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宇艷
【摘要】 目的 探討和研究護理干預在減輕新生兒黃疸中的應(yīng)用價值和意義。方法 80例新生兒黃疸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通過抽簽的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 每組40例。兩組患兒均按照常規(guī)措施進行治療, 其中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措施, 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措施基礎(chǔ)上接受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及觀察指標。結(jié)果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黃疸持續(xù)時間、黃疸消退時間、黃疸指數(shù)(5.25±1.24)d、(8.35±1.12)d、(129.4±11.3)μmol/L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7.84±1.44)d、(12.27±2.77)d、(181.6±13.7)μmol/L,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黃疸新生兒在治療期間接受護理干預措施, 不僅能夠提高治療效果, 而且能夠縮短黃疸持續(xù)時間, 改善患兒臨床癥狀, 效果顯著, 值得推廣。
【關(guān)鍵詞】 新生兒黃疸;護理干預;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6.093
Observation on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reducing neonatal jaundice HUANG Yu-yan. Huiyang District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Huizhou 516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and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reducing neonatal jaundice. Methods A total of 80 children with jaundice as study subjects were divided by lottery metho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nursing.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treatment effect and observation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s 95.00% than 75.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jaundice duration, jaundice subsided time and jaundice index as (5.25±1.24) d, (8.35±1.12) d and (129.4±11.3) μmol/L, which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7.84±1.44) d, (12.27±2.77) d and (181.6±13.7) μmol/L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for neonatal jaundice during treatment provides remarkable effect, and it not only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but also can shorten the duration of jaundice,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children. It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Neonatal jaundice;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icacy
新生兒黃疸屬于兒科發(fā)生率較高的新生兒疾病之一, 臨床又稱其為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 多是由于患兒體內(nèi)膽紅素異常積累導致, 主要以皮膚、黏膜以及鞏膜黃染為主, 如果不能及時給予合理有效的治療, 很容易引發(fā)腦性癱瘓、智能障礙等后遺癥的發(fā)生, 對患兒的生活質(zhì)量造成嚴重影響, 嚴重時危及患兒的生命安全[1]。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措施很多, 臨床上光照療法、藥物療法以及換血療法應(yīng)用最為廣泛, 雖然能夠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 但是大量臨床實踐證實, 在及時有效治療的基礎(chǔ)上輔以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 能夠進一步提高療效, 減輕患兒痛苦。為了提高護理質(zhì)量、減輕黃疸患兒痛苦, 本院對2016年1~12月治療的40例新生兒黃疸患兒在常規(guī)護理措施基礎(chǔ)上輔以護理干預措施, 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F(xiàn)將結(jié)果總結(jié)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根據(jù)隨機原則的要求從2016年1~12月在本院治療的新生兒黃疸患兒中選取80例作為研究對象, 入組的患兒均滿足最新版《實用新生兒學》中擬定的新生兒黃疸的診斷標準, 臨床癥狀典型并且排除生理性黃疸、新生兒肝炎以及臍部感染等鑒別性疾病。通過抽簽的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 每組40例。試驗組患兒中男27例, 女13例;endprint
患兒出生時間2~24 d, 平均出生時間(15.2±3.0)d;新生兒體質(zhì)量2.4~4.2 kg, 平均體質(zhì)量(3.2±0.6)kg;生產(chǎn)方式:剖宮產(chǎn)20例, 順產(chǎn)20例。對照組患兒中男28例, 女12例;患兒出生時間1~25 d, 平均出生時間 (15.3±3.2)d;新生兒體質(zhì)量2.3~4.5 kg, 平均體質(zhì)量(3.3±0.7)kg;生產(chǎn)方式:剖宮產(chǎn)21例, 順產(chǎn)19例。此次研究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討論且患兒家屬表示理解并簽訂知情同意書。兩組患兒年齡、性別、體質(zhì)量、生產(chǎn)方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入組的所有患兒均按照常規(guī)措施進行治療, 如加強保暖、營養(yǎng)支持及對癥治療、光療等。其中對照組患兒接受常規(guī)護理措施, 如護理人員定期觀察和記錄患兒基礎(chǔ)生命指標變化情況, 做好病房、體位等方面的護理, 調(diào)整藍光箱至合適溫度等。而試驗組患兒則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chǔ)上輔以護理干預措施, 具體為:①做好病情觀察和記錄, 加強護理措施:密切記錄患兒各生命指標變化情況, 了解患兒治療期間是否出現(xiàn)精神不振、嗜睡、吸允困難等情況, 詳細記錄患兒黃疸發(fā)生的時間、臨床癥狀以及治療后黃疸改善情況。
②加強撫觸護理:新生兒出生后當天即可接受腹部、背部的撫觸或者全身撫觸, 上午和下午各1次, 每次撫觸時間控制在15 min左右, 撫觸按照由上而下的順序進行, 時間以進食后60 min為宜。撫觸者要保持心態(tài)平和, 撫觸力度要適宜, 盡量保持輕柔, 撫觸期間要密切觀察患兒的反應(yīng), 如不適則應(yīng)及時停止。③做好腸道護理:為了促進患兒胎糞排出可給予擴肛或者使用溫鹽水灌腸, 其中36 h內(nèi)出生的患兒以擴肛為主, 應(yīng)用無菌橡膠尿管插入患兒肛門2.5 cm左右輕輕轉(zhuǎn)動10 min左右。對于擴肛失敗的患兒可選用生理鹽水灌腸1周左右。無論采取哪種措施, 都要注意保持患兒臀部的清潔和干爽, 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④加強光療護理:選用藍光治療的患兒必須具有光療指征, 且護理人員熟練掌握應(yīng)用方法和注意事項。治療前詳細評估患兒病情并向患兒家屬講解光療的意義以及治療期間可能出現(xiàn)的副反應(yīng), 爭取患兒家屬對治療和護理的配合。治療時為患兒佩戴黑布眼罩, 應(yīng)用尿布遮蓋會陰以及肛門等部位, 暴露其余部位, 增加光照面積。光療期間要定時測量體溫并及時調(diào)整箱溫, 記錄患兒治療期間大小便的次數(shù)以及性狀, 定時為患兒翻身。⑤加強健康宣教:通過各種形式對患兒家屬進行健康教育, 讓其了解新生兒黃疸的特點、護理要點等, 指導患兒家長能夠正確的護理患兒, 爭取患兒家長配合治療和護理。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療效判定標準[2]:顯效:經(jīng)過6 d的治療患兒黃疸癥狀完全消失, 能夠正常的吃奶和睡覺, 實驗室檢測血清膽紅素含量<119.7 μmol/L;有效:經(jīng)過6 d的治療患兒全身黃疸癥狀基本消失, 臨床癥狀較前有所減輕, 實驗室檢測血清膽紅素含量119.7~171.0 μmol/L;無效:經(jīng)過6 d的治療患兒黃疸癥狀未見緩解, 部分患兒病情加重??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詳細記錄兩組患兒黃疸持續(xù)時間、黃疸消退時間、黃疸指數(shù)變化情況, 并用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 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對比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5.00%,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各觀察指標對比 試驗組黃疸持續(xù)時間、黃疸消退時間、黃疸指數(shù)(5.25±1.24)d、(8.35±1.12)d、(129.4±
11.3)μmol/L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7.84±1.44)d、(12.27±2.77)d、(181.6±
13.7)μmol/L,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新生兒黃疸在兒科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 和患兒體內(nèi)的血清膽紅素異常蓄積有關(guān), 如果不給予有效的治療, 不僅會損傷患兒的智力、聽力以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 嚴重時危及患兒的生命安全。此次研究顯示試驗組和對照組都能取得良好的護理效果, 但與對照組比較, 試驗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以及各觀察指標明顯占據(jù)優(yōu)勢, 這說明在相同的治療措施基礎(chǔ)上實施護理干預, 有助于提高療效, 這和多數(shù)研究[3, 4]數(shù)據(jù)相一致。實施護理干預, 既有利于密切觀察患兒病情, 了解患兒黃染位置、范圍以及深度, 通過評估患兒膽紅素含量預判患兒病情轉(zhuǎn)歸[5-8]。通過對患兒進行撫觸護理, 有助于患兒迷走神經(jīng)興奮性的提高, 促進消化和吸收食物, 利于胎糞的排出, 同時對新生兒的生長發(fā)育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利于新生兒身心健康;加強藍光治療護理, 有助于觀察患兒治療期間病情變化, 及時調(diào)整治療措施, 促進患兒病情康復[4, 9, 10]。
總之, 黃疸新生兒在治療期間接受護理干預措施, 既有利于療效的提高, 又可以改善患兒臨床癥狀, 效果顯著,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唐春梅. 新生兒黃疸藍光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yīng)探討.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5, 13(33):138-140.
[2] 林琳. 兩種藍光照射方式治療新生兒黃疸的效果分析及護理.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5(24):246-247.
[3] 施旭紅, 林海芳. 護理干預在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治療中的應(yīng)用效果.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13, 19(30):3762-3763.
[4] 李敏. 新生兒黃疸藍光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yīng)分析.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6, 16(22):184-185.
[5] 李紅梅, 鄭軍廷, 劉志前, 等. 早期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的影響. 中國婦幼保健, 2010, 25(13):1882-1883.
[6] 孔艷霞. 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治療效果及黃疸指數(shù)的影響.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3, 10(6):168.
[7] 陳永紅, 童建明. 早期護理干預在新生兒黃疸治療中的應(yīng)用及療效分析. 全科護理, 2012, 10(2):99-100.
[8] 王玉萍. 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的影響. 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3, 27(33):240-242.
[9] 商廣芝, 李松, 洪麗娟. 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的影響. 齊魯護理雜志, 2011, 17(22):32-33.
[10] 劉紅艷. 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在新生兒黃疸中的應(yīng)用. 齊魯護理雜志, 2011, 17(28):25-26.
[收稿日期:2017-08-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