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標
〔摘要〕接納承諾療法以提高心理靈活性為目標,具有積極心理學取向,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中有重要應用價值。本文嘗試分析接納承諾療法在自我認識、情緒管理和處理厭學與抑制沖動等三個主題中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接納承諾療法;初中心理;課程思考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18)01-0033-03
接納承諾療法是20世紀90年代由美國心理學家海耶斯提出來的,被譽為認知行為療法第三波浪潮中的代表性療法。接納承諾療法不以消除癥狀為目的,它強調提高心理靈活性;接納承諾療法主張帶著癥狀重新開始自己想要的生活,采取與自己的價值觀念相一致的行動,體現出了積極心理學的取向。顯然,接納承諾療法不僅適用于解決少數人心理問題這一補救性的范疇,更適用于幫助普通人改善生活品質,提高生活質量。因而接納承諾療法也適用于面向全體學生的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下面筆者將從接納承諾療法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和接納承諾療法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中的應用價值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接納承諾療法在初中心理課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不同于其他以去除人的心理或行為問題為目標的心理療法,接納承諾療法以提高心理靈活性為核心目標,具有積極心理學取向,因而不僅適用于對少數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干預,也完全適用于面向全體學生的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以下將從三個方面論述接納承諾療法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中應用的可行性。
(一)相關文件中關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和主要任務的表述
教育部印發(fā)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指出,初中年級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內容包括:幫助學生加強自我認識,客觀地評價自己;發(fā)展學習能力,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把握與異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對情緒進行有效管理,正確處理厭學心理,抑制沖動行為;把握升學選擇的方向,樹立早期職業(yè)發(fā)展目標;著重培養(yǎng)應對失敗和挫折的能力。
《廣東省教育廳關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規(guī)范指引》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是開展好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普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和生活,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情緒、承受挫折和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可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發(fā)展性課程,課程的主要內容大致包括自我認識、學習心理輔導、情緒管理、人際交往與異性交往、處理厭學與抑制沖動行為和應對失敗與挫折等方面。
(二)以提高心理靈活性為核心目標的接納承諾療法
傳統心理療法的治療目標是去除人的心理或行為上的問題,如為社交焦慮的學生消除焦慮情緒,為自卑的學生矯正不合理認知等。而接納承諾療法的治療目標在于提高心理靈活性,它通過認知解離、接納、覺察當下、以己為景、澄清價值和承諾行動等六個維度來實現。接納承諾療法改變的不是具體的心理或行為問題,而是改變與問題的關系,從而削弱消極想法和負面情緒對人的影響,并投入到有價值的行動中去。從這種以不變應萬變的思路來看,接納承諾療法具有廣泛的適用性,不但可以在心理咨詢中幫助少數有心理困擾的學生,也可以幫助廣大學生提高心理靈活性,提高普通人的幸福感。
(三)具有積極心理學取向的接納承諾療法
21世紀初,心理學領域掀起了積極心理學革命,指出心理學應研究人類的積極品質,挖掘人的潛能,使人類走向幸福。接納承諾療法強調在接納想法和情緒的同時,讓我們過上充實的、有意義的、有價值的生活,這與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是吻合的。澄清價值引導我們思考什么樣的生活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生活,價值對我們的生活起到動機的激發(fā)和維持的作用。即使可能會遭遇挫折和經歷不愉快的體驗,我們也愿意遵從內心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價值的澄清和承諾行動、發(fā)展意愿的結合,促使我們更多地關注自己積極的力量,而這積極的力量反過來又削弱了心理問題對學習生活功能的損害程度。
綜上所述,接納承諾療法并不僅僅是一種針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問題學生的干預方法,考慮到它以提高心理靈活性為目標和具有積極心理學取向,因此它完全適用于面向全體學生的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課堂。
二、接納承諾療法在初中心理課中的應用價值
筆者實踐發(fā)現,接納承諾療法既是一種療法,更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在非臨床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接納承諾療法的理念和技術在自我認識、學習心理輔導、情緒管理、人際交往與異性交往、處理厭學與抑制沖動行為和應對失敗與挫折等主題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應用價值。限于篇幅,筆者擬從自我認識、情緒管理和處理厭學與抑制沖動等三個主題闡述實際應用價值。
(一)接納承諾療法在自我認識主題中的應用價值
初中生處于生理和心理的巨變時期,隨著自我意識的高漲,初中生開始強烈地關注自己的外貌和成就,在意他人的評價。另外,初中階段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加重,容易產生自卑心理,不能合理地評價自己。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自卑是個體認為自己能力低下,無法與思維中的認知標準相匹配,從而對自己產生輕視的想法。初中生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自卑話題也是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關于自我認識主題的焦點之一。
傳統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主要通過糾正學生不合理信念來克服自卑心理。通過ABC理論讓學生意識到B(信念)而不是A(誘發(fā)事件)是導致C(情緒行為后果)的主要原因,再通過D(駁斥)以達到E(積極的情緒行為)。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了傳統認知行為療法的局限性,首先表現在它強化了受此困擾的學生“我跟你們不一樣”的觀念,其次表現在它無法徹底糾正,糾正之后容易反復,無法將個人的時間和精力用于更有價值的事情上。
接納承諾療法在自我認識主題中的應用價值體現在認知解離技術上,它的特點一是認為人類都有消極想法,這是進化的產物,如此解釋可以避免學生“我跟你們不一樣”造成的心理壓力;二是成功地改變了學生與評論性想法的關系,讓學生承認想法的存在但選擇不相信它們的話,從而把時間用于更有建設性的方向上去。從接納承諾療法的角度來看,自卑是一種普遍的想法,自卑的學生選擇了相信大腦的想法,產生了認知融合,與消極想法的融合影響了他們的生活質量。相應的,處理自卑的方法就是看到自己的想法,但不要上想法的鉤,經過這樣的簡單處理,消極想法失去了魔力,學生自卑的問題迎刃而解。endprint
(二)接納承諾療法在情緒管理主題中的應用價值
人有喜怒哀樂四大基本情緒,不幸的是,人們都歡迎“喜”,而不待見后三種情緒,于是就出現了情緒管理主題。情緒管理也是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常見的主題之一。每一位學生在初中的三年學習生活中都可能經歷過憤怒、悲傷和恐懼等情緒,如何有效管理情緒,接納承諾療法有其獨到之處,下面以社交恐懼課為例進行分析。
接納承諾療法認為,恐懼情緒是正常的,是無須控制的,因此也是可以完全接納的。社交恐懼的人犯的錯誤是試圖控制恐懼情緒使其不發(fā)生,一旦恐懼情緒產生,便產生逃避行為或其他無效行為,即經驗性回避。相應的,處理社交恐懼的方法就是對恐懼情緒正?;?謶智榫w不受控制,我們能做的就是創(chuàng)造空間,允許它存在,同時關注自己能控制的行為,在行動中發(fā)現它們的本來面目。這個技術叫做接納。
接納技術對社交恐懼課的價值在于:一是認識到哪些是無法控制的,以及在無法控制的領域進行無效行為的嚴重后果;二是懂得不被情緒牽著鼻子走,可以在哪怕是極度恐懼中仍然做出正確的行為,這恰恰是走上良性循環(huán)的解決之道。
此外,澄清價值技術能極大抵消社交恐懼對學生學習生活功能的損害程度,通過澄清價值,抓住學生內心深處渴望的方向,并通過承諾行動技術付諸實施。學生對社交恐懼關注度下降了,他們更關注自己有沒有做對他們來說真正重要的事情,這也恰恰是積極心理學對消極心理學優(yōu)勢的體現。
(三)接納承諾療法在處理厭學與抑制沖動主題中的應用價值
近些年來,學生沉迷網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青少年已經成為網絡游戲的主力軍,大量的初中生無法控制自己對游戲的渴望,無法合理安排游戲時間,甚至由此衍生出了厭學心理。傳統的時間管理課和合理使用網絡課等課程因為沒看清問題的本質而收效甚微。
接納承諾療法認為沉迷網絡游戲不能自拔有兩個原因:一是負強化,學生碰到較難的習題等挑戰(zhàn)時會發(fā)展出經驗性回避來逃避干凈的不適感,最終形成骯臟的不適感;二是缺乏明確的價值觀念,不清楚自己想要過什么樣的生活。因此,可以通過創(chuàng)造性無望技術讓學生看到行為的無效性,通過價值澄清技術激發(fā)學生內在動機,讓學生發(fā)現自己深層次的需要,通過覺察當下技術給學習添能加油。在創(chuàng)造性無望環(huán)節(jié),學生會看到三個問題:(1)我付出了哪些代價?(2)它能提高我的生活質量嗎?(3)它能讓我過上我想要的生活嗎?然后引導學生判斷哪些行為是心理僵化的,哪些行為是心理靈活性的。在價值澄清環(huán)節(jié),學生會被引導思考80歲生日或葬禮時希望聽到重要他人的哪些評價,通過這些體驗游戲,學生能看清自己的價值方向。在覺察當下技術環(huán)節(jié),學生將“打開”眼耳舌鼻身品嘗葡萄干,通過這樣的體驗活動和分享,他們將認識到抱著專注、充滿好奇的態(tài)度從事學習,繁重的作業(yè)也沒那么厭煩,看上去很難的題竟能解開。
創(chuàng)造性無望、價值澄清和覺察當下技術在處理厭學與抑制沖動主題中的應用價值體現在它能增強學生活在當下和為價值觀念而行動的能力,進而阻斷沖動—行動的自動導航模式。
(作者單位:廣東省中山市東區(qū)松苑中學,中山,528400)
編輯/丁 堯 終校/衛(wèi) 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