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仁碧(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中醫(yī)院,四川 達州 635100)
糖尿病即身體生成長時間高血糖這一體現的代謝異常型病癥;高血壓即體循環(huán)血壓增高這一體現引發(fā)的相關綜合征,這兩類病癥通常發(fā)生在老年群體,患病率體現為逐步升高這一態(tài)勢,會一同生成,并且都是終生型病癥。現階段,臨床還不具備根治的方法,只有借助藥品控制疾病的進展;同時,這類病癥后階段伴隨并發(fā)癥逐漸增多,大多伴有心腦血管類病癥,比如腦梗死等,導致的結果極重,致殘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所以,臨床給患者施以相關治療的同時施以優(yōu)良的護理對策無可或缺,能夠促使病癥更快康復[1]。文章分析并摸索了整體護理對策運用到糖尿病、高血壓協同腦梗死老年患者中的療效,同時收獲了如下有關的成果。
選出2015年11月到2017年10月來醫(yī)院開展醫(yī)治的糖尿病、高血壓協同腦梗死老年患者116例,并參照具備區(qū)別的護理方法分為兩組。納入標準:全部患者都與2型糖尿病相應的診治規(guī)定相符;全部患者自身的血壓值變化與相應的檢測成果都與高血壓相關的診治規(guī)定相符;全部患者自身的臨床體現與頭部CT檢測成果都明確診治為腦梗死;本次試驗探究已經獲得了患者與親屬的同意。排除標準:排除伴隨了其余關鍵器質性臟器病變的一類患者;排除精神產生異常、無法很好地協同臨床方面的治療的一類患者。試驗組58例,男41例,女17例;年紀最大為87歲,最小為61歲,平均年齡(74±2.33)歲;患者的病期為2~10年,平均病期為(5.67±2.34)年;試驗組全部患者都施以總體護理對策。對照組58例,男36例,女22例;年紀最大為89歲,最小為62歲,平均年齡為(75±3.51)歲;患者病期為4~12年,平均病期為(8.31±4.72)年;對照組全部患者施以常規(guī)有關的護理。對比兩組患者年齡、病期與性別,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施以常規(guī)有關的護理,包括了科學施藥、匯編進食計劃、檢測身體狀況等,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施以常規(guī)有關護理這一前提之下施以總體護理對策,即:
觀測疾病狀況:醫(yī)護人員應增加對老年患者所處病房相應的巡視力度,特別是晚上,應注重觀測患者自身的血糖改變狀況。糖尿病、高血壓協同腦梗死患者通常會產生焦躁情緒,且自行增加了家庭壓力。所以,醫(yī)護人員在對其施以護理期間,應開展心理方面的護理,增多與患者開展交談與溝通,予以患者充分的關懷,并把握患者本身的心理狀況,立即開導患者。
進食方面的護理:對糖尿病、高血壓協同腦梗死患者施以治療的基本方式即匯編科學的進食規(guī)劃,即:①先掌握患者平時的進食習慣,給其匯編具備針對性且豐富的進食規(guī)劃,把握患者自身的進食規(guī)律,在既定的時間內進食;進食期間應降低攝取鹽的總量,每天應低于6 g;患者應盡量減少進食腌制食品;②因為腦梗死病癥大多在動脈硬化這一前提之下患病,所以,患者要盡量減少進食雞蛋黃、動物內臟與脂肪等富含膽固醇的一類食品,平時可以進食魚類、瘦肉、雞肉等;禁止進食動物脂肪,多進食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一類植物油,可以減少膽固醇含量,促使病癥康復;③因為許多腦梗死患者伴隨吞咽障礙的癥狀,須施以鼻飼,所以,應定時給患者施以身體需要的能量,從而控制疾病進展,調節(jié)代謝混亂,防止生成空腹低血糖或是進食過后高血糖一類狀況;④腦梗死患者大多長時間臥床,極易產生便秘,所以,患者應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品,可以減緩胃部排空,變換腸蠕動時長,減緩糖吸收速率;還可以減小胰島素、腸激素本身的放出,提升周邊組織對于胰島素本身的敏感程度,增強葡萄糖代謝。
檢測血壓:降壓這一治療即對糖尿病、高血壓協同腦梗死老年患者施以治療的關鍵對策?;颊咴谧≡哼^后,醫(yī)護人員對其本身的血壓開展動態(tài)檢測,檢測時長大于24 h;顧慮到維護老年患者本身的腎部功能,降壓這一治療普遍借助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用藥后注意觀察降壓效果及不良反應。根據血壓狀況調整用藥,將血壓盡量維持在正常范圍內。
檢測血糖:根據患者的血糖值情況施以定期檢測,觀測患者生成低血糖與否,腦部組織糖原貯量不多,通過血液攝入葡萄糖;腦部組織如果缺氧、缺糖與缺能量,腦組織逐漸喪失調節(jié)功能。若患者低血糖癥狀持續(xù)超過6 h,就會產生不可逆性腦組織受損,出現各類腦部后遺癥,產生神經功能受損現象。只要產生低血糖,應馬上暫停施藥,若癥狀不重,立即進食糖就行;若癥狀過重,就給其靜脈注入葡萄糖。
增強身體功能方面的訓練:臨床方面的調研說明,患者應盡快施以身體功能方面的訓練,若患者自身的疾病狀況回歸平穩(wěn),第二天就可以施以訓練。這一時期即患者活動功能恢復的關鍵時期,大多即為了防范并發(fā)癥。引領患者實施功能訓練期間,要秉持依序而行這一訓練準則,引領患者在病床內開展主動與被動型活動鍛煉。
心理方面的護理:糖尿病是終身型病癥,長時間的病期會讓患者生成焦躁、擔憂一類負性情緒;伴隨腦梗死過后,患者極易生成失語、偏癱、生活無法自理的狀況。所以,醫(yī)護人員應細致、全方位地告訴患者負性情緒會對病癥迅速康復帶來的干涉,并告訴患者維持積極向上的心理對待病癥。若患者生成失語,醫(yī)護人員就應引導患者借助簡易的啞語開展表述;另外,醫(yī)護人員要叮囑親屬給患者施以精神方面的扶持,激勵患者與病友增強交談,以提高患者治療疾病的主動性,勇敢對抗病癥。
記錄兩組患者通過護理過后的血壓、血糖控制水準,并記錄兩組患者通過護理過后的住院時長與神經功能總分等。
所有數據均借用了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通過護理過后的空腹血糖即(6.91±2.23)mmol/L,進食過后2 h血糖即(6.62±2.34)mmol/L,收縮壓即(125.46±6.27)mmHg,舒張壓即(84.90±3.61)mmHg;對照組患者通過護理過后的空腹血糖即(9.83±5.56)mmol/L,進食過后2 h血糖即(11.73±2.98)mmol/L,收縮壓即(142.77±9.45)mmHg,舒張壓即(93.46±4.57)mmHg;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P<0.05)。
試驗組患者通過護理過后的住院時長即(15.51±3.67)d;神經功能總分即(90.74±5.92)分;對照組患者通過護理過后的住院時長即(21.23±3.46)d;神經功能總分即(49.83±5.74)分;兩組比較,差異統(tǒng)計學的意義(P<0.05)。
近幾年,國內人口老齡化這一態(tài)勢逐步顯現出來,老年群體本身的身體健康被社會關注?,F階段,老年群體相關病癥的患病率極多[2]。老年群體病癥內高血壓與糖尿病即兩類關鍵的病癥,糖尿病本身具備終生性一類特征,高血壓能夠引發(fā)許多并發(fā)癥,腦梗死會讓患者自身的語言、活動一類功能生成障礙,讓患者本身治療的困難程度增加[3]。臨床不單會運用藥品施以治療,還會予以相關的護理對策,然而,長時間臨床方面的踐行就指出了,常規(guī)有關的護理對于患者自身的疾病狀況改良不多,所以,借助總體護理對策對患者開展護理,對患者自身的進食、心理與疾病狀況等施以護理,借助為患者講解病癥有關的常識,讓患者掌握相關知識,舒緩患者自身的心理負性情緒,控制患者的飲食,為患者匯編出有效且科學的進食規(guī)劃,每日對患者的血壓與血糖施以檢測,將血壓、血糖值維持在正常范圍,以便讓患者更快康復。
總而言之,整體護理對策運用到糖尿病、高血壓協同腦梗死老年患者中具備尤為明顯的成效,同時應在醫(yī)學領域內全方位推行與實踐。
[1] 劉冬梅,張佳淇,李勝玲.等.基于授權理論的家庭訪視護理對社區(qū)老年糖尿病患者積極度及家庭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3):719-721.
[2] 李寶軍,關小宏,朱艷蘭,等.綜合護理干預在1151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5,10(5):74-78.
[3] 呂素潔,齊艷紅,朱辰蕊.等.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7,20(8):97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