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利娜
(濮陽市婦幼保健院,河南 濮陽 457000)
手足口病在兒童群體中的發(fā)病率非常高,臨床也稱之為發(fā)疹性水皰性口腔炎,致病菌主要有兩種[1]:一種是腸道病毒71、另一種是柯薩奇病毒A16,尤其是5歲以下的兒童,更容易換手足口病,患兒的手部、足部、口腔出現(xiàn)黏膜皰疹或者皰疹,一旦破潰便會形成潰瘍,誘發(fā)一系列并發(fā)癥,比如心肌炎、無菌性腦膜炎、肺水腫等,甚至危及生命。流行病學數據顯示[2]:小兒手足口病的發(fā)病率隨著空氣污染、環(huán)境污染的日益嚴重而不斷上升,表現(xiàn)為群體性發(fā)病特點。如今,臨床針對小兒手足口病的治療方案已經日趨完善和成熟,多種藥物應用于臨床,但療效并不穩(wěn)定,因此考慮與護理干預有關。鑒于此,我科在對患兒實施綜合護理的基礎上,聯(lián)合健康教育,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我院兒科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兒11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通過血常規(guī)、影像學檢查予以確診;入院前,患兒未接受其他藥物治療,同時研究內容獲得患兒家屬的認可與接受。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55例,其中,對照組男31例、女24例,年齡1~9歲,平均年齡(4.23±1.07)歲;觀察組男33例、女22例,年齡2~8歲,平均年齡(4.15±0.96)歲。兩組手足口病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所有入組患兒全部接受常規(guī)治療(靜脈滴注利黃芪注射液、喜炎平、利巴韋林+營養(yǎng)支持)與常規(guī)護理(病情觀察、指標監(jiān)測、對癥處理)。另予以觀察組患兒以下護理干預:
1.2.1 綜合護理
①口腔護理:餐前、餐后使用淡鹽水漱口,如果患兒年幼,未學會漱口,或者有口腔皰疹,可口含康復新液。
②飲食干預:手足口病會影響患兒的消化功能,因口腔潰瘍,患兒的食欲減退,因此,日常飲食應以溫和、無刺激的流質食物為主,禁食冷、酸、硬、冷、辣等食物。在飲食清淡的基礎上,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和維生素,可通過調色促進患兒的食欲,叮囑家屬多給患兒喝水,飲用適量的淡鹽水能夠調節(jié)水電解質平衡[3]。
③皮膚護理:使用阿昔洛韋軟膏涂抹在皰疹部位,叮囑家屬照護好患兒;用餐前擦掉藥物,以免患兒誤食。保持床單被褥、皮疹四周皮膚的干凈和干燥,幫助患兒修剪指甲,以免抓撓皮膚導致潰瘍。加強臀部皮膚的護理,為避免紅臀現(xiàn)象,盡可能不使用紙尿褲。
1.2.2 健康教育
通過張貼警示語、發(fā)放健康手冊、設置宣傳欄、組織講座和交流會等方式對家屬實施健康教育,講解小兒手足口病的發(fā)生原因、預防措施、治療方案、臨床癥狀、飲食和生活中的注意事項等。讓家屬明白,手足口病并不是終身性的免疫疾病[4],只要加強個人衛(wèi)生,增強體育鍛煉,完全可以避免患病。叮囑家屬營造通風、整潔的室內環(huán)境,加強患兒的飲食營養(yǎng)。1.3 觀察指標
將患兒的手足口病治愈時間、皮疹消退時間作為療效判定標準:①顯效:患兒的皮疹在3 d內消退、連續(xù)3 d體溫正常、7 d內痊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②有效:5 d內,患兒的皮疹消退,連續(xù)3 d測量體溫均正常,11 d內痊愈,大部分臨床癥狀消失。③無效:患兒的臨床癥狀沒有任何改善甚至更加嚴重,伴有神經功能障礙和抽搐等并發(fā)癥,體溫持續(xù)異常??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兒的療效比較:觀察組中,38例顯效、15例有效、2例無效,總有效率96.36%;對照組顯效、有效、無效分別有23例、22例、10例,總有效率81.8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聯(lián)合健康教育能夠促進手足口病患兒盡快康復,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