式連接符號,如加號、減號……以及這些符號連接的某一數量,由此提煉出數學信息,理清思維再作答。
在指導學生讀圖時,教師應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入手,為后期逐步退化圖像,用文字表述圖意并做題做好鋪墊,也為進入審題階段做好前期準備。
二、有序指導學生讀文字題,提高讀題能力,降低失誤
數學是一門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學科。在小學低年段,大量的看圖列式題型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步引導學生從圖像思維向文字思考過渡。當進入小學低年級中后期學習后,教師就可以逐漸淡化圖像的主導地位,即使有圖像,也僅僅起輔助作用。文字表述題型越來越多,對于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準確讀題能力是個新的挑戰(zhàn),教師可以嘗試有梯度地引導學生讀文字題。
小學生讀題經常出現漏字與誤讀的現象,一部分學生讀題囫圇吞棗,憑感覺做題。那么,在一年級聽教師讀題時,就要強調讓學生邊聽邊點出相應的文字,合理控制時間,讓學生聽一題寫一題……這樣操作,既可以矯正小學生馬虎讀題的不良習慣,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識字量;二年級,教師可以在一年級訓練基礎上加大難度——在教師讀題過程中,讓學生跟著點讀。這樣,學生能跟著老師的讀題,摸索著認識題目生字,了解大概意思。但接下來不是讀一題寫一題,而是聽老師讀完所有題目文字后,學生再做題……長期訓練,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如果發(fā)現不明確的地方,他們會主動再次讀題。這樣,小學生的讀題能動性在教師的梯度指導中被激發(fā)了,開啟了高層次學習的大門。漸漸的,在低年級的后期讀題指導中,應讓“點讀”這種輔助方式逐步淡出,改用讓學生先嘗試出聲音讀題,邊讀邊圈出關鍵詞或重要的數量,簡要分析數量關系再做題。
例如,在指導學生完成一年級上冊《認識圖形(一)》的課后題“找規(guī)律,圈出接著擺的圖案”時,筆者先讓學生伸出食指,然后再開始一個字一個字地讀題目要求:“接著擺什么?圈出正確答案?!备S著老師的讀題內容學生點出相應的字,然后讓學生按順序點第一幅圖畫中的事物并說出名稱——“牛奶、可樂、可樂、牛奶、可樂、可樂……”,從中尋找規(guī)律,并圈出正確圖案。但在指導學生完成二年級下冊《圖形的運動(一)》的練習時,筆者僅僅是讓學生跟著老師的閱讀聲一次點讀完題目要求:“哪些魚可以通過平移與紅色小魚重合?把它們涂上顏色?!比缓笞尯⒆觽冏灾髋袛嘧鲱},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巡堂指導、相機點撥、集體評講,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學生步入中高年級自主讀題、自主答題做好鋪墊。
三、多方法正面教育,培養(yǎng)精準讀題能力,提高答題正確率
正面教育,是指以正面事例或正面鼓勵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意識。這種教育方式運用在培養(yǎng)學生精準讀題能力上非常有效。小學低年級學生喜歡老師用夸獎的語言、直觀的物象及淺顯的故事等手段進行教育,為了在低年段提高小學生讀題的準確率,筆者采用了語言表揚、展示優(yōu)秀作業(yè)、自編正面故事、經驗交流等多種方法對學生進行專項正面教育,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精準讀題能力。
例如,為改正學生讀題粗心大意的不良習慣,筆者設計了積分獎勵的方案鼓勵學生精準讀題。但凡作業(yè)得滿分者,筆者都會在作業(yè)本的首頁空白處印上小紅旗,一面紅旗積一分,學期結束后根據不同的積分范圍設置不同的獎勵,對學生進行精準讀題、準確答題的正面鼓勵。在這樣的激勵機制下,孩子們讀題時,集中注意力認字,細細思考題目要求。為了實現滿分的目標,孩子們還會自覺地翻閱課本,回顧今天所學的內容,比較是否與學習相關的知識有聯系,厘清求的是哪種數量關系。有家長反映,孩子有時在聽完家長讀題后,還會跟他們研究題目要求,說出自己的理解,遇到模棱兩可的情況,他們會據理力爭,還會主動向老師求教,激發(fā)學習的能動性。通過激勵機制,提高了學生的表述能力和精準讀題能力,大大提高了孩子做題的準確率,進而養(yǎng)成慎思、善學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每個學生的讀題習慣各有不同,但綜合長處、生動鮮明的正面宣傳,能潛移默化地引領孩子向榜樣學習,并互相模仿,探究讀題技巧。例如,在進入二年級學習環(huán)節(jié),筆者發(fā)現學生的識字量很大,已經能自主讀題,而且還能邊讀邊圈畫出關鍵詞和重要數量,可以把文字題目化繁為簡,提高讀題準確率。于是,筆者把這種好的讀題經驗編成故事,通過動態(tài)的畫面演示出來:孩子們,咱們班有位非常位能干的小朋友,他能把長長的題目給讀短,你們想知道他是怎么讀題的嗎?大家請看題目——“美術興趣小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這位同學圈畫出重要數量就是“14名女生”和“男生少5人”,這樣,題目的信息“男生數量少”就一目了然,要求男生數量,即列式14-5=9(人)。瞧!這位能干的同學是誰?。孔屛覀冇谜坡暠頁P他……誰還有不同的讀題方法,可以告訴老師,下回老師也編編你的讀題故事讓大家向你學習……通過編故事這種有趣的正面教育,學生就會有目的地通過圈畫、畫圖、糾錯等方式自主讀題,愿意與大家分享自己獨特的讀題方法,進而提高學生精準讀題的能力。
總之,學生讀題能力的培養(yǎng)直接影響到其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皩W而有法,教無定法”,教師不僅要遵循循序漸進的科學規(guī)律推進培養(yǎng)進程,而且還要有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精準讀題的能力,形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