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守平,吳 廷
(遂寧市民康醫(yī)院,四川 遂寧 629000)
躁狂癥是情感性精神障礙的一種,情緒高漲、精神運動性異常興奮為其主要表現,有時甚至還會做出一些傷人傷己的行為,就算在接受治療時也會有反復發(fā)病的情況,導致患者治療依從性不高,讓治療難度加大,無法保證療效。所以,治療躁狂癥患者的關鍵就因將治療依從性提高。我院針對收治的60例躁狂癥患者施以整體護理,效果較好,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7年1月~12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躁狂癥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經護理委員會批準和患者家屬知情同意自愿,根據護理方法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兩組患者均符合我國躁狂癥診斷標準指南。其中,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30~60歲,平均年齡(45±4.6)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3±1.2)年;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32~62歲,平均年齡(47±5.4)歲,病程2~6年,平均病程(4±1.5)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以常規(guī)護理措施護理對照組患者,而觀察組患者則接受整體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 基礎護理。為患者創(chuàng)設良好的病房環(huán)境,房內主要主要為冷色調,簡單布置室內物品,讓患者的治療需能夠滿足,避免其做出一些傷人、毀物的行為。保證患者每日睡眠充足,若要必要可以鎮(zhèn)靜類藥物輔助,以幫助恢復患者體力,穩(wěn)定其病情。保持室內干凈衛(wèi)生,幫助患者洗漱、喂飯,定時喂水,防止患者過量飲食。
1.2.2 治療護理。醫(yī)護護理人員應耐心對待患者,將服藥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告知患者,并對精神衛(wèi)生知識展開大力宣傳,密切觀察患者服藥后有無不良反應發(fā)生,一旦發(fā)現需第一時間向主治醫(yī)生報告,以得到患者的理解和信任[1]。細化責任,向患者親自發(fā)放藥物,并對服藥過程進行監(jiān)督,防止發(fā)生藏藥行為而讓療效受到影響。在服用以碳酸鋰為代表的鋰鹽藥物時應選擇淡氯化鈉溶液送服,監(jiān)督患者多飲水,以加快排泄鋰離子,使不良反應得到緩解。
1.2.3 心理護理。就躁狂癥特點為患者做耐心解釋,告知其為何要采取約束與強制措施,打消患者的顧慮,使之對生活重新樹立信心。同時,也需對患者家屬加強心理疏導?;颊叩募膊〖茸尲覍俪惺芰司薮蠼洕摀?,同時也使他們面臨很大精神壓力,所以應耐心細致將病患家屬的思想工作做好,得到家屬的信任和支持,促進患者康復。
1.2.4 健康宣教。躁狂癥患者病情好轉后還是存在一定的復雜風險,所以應告誡患者和家屬一定要長期服藥,以對目前的治療效果進行鞏固,定期復診,按照病情發(fā)展及時對治療方式與藥物做出調整。對患者及其家屬展開健康宣教,使之對躁狂癥特點有所了解,以良好的心態(tài)與樂觀的情緒面對,同時重視康復期的精神衛(wèi)生工作,幫助患者將各類不良誘因規(guī)避,進行自我調控,使復發(fā)幾率降低,盡早回歸社會。
治療依從性分為兩種,即治療依從性佳與治療依從性。若患者嚴格遵醫(yī)囑服藥,用藥期間飲食規(guī)律,遠離煙酒即視為治療依從性佳,反之則是治療依從性不佳。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有17例患者依從性改善明顯,13例無改善,分別占到了56.6%與43.3%;而觀察組患者中有26例(86.6%)患者依從性有顯著改善,4例(13.3%)無改善,觀察組治療依從性改善情況明顯比對照組好,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躁狂癥上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精神疾病,情緒高漲、神運動興奮為該病的主要臨床表現。躁狂癥的特點時急性發(fā)病,一般在發(fā)病幾天后,患者的病情將會快速發(fā)展,而臨床常通過藥物對其進行控制,而大部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會出現治療依從性較差的問題。作為一種常見護理方式,整體護理的目標在于根據患者多個方面的需求,如精神、文化、社會、心理與生理等,對其實施最佳護理[2]。在此種護理模式下,其把患者作為一個整體,有效保證了護理的連續(xù)性。在躁狂癥護理中應用該種護理,既可有效促進治療效果的提高,也有助于患者治療依從性的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