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軍
(睢縣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河南 睢縣 476900)
睢縣是商丘市下轄縣,位于華北平原南端、豫東平原東部,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4℃,年降水量701 mm,年光照2 236 h。春季溫暖多風,夏季炎熱,雨量集中,秋季涼爽日照長,冬季寒冷少雨雪。馬鈴薯又名土豆, 其塊莖可食用,具有營養(yǎng)豐富、糧菜兼用、高產高效、生育期短的特點。隨著農村種植業(yè)的不斷發(fā)展,馬鈴薯的種植面積逐年增加。
要選擇經過脫毒的種薯,品種可以選擇鄭薯7號、鄭薯10號、荷蘭15等脫毒品種,在選用良種的基礎上,還需對種薯進行精選。
精選的標準是:具有本品種特征、薯塊完整、無病蟲害的薯塊。淘汰紡錘形、芽眼突起、表層龜裂的畸形薯塊。此外,對貯藏期間已發(fā)芽的種薯,應將芽全部掰掉,以利健壯芽快速生長。
選擇土層肥厚、質地疏松、前茬種植禾谷類作物的土地,在種植前結合施基肥進行深翻。為了提高產量要選擇適宜的種植地,馬鈴薯喜砂壤土或者壤土。前茬作物收獲后進行深翻曬壟,要求耕地的深度15~20 cm。馬鈴薯是高產作物,需肥較多,肥料充足時植株可達到最高生長量,相應塊莖產量也最高。在一定范圍內,科學多施肥可以增產,但是盲目多施肥、濫施肥,植株會出現(xiàn)貪青倒伏、病害嚴重等問題。
肥料用量應根據(jù)土壤肥力、肥料種類和品種、產量水平來確定,可參考最大施肥量為(氮磷鉀比例為15∶15∶15)1 500 kg/hm2。有條件的地方可適當增施農家肥,農家肥宜選擇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施加量為3.75萬~4.5 萬kg/hm2。
在起壟時,單行種植壟寬60~65 cm、壟高15~20 cm,株距20~25 cm。雙行種植壟距90~100 cm,壟寬60 cm,壟高20 cm,大行距60~70 cm,小行距30~40 cm,株距27~30 cm。密度7.5萬株/hm2左右
播種前要對種薯進行處理,先進行曬種。播種前15 d,挑選具有本品種特征、表皮色澤新鮮、沒有龜裂、沒有病斑的塊莖作為種薯。育苗時間一般在 元月上旬。
為了保證馬鈴薯出苗整齊,必須打破頂端優(yōu)勢。方法為從薯塊頂芽為中心點縱劈一刀,切成兩塊然后再分切。
切芽塊的場地和裝芽塊的工具,要用2%的硫酸銅溶液噴霧,也可以用草木灰消毒,減少芽塊被感染病菌和病毒的機會。
馬鈴薯晚疫病、環(huán)腐病等病原菌在種薯上越冬,切刀是病原菌的主要傳播工具,尤其是環(huán)腐病,目前尚無治療和控制病情的特效藥,因此要在切芽塊上下功夫,防止病原菌通過切刀傳播。
1∶5萬區(qū)域航磁和地面高精度磁測在赤佬頂?shù)貛П憩F(xiàn)為NE和NW向磁場變化梯度帶異常特征,并于交匯部位形成相對的強磁異常(圖3、4),反映有上述方向的構造存在,其交匯部位的赤佬頂?shù)貛浅傻V最為有利的地段。研究區(qū)內已知礦床和寶山等巖體均處于NE向的磁異常帶上,亦說明赤佬頂銻礦與一六鎢礦、梅子沖銀鉛鋅礦等礦床成礦構造相同,具備尋找相同類型礦床的條件。
具體做法是:準備一個瓷盆,盆內盛有一定量的75%酒精或0.3%的高錳酸鉀溶液,準備三把切刀放入上述溶液中浸泡消毒。這些切刀輪流使用,用后隨即放入盆內消毒。也可將刀在火苗上燒烤20~30 s然后繼續(xù)使用。這樣可有效地防止環(huán)腐病,黑脛病等通過切刀傳染。
春播馬鈴薯在播種前可進行切塊處理。切塊處理不但可以促進發(fā)芽、出苗,還可以節(jié)約種薯。切塊時要使每一塊切塊上都帶有頂端優(yōu)勢的芽眼。要控制切塊的大小,切塊過大,會導致用種量過大,經濟效益不高,切塊過小,養(yǎng)分或者水分不足,抗旱能力不強,影響產量。一般將薯塊的大小控制在30 g。
切塊時要使每一塊切塊上都帶有頂端優(yōu)勢的芽眼。切塊時先將病薯及時挑出。切塊時每換一塊種薯要對切刀進行消毒處理,以防傳播疾病。切好的薯塊使用600倍多菌靈懸浮液沖冼切口的淀粉,晾干后進行催芽。
在催芽時要求薯塊堆放2~3層,并做好遮光措施,保持適當?shù)乃?,待芽長出1~2 cm,顏色由白芽變?yōu)榫G芽時即可播種。
適時播種是提高馬鈴薯種植產量的重要技術環(huán)節(jié)和取得高產的關鍵性環(huán)節(jié),確定最佳播種期應遵循三個原則,首先要求土壤10 cm處的地溫要達到8~10℃,并且要求春播出苗時要避開霜凍期,選擇在當?shù)亟K霜日前推20~30 d播種。另外,要求馬鈴薯在薯塊的膨大期時平均氣溫不超過23℃,同時要求有適量的降雨,防止上部莖葉徒長,影響塊莖養(yǎng)分的積累,造成減產,因此睢縣適宜播種的時期為2月中下旬。
播種方法可采用開溝點種法,溝深要求10~15 cm,然后將處理后的薯塊點入溝內,最后覆土。
在幼苗長出時要做好查苗、補苗的工作,否則會影響產量。如果行內缺1株苗時,兩側相鄰的植株由于營養(yǎng)面積擴大,會產生補償作用,相鄰兩側的植株會補償缺苗部分50%的損失,但是如果缺苗嚴重時則會形成斷壟,影響產量。因此要做好查苗補苗的工作,及時中耕培土。
出苗后,及時破膜放苗,并用土將破膜處封好。中耕培土和除草可以破除板結土層,使結薯層的土壤疏松透氣,對根系的生長、匍匐莖的伸長,以及塊莖的膨大都十分有利。苗高10 cm時將膜去掉,進行第一次中耕培土,以除草、疏松土壤為主,并向苗根培少量土。
第一次的中耕除培土選擇在齊苗后進行,要求耕深8~10 cm,同時進行除草。第二次中耕在第一次中耕后的10~15 d進行,耕深可稍淺一些。第三次中耕選擇在現(xiàn)蕾期進行,耕深較第二次稍淺一些。除了第一次,后兩次的中耕要進行培土,以避免薯塊外,現(xiàn)青肩,影響品質。
要獲得馬鈴薯的較高產量,需要大量的水分,滿足不了水分的需要,就難以取得滿意的產量。馬鈴薯既是需要大量水分的作物,又是供水不能間斷的作物,特別是在塊莖形成和塊莖增長階段,要連續(xù)保持土壤濕潤狀態(tài)。一旦水分供應間隔,便會造成塊莖停止生長,形成畸形塊莖,造成嚴重減產和品質降低。但馬鈴薯生育后期又要防澇,因雨澇或濕度過大會造成塊莖不耐貯藏或腐爛。因此,生產中要掌握均勻而充足的供給水分,使土壤耕作層始終保持濕潤狀態(tài)。
馬鈴薯生長的適宜土壤濕度以全生育期平均保持在80%左右的土壤含水量為最理想。其中苗期要保持在70%~80%為宜,收獲前保持在65%~75%為宜;塊莖形成至塊莖增長階段必須保持在80%~85%。
生產中應掌握小水勤灌的原則,每次灌水不漫過壟頂。結合墑情,在齊苗期、現(xiàn)蕾期、開花期、薯塊迅速膨大期各澆水1次。在收獲前7 d左右要停止灌溉,以確保收獲的塊莖周皮充分老化,以利貯藏。
追肥所用肥料的特點是:高鉀、中氮、低磷,在幼苗 10~15 cm時追一次復合肥 ,確保 氮 肥 225 kg/hm2、 硫 酸 鉀 肥 225 kg/hm2;團棵現(xiàn)蕾后,幼苗長到 30 cm時追肥 一次,氮肥375 kg/hm2,硫酸鉀 375 kg/hm2。
開花后不再追施氮肥,若后期表現(xiàn)脫肥早衰現(xiàn)象,可用磷、鉀肥結合微量元素進行葉面噴施。
馬鈴薯的病蟲害較多,在防治時除了要選擇高抗病品種外,還要采取輪作,做好種薯的處理工作,以減輕病蟲害的危害。要堅持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相結合。土豆主要有病毒病、疫病等病害,防治病毒病要及時用70%呲蟲啉,或70%噻蟲嗪等化學藥劑。防治蚜蟲、白粉虱等傳毒蟲害,發(fā)病初期噴灑20%的鹽酸嗎啉胍·銅(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的菌毒清水劑500倍液,或3.95%病毒必克可濕性粉劑400液進行防治。疫病防治可用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代森錳鋅500~8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早疫病、晚疫病等真菌性病害,每隔10 d噴一次,連噴2~3次。
春季馬鈴薯不一定要等到完全成熟后再收獲,可以根據(jù)市場的需求,同時掌握當時的氣候條件選擇合適的時間,收獲時應選擇在晴天土壤較為干爽時進行,同時要注意避免馬鈴薯受損傷。
參考文獻:
[1] 馬國珍.春播馬鈴薯的栽培與管理技術[J].現(xiàn)代畜牧科技,2017(9):55.
[2] 鄭有.馬鈴薯覆膜栽培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科技園地,2002(3):11.
[3] 鄭軍偉,陳煥麗,郭趙娟,等.河南省馬鈴薯規(guī)?;N植誤區(qū)及改進措施[J].中國蔬菜,2015,1(1):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