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
摘要:當今社會的幼兒,獨生子女占大多數(shù),大人的溺愛、驕縱給孩子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要求與同伴所需要的平等合作原則行程沖突,在以后的社會交往中收到挫折。
關鍵詞:交往能力;同伴關系;培養(yǎng)交往能力
一、不能存在包辦思想
正因為現(xiàn)在多為獨生子女,家長都比較嬌養(yǎng)孩子,怕孩子出去玩會被人欺負,會跟別人學壞,會不安全等,于是就對孩子采取種種過分的保護措施,甚至過分的將孩子隔離在家里,這樣做不利于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會使幼兒產(chǎn)生沉默、內(nèi)向甚至憂郁等情緒。作為家長,應放心大膽地讓幼兒與他人交往,從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交往能力。
1、引導孩子建立平等融洽的同伴關系
幼兒心理研究表明,幼兒期的兒童需要與同伴交往,此時他們最感痛苦和憂慮的是大家都不愿理睬他,倘若沒有良好的同伴關系,幼兒會為自己不被同伴接受出現(xiàn)緊張不安的焦慮現(xiàn)象,而良好的同伴關系有助于孩子更好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充分調(diào)動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孩子感覺到在幼兒園有這么多好朋友,大家在一起很開心,逐漸培養(yǎng)孩子正常的社會交往能力。
同伴交往指的是同伴之間通過接觸而產(chǎn)生的相互影響的過程。同伴關系不僅是人際關系的主要組成部分,而且它在兒童社會化和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對幼兒來說,進入幼兒園后他們開始試探著與同齡伙伴平等交往,這樣有利于他們形成自尊、自信、活潑開朗的性格,有利于促進其社會化及心智的發(fā)展。人的交往合作能力也應該從這一時期就開始著手培養(yǎng),對克服糾正幼兒的缺點具有重要作用,鑒于筆者從事幼教工作的實際,對教師如何培養(yǎng)大班幼兒交往能力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議。
2、采取多鼓勵少批評的態(tài)度
在孩子交往的過程當中,不可避免地會有矛盾的發(fā)生,不能因為孩子的苦鬧而責罵自己的孩子或其他人,因為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可以說人的成長就是由各種挫折陪伴的。我們家長應該教育孩子與他人交往時要大方,要學會分享。
良好的同伴關系有利于幼兒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幼兒與同伴的和諧關系是每個家長和教師的共同責任和心愿,然而從現(xiàn)實問題入手,幼兒同伴交往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具體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同伴交往中幼兒存在著攻擊性行為,主要表現(xiàn)為罵人、打人、踢人、搶別人的東西、損壞別人的活動成果等。攻擊性強的孩子非但不能滿足他們自身的需求,反而增添了許多不安全的因素。出于自我保護的本能,其他幼兒產(chǎn)生了回避、拒絕的心。
第二,孩子們活動時都喜歡和能力強的幼兒在一起,因為他們能促進活動向更高層次發(fā)展。能力差的孩子在活動中非但不能出謀劃策,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有時甚至顯得笨手笨腳,故此遭到同伴的“排斥”。
第三、在幼兒時期幼兒普遍存有愛美傾向。干凈、漂亮能迅速吸引對方,使交往的對方產(chǎn)生親近感。反之,如果幼兒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穿著不夠整潔,則遭到排斥。理。隨著道德感的發(fā)展,他們不喜歡和那些在他們看來“干壞事兒”的“壞孩子”玩。
二、開展適當?shù)幕顒?,培養(yǎng)交往能力
結(jié)合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點,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和提供豐富適宜的活動區(qū)域和玩具材料,支持孩子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學習,也可以鼓勵孩子帶自己喜歡的玩具或者圖書到幼兒園來與大家分享。同時結(jié)合游戲是滿足孩子身心發(fā)展需要,培養(yǎng)孩子與人交往的良好途徑這樣一個特點,讓孩子參加到游戲活動中來,孩子通過與伙伴在游戲中的互動交流,能很好對某些問題通過協(xié)商達成一致的共識,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孩子的合作交往能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是否善于交往,能否建立起與周圍人的和諧的關系對于孩子一生發(fā)展的影響越來越重要,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充分利用人、物、時空等各種因素充分調(diào)動孩子的各種感官,用多樣的方式激發(fā)孩子的交往興趣,發(fā)展孩子的交往能力,讓他們成長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1、把幼兒合作的培養(yǎng)貫穿于一日生活中
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幼兒一起游戲、學習的機會是很多的,例如:唱歌、玩玩具、畫畫、做游戲等,都可以為幼兒提供合作的機會。作為教師,不要放過每一次讓幼兒合作的機會,要有意識地為幼兒創(chuàng)造和提供合作的機會。晨間和課間是幼兒自由活動的時間,在吃中飯時,學生自己動手,會吃得非常高興,上學、放學家長的接送等,只要我們有機會,就可以適當?shù)囊龑?,將它變成幼兒培養(yǎng)交往能力的機會。
2、幫助幼兒學會交往的技能
不僅家長在生活中要有意識地幫助幼兒,老師也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幫助幼兒學習交往的技能。我們首先要引導幼兒學會合適的表達方式。比如怎樣與人商量、怎樣拒絕別人、怎樣讓別人理解自己的想法等等。其次,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尊重別人、禮貌交往的意識與習慣。比如遇見老師要說老師好;借別人的東西不能不聲不響,用完說謝謝;得到別人幫助,也要說謝謝;不小心犯了錯,要學會說對不起。這些都是些日常用語的使用,但小語言有大作用,要使幼兒學會合理的使用文明用語。細節(jié)小事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幼兒的交往。
實際上,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在提高幼兒的人際交往的過程中,都要注意一件事情:使幼兒始終存在著良好的興趣。興趣是推動幼兒探索和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nèi)部動力。教育學家烏申斯基也說:“沒有興趣地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幼兒探求真理的欲望?!闭湟暫⒆拥暮闷嫘?,讓幼兒感覺到與人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激發(fā)幼兒想嘗試與人合作的欲望。只要他們對人際交往存在著興趣,幼兒自己也會努力的提高自己的能力。
總之,人際交往能力是幼兒未來發(fā)展、成長必不可少的一種能力,我們要提高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但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只憑說教就能達到目的的。只有家長和教師都保持一顆真誠熱情的心,運用各種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堅持不懈地對幼兒進行培養(yǎng),我們才會成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