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東
【摘 要】素描作為造型藝術的基礎,在高等美術教育體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當代藝術思潮的影響下,國內一些高校的美術專業(yè)基礎素描體系較為混亂。俄羅斯素描體系十分成熟完善,有許多方面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學習。
【關鍵詞】基礎素描體系;寫實性;俄羅斯素描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3-0119-02
如今開設美術專業(yè)的高等院校越來越多,尤其是綜合性大學,幾乎都成立了美術學院或者藝術設計學院。由于沒有美術專業(yè)的教學傳統(tǒng),部分院校在專業(yè)課程建設體系方面十分混亂,尤其是在基礎素描訓練體系方面。不少綜合大學美術專業(yè)素描教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卻不敢稱之為“系統(tǒng)”。專業(yè)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質往往十分過硬,且都有自己的藝術觀點和教學主張,學生也因此能學習到不同的藝術技能和藝術觀點。但恰恰如此,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常感到茫然,尤其是教師之間的教學主張不同甚至相沖突時,學生無所適從。于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在一個課程里,學生在一位教師的教學中剛有了一些體會,該教師的課程結束了,換了另一位教師以另一種方式授課,其要求和主張完全不一樣,學生們不得不重新適應,尋找感覺,有了感覺又結束了。如此反復,大學生涯結束了。
眾所周知,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1],它關系到所有造型藝術的諸多因素。因此,談造型藝術的訓練問題,首先應該從素描訓練體系開始。
我國素描體系的建立主要有兩個階段,一是在國民時期由徐悲鴻等人引入的法國古典主義素描體系。二是在20世紀50年代,我國全面移植俄羅斯素描體系,該體系逐漸在我國占據(jù)主導地位,并延續(xù)至今。
一、某些院校素描體系混亂的原因
我國美術教育引用俄羅斯素描體系已有數(shù)十年。該體系為我國美術人才教育培養(yǎng)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事實證明,該體系是非常適合我國美術教育體系的。但近幾年一些美術院校出現(xiàn)了素描教學體系混亂不系統(tǒng)的問題,尤其是一些新興的美術院校。造成這種情況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現(xiàn)代藝術思潮的大量涌入,使學生對傳統(tǒng)的寫實性的素描教學模式有所抵制,抵制任課教師的上課方式,使教師不得不聽之任之。
第二,一些教師對傳統(tǒng)的寫實素描的作用產生懷疑,特別是一些青年教師,因為年齡和學生相仿,更具親和力,自身的態(tài)度更容易影響到學生。
第三,部分學生有著所謂“揚長避短”的心理。由于大學美術專業(yè)教學和高考前的美術培訓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有著巨大的不同,一些學生由于專業(yè)基礎不太好,加之對大學教學形式不適應,在專業(yè)學習上感到十分吃力,落后于其他同學,產生了失落感,當新的教學體系出現(xiàn)時,往往傳統(tǒng)的專業(yè)基礎要求較低,他們很自然迎合上去。
以上幾個原因使得改變現(xiàn)行的素描體系的聲音越來越多。那么存在于中國美術院校數(shù)十年的素描體系到底要不要改,怎么改?筆者認為,素描體系改革毫無疑問是必要的,但怎么改值得討論。
二、我國美術教學體系與國外教學體系的不同——學生方面的比較
教育模式的設立應該根據(jù)學生自身素質和專業(yè)水平,也就是說,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yè)基礎決定教師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2]現(xiàn)在越來越提倡素質教育,許多學者主張全面引進西方當代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的主張在理論上是沒有問題的,但在我國特殊的教育環(huán)境下,真正實踐起來卻有許多顧慮。
首先,中西方學生基礎素質不同。目前不少美術繪畫專業(yè)學生一提到美術素質教育,就很自然否定傳統(tǒng)的寫實主義素描訓練體系,主張以一種全新的、非具象的訓練體系來代替。無疑,這能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有的教師只是簡單了解了一些國外美術院校的教學情況,便主張全盤引入他們的教學模式,這似乎無可厚非,因為西方的美術教學模式確實在開拓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方面要好于我國現(xiàn)行的模式。問題在于,我國大部分美術專業(yè)學生入學前的藝術素質,包括審美水平、創(chuàng)造性、自我的藝術個性等,是大大不如西方學生的,這是由于我國的應試教育體系,將美術學生本該具備的超凡藝術想象力和豐富的自我藝術個性早早扼殺掉了。人的能力培養(yǎng)是有階段性的,有的能力錯過了黃金培養(yǎng)期,其后不管怎么努力,都很難達到理想境界。而且往往是事倍功半[3],因此,我們不可能也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教學模式。
其次,國內外學生入學目的不同。據(jù)最近一份調查顯示,我國美術專業(yè)考生中大約有80% 的人承認自己報考美術專業(yè)并非出于對美術的喜愛,可以說不是真正熱愛美術,熱愛自己的專業(yè),只是為了以后的就業(yè)出路著想,或者純粹是為了能考上大學而已。因為美術專業(yè)文化錄取分數(shù)線較其他專業(yè)低許多,專業(yè)考試又有一定的程式,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每年美術專業(yè)招生數(shù)量愈來愈多,所以考生只要集中培訓一段時間,專業(yè)考試基本上都可以過關。而多數(shù)美術學生的文化水平根本無法考上非藝術類專業(yè),重點大學更是無法企及。由此可見,在入學目的方面中西方國家學生就有著本質的不同。
據(jù)了解,西方美術專業(yè)學生,尤其是純藝術專業(yè)的學生,入校學純藝術,往往是真心出于對藝術的愛好,出于對藝術興趣的培養(yǎng)。他們畢業(yè)后,往往不直接從事藝術工作,不以此謀生,所以能很好地保持輕松愉悅的學習狀態(tài)。而我國美術專業(yè)學生中的很多人入學后,文化底子薄弱,專業(yè)也一般(因為很多都是美術高考培訓班集中訓練出來的),加上考慮畢業(yè)后的就業(yè)問題等,無法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
所以,在中國特有的教育環(huán)境下,學生從小接受應試教育,思維習慣長期固定在“怎么做”,至于“怎么想”很少去想。因此國內美術院校的教學體系,現(xiàn)在還不宜過分改變,特別是針對低年級學生。如果教學模式突然變換,學生可能會茫然不知所措。
因此,由于缺乏對我國教育的基本認識,一些教師為了改變學生的傳統(tǒng)思維習慣和定型的繪畫表現(xiàn)方式,不斷打散教學模式,這種意圖和目的值得肯定,對學生的思維拓展也有一定幫助。但方法不得當,或者為變而變,有時反而起到負面效果。
三、素描教學體系的教學重點及教學難度應有所認定
首先,素描教學的重點應該以人物造型為主。縱觀世界美術史,從遠古時期的阿爾塔米拉山洞的原始壁畫,到如今紛繁多彩的當代藝術,無不是以“人”作為最重要的描繪對象,也就是說,人物題材的美術作品永遠是美術史最重要、最核心的內容。風景、靜物、花鳥等題材只是作為配角存在于美術史中。因此,筆者認為,美術院校的繪畫訓練,特別是專業(yè)素描訓練應該先培養(yǎng)學生的造型能力,尤其是人物造型能力,打下扎實的造型基礎后,再進行更多元的藝術追求。
其次,素描造型能力的訓練難度要有所認定,特別是在人物造型要求上,應該將寫實人物造型作為主要能力來培養(yǎng)。在當今藝術多元化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非具象的藝術風格涌現(xiàn),甚至抽象性、觀念性的藝術流派層出不窮,如“波普藝術”“達達主義”等。許多當代藝術流派甚至放棄了架上繪畫,被譽為當代藝術鼻祖的杜尚就曾將一只小便池不加任何修飾地陳列在美術館,作為藝術品展出。在世界藝術觀念流派風起云涌的今天,作為傳統(tǒng)的具象寫實性繪畫不可避免地受到?jīng)_擊和影響,風格也逐漸多樣,出現(xiàn)了諸如造型卡通化、稚拙化等的繪畫樣式,這種現(xiàn)象在某種程度上嚴重誤導了青年學生甚至誤導了一些青年教師,他們在教學中開始偏離傳統(tǒng)寫實素描的教學模式,減弱寫實素描的訓練難度,取而代之的是提倡人物變形化、抽象化的訓練,提倡所謂的個性化教育。如有的青年教師受到西方立體主義繪畫的影響,在人物素描寫生課上要求學生把模特形象進行幾何變形,將人物的臉部五官基本忽略,卻不知素描寫生人物的臉部和手是最重要也是最需要深入刻畫的部位。當然,這樣的練習作為一種補充訓練來調節(jié)學生的興趣是無可厚非的。寫實性人物素描是我國美術界公認的檢測素描造型難度的標準,因為人們對變形抽象性的認知有很大差異,但人們往往對人物造型要求特別苛刻。因此筆者認為,應該以寫實性人物造型作為素描訓練的主要內容和能力培養(yǎng)。
四、素描教學改進的一些措施
我們現(xiàn)行的素描訓練體系仍然是俄羅斯素描體系。該體系作為寫實主義素描代表性體系,歷經(jīng)數(shù)百年的發(fā)展,已經(jīng)相當成熟完善,其科學的、嚴謹?shù)?、循序漸進的造型訓練方法,是其他素描派系無法取代的。盡管我國美術教育界引進該體系有數(shù)十年了,但筆者認為,該體系依然有許多方面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學習。比如在基礎技法訓練方面,該體系就有不少細節(jié)值得借鑒。在素描上色方面,我國美術院校多用鉛筆或炭筆來排線條上色,而俄羅斯素描體系中有著更為豐富的上色技法,例如用輥子上色、用毛筆上色、用炭棒直接蹭在畫面上色、用可以掛色粉的工具上色等。[4]由于不同的上色方法,大大縮短了涂調的時間,使得作畫的步驟發(fā)生變化:先用線打輪廓,再從暗部開始一層層深入的步驟被打破了,畫素描的過程便成了加加減減的過程。這樣的訓練對素描的傳統(tǒng)意識的轉變也有所幫助。還有,國內對素描技法認識有一個誤區(qū),認為素描沒有肌理筆觸的效果,認為這些方法是油畫、水粉、水彩等架上繪畫的特有手段。但是在俄羅斯的素描教學體系中,素描技法訓練可以將許多油畫、水彩等的技法融入其中。比如水彩技法中的濕性效果,油畫技法中一些筆觸效果可以通過素描技法來反映和表現(xiàn)。這樣的訓練有助于對素描的學習,也有助于更好掌握油畫技法,可以使素描技法和色彩技法的學習相輔相成,相互依托。
這一切,我們都可以學習借鑒。
參考文獻:
[1]張廣才.徐悲鴻素描教學探微[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2(3).
[2]鐘長清.素描教學思考[J].美苑,1999(6).
[3]孫韜.俄羅斯素描材料與技法[J].美術研究,2000(2).
[4]孫韜,葉南.列瓦回望[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