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時華
[摘要]目的 研究飲食干預對預防兒童單純性肥胖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單純性肥胖兒童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患兒給予飲食干預。比較兩組患兒干預前后的單純性肥胖情況及體質量、體質量指數、皮脂厚度。結果 兩組患兒干預前的肥胖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干預后的肥胖率(38.33%)低于干預前(60.00%),且顯著低于對照組(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干預前的體質量、體質量指數、皮脂厚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干預后的體質量、體質量指數、皮脂厚度均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干預后的體質量、體質量指數、皮脂厚度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飲食干預能夠準確預防兒童單純性肥胖,對于兒童肥胖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飲食干預;預防;單純性肥胖;體質量;體質量指數;皮脂厚度
[中圖分類號] R473.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8)10(a)-011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ietary intervention on the prevention of simple obesity in children. Methods Altogether 120 children with simple obesity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6 to March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dietary intervention. The condition of simple obesity, body mass, body mass index and sebum thicknes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besity rat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The obesity rate after the interven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38.33%) was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60.0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5.00%),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ody mass, body mass index and sebum thickness before intervention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The body mass, body mass index and sebum thicknes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in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body mass, body mass index and sebum thicknes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Dietary intervention can accurately prevent simple obesity in children, and has a good clinical effect on childhood obesity,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Dietary intervention; Prevention; Simple obesity; Body mass; Body mass index; Sebum thickness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水平及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我國肥胖人群數量不斷提升。據臨床資料記載[1-2],肥胖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由于缺乏活動或過多攝取食物導致能量轉換為脂肪堆積,使其體重超出正常水平,并以體內脂肪細胞體積和細胞數增加致體脂占體重的百分比異常增高并在某些局部過多沉積脂肪為特點,如脂肪分布不均便有可能出現內分泌紊亂及代謝性疾病發(fā)生。尤其是兒童群體,其自身機能及免疫系統均未發(fā)育完全,極易養(yǎng)成不良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且日常生活中過多攝取大量高能量、高脂肪等食物,并無法以正確的運動方式進行脂肪鍛煉,導致體內脂肪過度堆積形成肥胖,對其生活及健康均造成嚴重影響。因此,有必要對其體重及肥胖進行控制,降低疾病的發(fā)生率,減少內分泌紊亂及代謝性疾病的發(fā)生風險,保證其健康。本研究我院收治的120例單純性肥胖兒童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飲食干預對預防兒童單純性肥胖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單純性肥胖兒童作為研究對象,所有入選患兒均為單純性肥胖,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血液系統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礙者及精神疾病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齡(8.3±1.4)歲;平均身高(130.5±4.0)cm。觀察組,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齡(8.2±1.5)歲;平均身高(131.6±4.2)cm。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護理人員謹遵醫(yī)囑實施護理干預,密切關注并記錄患兒的體重。觀察組患兒給予飲食干預,具體內容如下:①限制總能量攝入。在生活中,護理人員根據患兒的自身情況控制其每天總能量的攝取,選擇谷類、蔬菜、水果、菌藻類、瘦肉類等低能量食物。限制其使用肥肉、蓄肉類、動物油、多數零食(如瓜子、松子、杏仁、花生、核桃等)以及甜食等高能量食物。盡可能將每天的攝入熱能控制在1000 kcal左右,最低不得少于800 kcal;②控制每天三大生熱營養(yǎng)素的比例。蛋白質供能占總能量的25%,脂肪占10%,碳水化合物占65%。每克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供能分別是4、9、4 kcal;③限制蛋白質攝入。保證患兒每天蛋白質基礎攝入,采用魚、雞鴨禽類、雞蛋清、牛奶、大豆及豆腐等優(yōu)質蛋白質維持體內細胞組織的正常生長發(fā)育;④限制脂肪。在食物選擇中,應盡可能多食用瘦肉、奶、水果、蔬菜和谷類食物等低脂肪食物,且將每天食物總攝入量控制在500 g左右,烹調用油則限制在每天20 g以下;⑤限制糖類。糖類是人體脂肪轉化形成的主要因素,尤其是肥胖者在攝入簡單糖后極易以脂肪的形式囤積。因此,干預人員應限制患兒每天糖類的攝取,盡量避免食用蔗糖、麥芽糖、果糖、糖果、蜜餞及甜點心等高糖食物;⑥限制食鹽和嘌呤。食鹽有致口渴及刺激食欲的重要作用,也是導致體重增加的主要因素。干預人員應對患兒每日的食鹽攝取量進行控制,每天3~6 g即可。嘌呤則可促進食欲并加重肝腎代謝的負擔,日常飲食中應對動物內臟(如動物肝、心、腎等)、鳳尾魚和沙丁魚等高嘌呤食物進行限制。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患兒干預前后單純性肥胖情況及體質量、體質量指數、皮脂厚度。干預1年后,詳細記錄兩組患兒的身高、體重,并依據WHO制定的肥胖診斷標準統計肥胖患兒的例數,分析干預效果。使用皮脂厚度計對皮質厚度進行測量,兒童皮下脂肪正常厚度為:≥0.8 cm,參考數據值以上述數據為主。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干預前后肥胖率的比較
兩組患兒干預前的肥胖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干預后的肥胖率(其中重度肥胖3例,中度肥胖10例,輕度肥胖10例)低于干預前,且顯著低于對照組(其中重度肥胖12例、中度肥胖13例、輕度肥胖20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兒干預前后體質量、體質量指數、皮脂厚度的比較
兩組患兒干預前的體質量、體質量指數、皮脂厚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干預后的體質量、體質量指數、皮脂厚度均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干預后的體質量、體質量指數、皮脂厚度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討論
肥胖屬于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是指機體內脂肪細胞體積和細胞數量增加而導致體脂占體重的百分比異常增高,由各種內在因素及外在因素共同引起[3-4]。據相關臨床資料記載[5-6],單純性脂肪則是指全身脂肪分布較為均勻,且不存在內分泌紊亂及代謝障礙性疾病等現象,而該類患者大多有家族肥胖病史。
臨床指出[7-9],導致肥胖的主要因素有:①遺傳因素。多數肥胖患者的主要病因是遺傳因素,父母自身的肥胖因素可通過遺傳而影響下一代;②社會因素。大部分人的潛意識中,均有能吃是福的觀念。在社會中,食物種類繁多,且注重美食的人數急劇上升,無節(jié)制飲食導致熱量及脂肪在體內聚集,導致肥胖產生;③心理因素。社會壓力及工作壓力不斷的上升,面對不同心理壓力,多數人會選擇以飲食來發(fā)泄,從而成為肥胖誘因;④運動因素。隨著交通工具便捷程度的不斷提升,致使機體運動機會減少,無法達到脂肪運動消耗的需求,外附加攝入的食物量并未減少,在兩種因素的協同下,導致肥胖發(fā)生。
目前臨床用體重指數來評價人體胖瘦程度,分為肥胖、超重、正常、體重過低四個范圍,肥胖:≥28 kg/m2;超重:≥24 kg/m2;正常:18.5~23.9 kg/m2;體重過低:<18.5 kg/m2[10-11]。評價結果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機體體重進行肯定,但應注意的是部分體重指數增高的患者并非因脂肪增多導致,而是由肌肉或者其他組織增多導致的[12]。無論哪種因素導致兒童出現肥胖,均會對其日常生活造成影響。雖然單純性脂肪不存在內分泌紊亂及代謝障礙性疾病等,但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單純性肥胖極易演變成其他類型肥胖,誘使嚴重疾病發(fā)生。相關研究表明[13-14],通過對兒童正常過程的相關規(guī)律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研究,主觀性了解到兒童的生長狀態(tài),并為其健康成長、疾病預防等提供準確保障。兒童單純性肥胖是兒童生長過程中較為常見的健康問題,隨著兒童不斷發(fā)育,則可對其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本研究結果提示,觀察組患兒干預后的肥胖率低于干預前,且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干預后的體質量、體質量指數、皮脂厚度均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干預后的體質量、體質量指數、皮脂厚度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通過限制總能量攝入,控制每天三大生熱營養(yǎng)素的比例,限制蛋白質攝入、脂肪、糖類、食鹽及嘌呤等飲食干預,可準確降低兒童肥胖率,同時可改善患兒的體質量、體質量指數、皮脂厚度,促使其盡快恢復正常體型,減少疾病的發(fā)生。本研究結果與其他學者[15-16]對其開展研究的結果一致,均認為通過飲食干預可準確控制兒童肥胖率,預防作用顯著。
綜上所述,飲食干預能夠準確預防兒童單純性肥胖,保證其自身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陳俊玲.心理-飲食-運動干預治療兒童單純性肥胖癥的臨床效果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16):3127-3129.
[2]王楠楠,白英龍.與肥胖相關的慢性炎癥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7,20(12):1527-1530.
[3]唐東輝,侯玉潔,白爽,等.運動結合飲食控制通過降低RAAS系統活性改善男性肥胖青少年血管內皮功能[J].體育科學,2017,37(9):48-54.
[4]于金慧,王瑜,彭振英,等.裂殖壺藻藻油DHA對高脂飲食誘導肥胖小鼠的影響[J].微生物學通報,2017,44(11):2679-2688.
[5]趙樂,李敏杰,張齊,等.白藜蘆醇減肥作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現代中藥,2017,19(2):306-310.
[6]陳虹,李雪莉,向卉,等.音樂運動療法聯合集體午餐對單純性肥胖兒童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5,22(10):45-46.
[7]羅娟娟.學齡前兒童肥胖的影響因素及預防策略[J].上海醫(yī)藥,2017,38(2):59-62.
[8]付屹.肥胖患者剖宮產全身麻醉術后復蘇期的護理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7,12(14):161-163.
[9]寧遼貞.運動干預和飲食習慣對兒童單純性肥胖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18):2898-2900.
[10]黃一琳,梅紅,郭思玉,等.健康教育和運動干預對城市初中生BMI影響[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8,34(1):33-37.
[11]陳森,陳勁松,陳蘭波.運動、心理、膳食綜合干預兒童肥胖癥的效果[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2017,24(9):11-12.
[12]王胡萍.城區(qū)學齡前兒童肥胖綜合干預措施效果評價[J].當代醫(yī)學,2016,22(36):192-194.
[13]王慧慧,閆曉光,于修楠,等.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MCP-1水平變化及其與AS的關系研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7,24(2):39-41.
[14]應曉瑩,舒信顯,胡亦若.飲食和運動療法對肥胖兒童干預的療效分析[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6,18(5):867-868.
[15]林錦雯,陳江華.學校干預對兒童超重和肥胖治療效果的Meta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6,22(29):161-162.
[16]李瑛,鄭志通.南沙區(qū)兒童肥胖危險因素調查與干預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21):4153-4155.
(收稿日期:2018-06-08 本文編輯:任秀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