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麗明 鄧水珠 邱小雪 董祖錦 高 潔 鐘鳳麟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醫(yī)院手術室,福建 三明 365000)
舒適是指患者在其所處環(huán)境中保持一種平靜、安寧的精神狀態(tài),是一種自我滿足的感覺,是身心健康、沒有疼痛、沒有焦慮輕松狀態(tài)[1]。手術體位安全舒適是手術室安全質量管理十大目標之一[2],也被列入人性化優(yōu)質護理的范疇。近幾年來,隨著腹腔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為了充分暴露術野、易于醫(yī)師操作,擺放合適體位顯得尤其重要。頭低腳高膀胱截石位主要應用于下腹部、盆腔手術(如婦科腔鏡、腔鏡直腸手術)患者,其擺放不當易引起體位性血管、神經(jīng)、軟組織損傷及血流動力學改變[3]。為了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我科在手術期間充分考慮患者的感覺體驗,采用舒適體位護理,效果良好,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6年1~12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鏡下腹部、盆腔手術患者200例,年齡34~92歲,采用ASA體格情況評估分級。納入標準:ASAⅠ~Ⅱ級,術前生命征平穩(wěn),無心肺疾病、糖尿病、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及肢體功能障礙,術中均擺放頭低腳高截石位。將符合上述標準的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100例。對照組男14例、女86例,試驗組男20例、女80例,子宮肌瘤剜除各25例、(次)全子宮切除各30例、廣泛全子宮切除各15例、直腸癌切除各30例;兩組在性別、年齡、手術時間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兩組患者麻醉方式均為經(jīng)口插管全身麻醉,應用瑞芬太尼誘導,插管前用咪唑安定3 mg、順阿曲庫銨10 mg推注,體位擺放時機為麻醉誘導后至插管期間。雙眼用自制的不黏睫毛的膠紙遮住,雙手放于身側(婦科手術患者左手放于身側,右手外展不超過90°),均給予小方墊及肩托,以防止術中體位變換時患者向頭側端下滑,臀部均超出手術床背板6~8 cm(低位直腸臀下需放置薄軟墊),根據(jù)患者下肢大腿的長度調節(jié)支腿架的臂長,雙腿放于支腿架上,其膝部高度與患者的腹部齊平,主刀側(婦科站左側、直腸站右側)略低。術中頭低腳高15°~30°并根據(jù)手術需要左或右傾,氣腹壓力13 mm Hg(初期流速調至最大,術中根據(jù)監(jiān)護儀上顯示的呼末CO2壓力來調節(jié)氣腹壓)。待手術結束后將患者雙腿依次放平。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的手術護理,在麻醉成功后,由手術組醫(yī)師、巡回護士根據(jù)手術要求擺放所需的膀胱截石位;試驗組在術前訪視時,由負責本臺手術的護士前往病房與患者做好解釋,溝通手術體位的重要性,并指導患者做體位訓練。在麻醉開始前患者神志處于清醒狀態(tài)下進行預擺放膀胱截石位,讓患者共同參與體位擺放全過程,感受舒適度,在不影響手術功能性體位的前提下進行微調,讓患者的身心處于最佳放松狀態(tài)下開始麻醉,術畢后變換為平臥時按摩小腿受壓部位。
表1 患者手術體位舒適性比較(±s,分)
表1 患者手術體位舒適性比較(±s,分)
組別 生理維度 心理維度 社會文化維度 環(huán)境維度對照組 8.91±0.68 26.12±1.22 17.22±1.14 18.36±1.38試驗組 9.71±0.79 27.35±0.89 19.83±0.97 20.40±0.99 t值 13.333 27.333 41.429 32.381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體位更換觀察指標變化(±s)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體位更換觀察指標變化(±s)
T1 T2 T3 T4 SBP(mm Hg) 試驗組 127.90±16.13 105.93±7.46 111.08±18.98 113.70±14.02 115.78±11.88 111.48±10.37 113.50±10.49對照組 126.63±10.39 107.20±17.32 117.28±25.48 121.18±15.01 122.65±11.45 120.35±13.09 132.08±8.72 DBP(mm Hg) 試驗組 79.80±10.58 65.70±13.15 67.63±11.68 72.75±12.62 73.93±12.46 71.73±9.99 71.95±10.36對照組 76.23±9.19 61.35±11.77 69.63±10.39 72.18±11.98 71.48±10.74 68.58±11.65 78.08±8.48 HR(次/分) 試驗組 75.03±10.86 65.75±11.06 65.83±10.66 67.83±10.70 66.73±9.12 66.63±9.87 68.80±8.84對照組 73.43±8.13 64.38±10.90 64.70±10.92 65.25±11.07 67.48±9.32 63.88±8.37 70.40±8.06觀察指標 組別 術前平臥位(T0)截石位 術畢平臥位(T5)回復蘇室前(T6)
1.3 觀察指標
1.3.1 兩組患者手術體位舒適度比較:采用中文版手術體位舒適性量表[4]對手術患者體位舒適度進行評估,分為四個維度(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環(huán)境維度)27個條目,采用1~4級Likert Scale評分法,1分表示非常不同意,4分表示非常同意。分數(shù)越高,說明越舒適。于術后一日至病房隨訪并發(fā)放調查表,有效回收率均為100%。
1.3.2 兩組患者體位擺放前、后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心率(HR)的指標變化比較:其監(jiān)測時機分別是術前平臥位(T0)、插管后截石位5分鐘(T1)、手術開始頭低腳高截石位(T2)、頭低腳高截石位半小時(T3)、頭低腳高截石位改為平臥位前(T4)、術畢平臥位(T5)、回復蘇室前(T6)。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進行統(tǒng)計描述,采用χ2檢驗進行統(tǒng)計推斷,計量資料采用(±s)進行統(tǒng)計描述,采用t檢驗進行統(tǒng)計推斷及使用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
2.1 兩組患者手術體位舒適性:見表1,試驗組四個維度的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舒適度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01)。
2.2 兩組不同時間點體位更換觀察指標變化:見表2,試驗組和對照組的各項觀察指標均隨著體位變化而發(fā)生變化。干預主效應及時間主效應均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3.1 舒適體位護理的優(yōu)越性:舒適護理是一種基于生物-心理-社會醫(yī)療模式的創(chuàng)造性的、有效的護理模式[5]。從表1看出四個維度的評分有了明顯的提高。因此,通過采取術前進行有效的溝通及體位訓練、術中預擺放所需體位,可明顯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其優(yōu)越性在于:①讓患者共同參與擺放體位,可分散注意力,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將患者小腿水平置于支腿架上擴大受力面積,以促進血液回流,增加舒適度,使患者安全渡過手術期。②由于骨盆大小及雙腿張開程度的不同存在著個體差異,特別在全麻狀態(tài)下肌肉松馳、感覺偏差,當兩腿屈髖的角度大于其生理跨度時,易引起大腿內收肌拉傷。當患者處于清醒狀態(tài)下給予自主感覺體驗,從生理方面降低術后腰痛和下肢酸痛、麻木不適的發(fā)生[6]。③在保證手術需要的前提下關注患者的心理因素,從而充分體現(xiàn)了人文關懷,提升手術室優(yōu)質護理服務質量。
3.2 膀胱截石位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人體體位的改變可使血管內容量重新分布。在全麻下,因肌松、鎮(zhèn)痛藥物的影響下,具有抑制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使機體的自身調節(jié)代償能力下降,有效血容量銳減,造成血流動力學改變,從而使血壓、心率驟降,本研究中的兩組患者在麻醉插管后5 min的血壓及脈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患者在手術開始時,由于手術的應激及術中擺放頭低腳高截石位,下肢的靜脈血反流注入心臟,使回心血量增加,血壓上升;術畢時雙下肢及床體放平,部分血液沖至下肢,回心血量減少,易造成體位性低血壓,兩組患者均采用不同時放雙側下肢,試驗組實施腿部按摩護理,以減緩血壓下降的趨勢,對血流動力學影響較小。
綜上所述,采用舒適體位護理,能增進護患溝通,增加舒適度,便于醫(yī)師操作,充分暴露視野,對血流動力學波動小,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護理方法。
[1] 戴曉陽.常用心理評估量表手冊[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2:238-239.
[2] 劉冬,杜文婷.改良截石位在婦科手術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4,12(23):2142-2143.
[3] 莊心良,曾因明.現(xiàn)代麻醉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804-1816.
[4] 徐梅,趙琳,張圣潔,等.手術體位舒適性量表的形成及信度、效度檢測[J].中國護理管理,2014,14(10):1045-1047.
[5] 聶明芬,蔣艷.《護理學基礎》教學中滲透舒適護理理論[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4,11(5):715.
[6] 唐小玲.婦科腹腔鏡手術麻醉前后安置截石位的效果比較[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08,5(15):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