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萍
(福建省永春縣林業(yè)局,福建 泉州 362600)
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e)是我國南方地區(qū)主要的造林樹種,也是我省山區(qū)普遍栽種的樹種,由于杉木生長較快,干形通直,而且用途又比較廣泛,因此,杉木無論在閩西北山區(qū)還是在閩南丘陵山地都有大面積的人工種植[1]。雖然杉木林有許多優(yōu)良的特性,但杉木林在經營中由于純林的模式且多代連栽,存在著林分結構簡單、抗病蟲害和抗火災能力弱、生產力下降和地力退化等問題[2]。開展杉木混交造林,尤其是杉木與闊葉樹混交是改善杉木人工林結構和改善群落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有力措施。楓香(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是金縷梅科楓香樹屬的落葉喬木樹種,耐干旱貧瘠,深根性,主根發(fā)達,抗風力和抗火災能力強[3]。為了探索杉木混交樹種,筆者在永春縣下洋鎮(zhèn)大榮村開展了杉木與楓香的混交試驗,從中篩選出較為合適的混交模式,為閩南丘陵山地杉木-楓香混交造林提供依據。
試驗點設在永春縣下洋鎮(zhèn)大榮村,25°39′ N,117°56′ E,氣候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 ℃,年均降水量1 800~2 000 mm,無霜期260 d左右,海拔470 m,坡度20°,土壤類型為紅壤,土層較厚。林下植被主要有桃金娘、狗脊、烏飯、胡枝子等。
2006年2月,在大榮村杉木林采伐跡地上進行杉木與楓香混交造林試驗,杉木與楓香混交的比例分為杉木∶楓香=7∶3和杉木∶楓香=9∶1兩種,混交方式采用插花混交,杉木純林作為對照。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3次重復,試驗小區(qū)沿上、中、下坡排列,每個坡位上設3塊試驗小區(qū)為一個區(qū)組,每個小區(qū)面積20 m×20 m。造林前進行整地,挖穴規(guī)格60 cm×40 cm×40 cm,造林株行距2 m×2 m,杉木和楓香苗木均為裸根苗,在2月份陰雨天種植。
2.2.1 試驗林管理及生長量調查 造林后頭3年連續(xù)進行除草松土,造林當年調查成活率和生長量,以后每年進行常規(guī)的保存率和生長量調查。2015年10月,對試驗林進行全面調查,分樹種每木檢尺,調查每株樹的高度和胸徑,統(tǒng)計平均值,計算單株材積,杉木單株材積V杉= 0.000 058 061 860D1.955 335 1H0.894 033 04,楓香單株材積V楓= 0.000 052 764 291D1.882 161 1H1.009 316 6,蓄積量=平均單株材積×保留株樹。
2.2.2 試驗林土壤調查 在試驗樣地中,按“S”形路線在每個樣地中設置4個土壤采樣點,挖土壤刨面,分0~20 cm、20~40 cm兩個土層,采用“環(huán)刀法”取土樣進行土壤物理性質測定,同時在每個土層分別用塑料袋取大約1 kg的土用于土壤化學性質的測定。土壤物理-化學性質測定方法見文獻[4]和文獻[5]。
通過對10年生的杉木-楓香混交林和杉木純林生長量調查,結果可知(表1),杉木-楓香混交林中杉木的生長量大于杉木純林。在混交比例為7∶3的杉木-楓香混交林中,杉木的平均樹高、平均胸徑和平均單株材積與杉木純林相比分別增加了30.0%、20.5%和95.2%;在混交比例為9∶1的杉木-楓香混交林中,杉木的平均樹高、平均胸徑和平均單株材積與杉木純林相比分別增加了17.1%、12.0%和46.6%。從林分蓄積量來看,杉木-楓香混交林的蓄積量大于杉木純林,其中混交比例為7∶3的杉木-楓香混交林其蓄積量與杉木純林相比增加了144.3%,混交比例為9∶1的杉木-楓香混交林其蓄積量與杉木純林相比增加了67.3%。經方差分析,杉木-楓香混交林中杉木與杉木純林的平均樹高、平均胸徑和平均單株材積存在顯著差異,杉木-楓香混交林與杉木純林的蓄積量存在極顯著的差異。可見,杉木與楓香混交促進了杉木的生長,這是由于楓香為落葉闊葉樹種,秋冬季豐富的落葉量及容易分解的特性使得楓香落葉中的營養(yǎng)物質回歸土壤,改善了土壤肥力,這樣對于杉木的生長起到較好的作用;另一個方面是杉木與楓香之間種間關系比較協(xié)調,混交林的結構較為合理,杉木生長的空間有充分的保證,這也為杉木的良好生長創(chuàng)造了條件。本試驗中,杉木與楓香按7∶3的比例混交,其效果優(yōu)于杉木與楓香按9∶1的比例混交。
表1 杉木-楓香混交林和杉木純林生長情況
注:FH=6.21*,F(xiàn)D=8.07*,F(xiàn)V=5.53*,F(xiàn)蓄積量=22.06**.F0.05(2,6)=5.14,F(xiàn)0.01(2,6)=10.9
經過對杉木-楓香混交林和杉木純林的林地進行土樣采集和測定,結果見表2、表3。
表2 杉木-楓香混交林和杉木純林土壤物理性質
從表2中看出,在土壤物理性質方面,杉木-楓香混交林土壤的容重小于杉木純林,而土壤孔隙度和通氣度大于杉木純林。例如在0~20 cm土層,混交比例為7∶3的杉木-楓香混交林土壤容重與杉木純林相比降低了8.8%,土壤總孔隙度和通氣度則分別增加了12.5%和22.7%;混交比例為9∶1的杉木-楓香混交林土壤容重與杉木純林相比降低了7.1%,土壤總孔隙度和通氣度則分別增加了8.0%和20.5%。說明杉木與楓香混交可以改善土壤結構,使土壤更加疏松透氣,這有利于林木根系的生長和伸展。
在土壤化學性質方面(表3),杉木與楓香混交后,土壤的養(yǎng)分包括有機質、速效磷和速效鉀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在0~20 cm的土層中,混交比例為7∶3的杉木-楓香混交林土壤中有機質、速效磷和速效鉀與杉木純林相比分別提高了20.6%、24.2%和23.2%;混交比例為9∶1的杉木-楓香混交林土壤中有機質、速效磷和速效鉀與杉木純林相比分別提高了11.8%、15.2%和9.0%。說明杉木與楓香混交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梢?,杉木與楓香混交即改善了土壤結構又提高了土壤肥力。這是由于楓香豐富的落葉及時分解,使營養(yǎng)物質回歸土壤,促進了土壤中各種動物和微生物活動,提高了土壤肥力。
表3 杉木-楓香混交林和杉木純林土壤化學性質
研究表明,杉木與楓香混交,一方面提高了杉木樹高、胸徑、材積和林分總蓄積量,另一方面改善了土壤結構,提高了土壤肥力。因此,杉木-楓香混交林是杉木林可持續(xù)經營的一種較為理想的模式,本試驗條件下,杉木與楓香按照7∶3的比例混交效果較好。
由于杉木純林及多代連續(xù)栽培存在的生態(tài)問題,生產上杉木造林逐漸由純林向混交林、復層林的模式轉變,以往杉木混交林多采取杉木與馬尾松混交,但由于近年來馬尾松松材線蟲病等發(fā)生,致使杉木與馬尾松混交造林逐漸減少,將來要提倡多營造杉木與闊葉樹的混交林,以改善人工林結構和生態(tài)環(huán)境。
[1] 俞新妥.杉木栽培學[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322-335
[2] 方奇.杉木連栽對土壤肥力及杉木生長影響[J].林業(yè)科學,1987,23(4):384-391
[3] 錢國欽.楓香杉木混交林生產力及生態(tài)特征[J].浙江林學院學報,2000,17(3):289-293
[4]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性狀[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7
[5] 張萬儒,許本彤.森林土壤定位研究方法[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