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鴻霞
【摘 要】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學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能力的提高。所以樹立以人為本,面向全體的教育理念是應有之義,作為老師要尊重不同學生在學習能力上的個體差異,在課堂上給予“學困生”更多的關注,創(chuàng)設機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樹立他們的自信去主動縮小與優(yōu)等生的差距。
【關鍵詞】課堂 學困生 關注 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4.136
搞好教育教學工作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內容就是要注意對學困生的轉化。俗話說得好“一個螺絲打壞一鍋湯”,如果不注重對學困生的轉化,很難說能夠將教學工作搞好,也就很難形成“學風濃、班風正”的好育人環(huán)境。
目前,自己所任班級“學困生”仍占相當大比例,這對于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存在著一定的影響,同時也不利于班級建設和管理。因此,加強對學困生的轉化,不僅是教育工作者職業(yè)道德的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要求,是我們每個任課教師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結合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我就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做好學困生轉化談一點粗淺的體會,以期拋磚引玉。
一、給予關愛是前提
沒有對學生滿腔熱情的愛,便沒有教育。確實,誠摯的愛能夠縮短教師與學困生之間的感情距離,贏得學困生的信賴,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實踐中我用對待“雙優(yōu)生”的感情去對待“雙差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當他們學習趕不上隊時,熱情給他們輔導。當他們犯錯誤時,批評教育要講究方法和尺度,要壓得下心頭上“恨鐵不成鋼”的火氣,要容得下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反復。幾年的實踐證明,這樣做效果是好的。
如我班有一個叫金某的學困生,語文課上一直無精打采,眼光呆滯,我讓回答問題半天醒不過神來,甚至有時連老師請他起來回答問題需要周圍的同學提醒他,偶爾交來的日記短短幾行字卻都是在記賬。下課后不與同學一塊玩,總是呆呆地一個人在一邊,似有心事,同學們都感到不易接近。面對如此棘手的問題,怎么使他走出低谷,像正常學生那樣愉快學習、輕松生活呢?于是我多次找他談心,他總是低下頭,一言不發(fā)。后來我了解到他喜歡玩游戲機。我把他的這一切告訴他的父母親、密切與家長聯(lián)系督促,找出原因對他正面教育,使他端正了學習態(tài)度,并且我加大情感投入,主動與他交朋友,聊聊學習,談談興趣愛好,說說日常生活,使他感受到老師對他格外關愛。時間一長,他發(fā)現(xiàn)老師并沒有偏愛優(yōu)等生,沒有對他有一點歧視,就主動跟老師談心,說出他內心的真情實感,在此基礎上,我平時有意同他說幾句俏皮而幽默的話,使我們之間的感情越來越近。
后來,我明白了他學習不好的另一個原因,他的家庭是組合家庭,他在家中得不到任何親情和疼愛,常常遭到冷落,久而久之,他內心的孤獨、自卑心理越來越重。他說:“我的學習、生活后媽從來不管,只有父親有時過問一下。”面對此情,我就經常同家長保持聯(lián)系,和家長交流家庭教育方法,使他在家中盡可能多得到一點溫暖,多受一點鼓勵。經過近半年的努力,這位學困生進步很大,語文作業(yè)由不愛交到主動上交,上課發(fā)言積極,書寫比以前工整、規(guī)范了許多,日記中明顯表現(xiàn)出對生活的樂觀情緒。
二、樹立信心是關鍵
教師要鼓勵學困生,幫助他們形成“我能行”的自我意識。有位教育家說過:“把孩子看圓了,孩子就像打足了氣的輪胎,一躍千里,把孩子看扁了,孩子就泄了氣,無力跬步?!睂W困生普遍自信心差,學習積極性差。要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教師必須要鼓勵學困生,幫助他們形成“我能行”的自我意識。
三、查缺補漏是方式
組織學困生對教材系統(tǒng)復習,保證學困生對基本知識體系的掌握。教師自己也要根據(jù)教材的重、難點和班級自身情況確定補課內容,這些內容往往是學困生共同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補課時,我一般采用先歸納知識點,再進行分類練習的方法。歸納時,可從縱、橫兩方面進行。橫向歸納就是將某一知識點所能運用的題型進行整理,并配以相應的例子,使學生在做到某一題型時,迅速反映出相應的知識點,從而確定解題方法??v向歸納就是將有前后聯(lián)系的眾多知識點整理成綱,形成網絡。
及時檢查、了解和評定學困生的學習情況,巡視指導優(yōu)先防止學困生在知識掌握上出現(xiàn)新的“空白點”。當學生獨立解題和做課堂練習時,我們總會有目的地巡視,我的主要巡視對象就是那些學困生。開始,我一站到他們身旁,他們會緊張地做不出來,或者用一會兒寫,一會兒用橡皮擦的動作掩飾,我就讓他們交流,讓他們知道我的善意,然后隨著次數(shù)增多,就會慢慢習慣,這樣,我發(fā)現(xiàn)了問題,就可以及時指出,當面輔導,否則,他一個人愣在那兒也是浪費時間,這也是幫助學困生當堂掌握知識的方法之一。除了課堂教學中給予學困生優(yōu)先參與機會外,還要進行適當?shù)恼n外輔導。
四、齊抓共管是保障
學校、家庭是學生最主要的兩個活動場所,因此,有相當一部分學困生的形成也與家庭環(huán)境有著重要的關系。通過觀察分析,我發(fā)現(xiàn)主要有這樣三種情況:有的家長對子女過分溺愛,灌輸不正當?shù)摹疤幨勒軐W”,養(yǎng)成學生懶散任性的壞習慣;另有一些家長望子成龍,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以致孩子能力達不到,長期心理受到壓抑,最終導致厭學,成績一落千丈;再有就是父母對子女要求不一,一位家長要求嚴了,另一位就護著,這樣使孩子有恃無恐,形成心理畸形,表現(xiàn)出撒謊,不認真學習,對自己要求不嚴等。所以在平時工作中我注重協(xié)調家庭的力量,協(xié)調其他教師的力量,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在這個方面,我主要是采取校信通的形式,把學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緊密結合,讓學生家長理解并配合我的工作。其他科任教師支持我的工作。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要教育好學生,就要付出艱辛的勞動,就要堅持不懈,始終如一,不斷地探索適合學生的新方法。教師要把更多的愛心獻給他們,把更多的鍛煉機會留給他們,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他們,把贊許的語言講給他們。使“學困生”感受到老師愛他們,我們不差,他們就會產生不斷進步的勇氣,使學困生都能沿著正確的軌道轉變,早日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生”。
參考文獻
[1]張大均主編.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