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青 淮海工學院 江蘇連云港 222000
宋媛 河海大學 江蘇南京 210098
自1998年開始,中國房地產業(yè)推行市場化改革,這使得房地產業(yè)得到快速發(fā)展,住房價格一路上漲。住房因其不可移動性具有了住居屬性之外的投資屬性,所以一般認為影響住房價格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區(qū)位、城鎮(zhèn)化、貨幣供給、土地供給等因素。很少有學者從社會結構的變化來解釋住房價格。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蓬勃發(fā)展,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深,我國女性地位也上升至了一個新的高度。一方面法律給予女性一系列的政策保護,另一方面女性受教育水平也在提高,使得女性的思想觀念得到轉變,經濟上也越發(fā)獨立。女性地位的提升同時導致了女性在婚戀市場的競爭優(yōu)勢,男性購買婚房導致房地產需求加大。女性地位的上升也導致了家庭結構的變小,與父母分開居住必然要求增加住房。
我國女性地位是否會對城市房價產生某種影響,目前國內尚未有學者做出相關的實證分析與研究。因此,本文嘗試將社會學與經濟學相結合,從一個新的視角探究影響房價的原因,即研究我國女性地位是否對房價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在我國,傳統(tǒng)“男主外,女主內”思想普遍。相比于男性而言,女性需要付出更多情感與精力維系家庭關系?;橐鲈谂孕闹械母拍罹陀辛烁钜粚拥囊饬x,進而產生筑巢心理。根據知名婚戀網站珍愛網2017年的抽樣調查,我國女性擇偶標準第一項是工作收入,家庭背景和性格匹配度次之。女性擇偶首先考慮到男性的經濟實力,而房屋作為一項附屬品,會讓其更加具有歸屬感與依賴感。
隨著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的事業(yè)在家庭中地位也逐漸上升,對于家庭置業(yè)這樣的重大決策具有相當的發(fā)言權。為了進一步驗證女性的筑巢心理以及其在家庭住房購買中的地位,筆者2017年6月隨機對113組家庭做了問卷調查。其中有58.41%的家庭近五年購買過住房;在所有購房人群中,對于購買住房的需求而言,有54.87%的家庭購買的是改善型住房,45.13%是剛性需求住房;在決定家庭住房購買方面,有53.98%的家庭購買決定權主要在女性,主要由男性做出購買決定的家庭占46.13%;在住房購買位置的選擇方面,有51.33%的家庭主要是由女性做出選擇,而48.67%的家庭主要是由男性做出選擇;從家庭收入主要來源方來看,有91.15%的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男性,僅有8.85%的家庭收入主要來源是女性。調查顯示表明,雖然大部分家庭主要收入是來自于男性,但是53.98%的購房決策是由女性做出,在家庭重大決策問題上,女性已經和男性擁有了相等的地位、話語權略大。
長期存在于我國的男女比例失衡現(xiàn)象使得男性在婚姻市場上的競爭不斷增強,很多男性尋找不到配偶,這更加凸顯了女性在婚姻市場上的地位日益增加。男性為了使得自己更富有競爭力,需要不斷地增加自己的價值。因此能夠負擔得起住房的男性便在婚姻市場上更勝一籌,婚房剛需的形成已成為社會的一大熱點話題。有趣的是,經濟學界出現(xiàn)了一個新名詞——“丈母娘經濟”,而它作為住房剛需的代名詞,其作用更是不能忽視的。
當今社會,國家為女性提供了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優(yōu)秀的女性不僅可以與男性在工作能力上競爭,在資本積累上也做到不斷加強,女性在置業(yè)方面的權利與能力不斷擴大。很多獨立購房的單身女性大多是具有高學歷、高收入的。分析其購房的原因主要有三類:第一類女性一般在大城市,有自己的存款或有父母支持首付,將投資住房作為一種理財行為。第二類為晚婚女性。由于社會不斷進步發(fā)展,很多女性擁有較高收入,在擇偶方面更側重的不是經濟實力而是志趣相投,造成婚姻達成的困難,推遲結婚沒有置業(yè)可能會造成通貨膨脹減少資本,因此越來越多的遲婚女性考慮置業(yè)等待合適男性。第三類單身女性是結婚后離異。從2003年開始,我國連續(xù)13年離婚率上升,女性地位的提升使得女性更容易結束一段關系不良好的婚姻,離異女性越來越多。城市中這樣的女性往往具有經濟實力購買一套物業(yè)供自己居住。
女性地位由許多方面決定,如法律保護水平、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等,但鑒于數據可得性以及可測量性,本文選用性別比和受教育程度描述女性地位,受教育程度越高地位越高,男女比例越高,女性地位越高,這也與我們的感受相同。
由于傳統(tǒng)的“重男輕女”、“傳宗接代”等觀念對國人產生影響頗深,我國每年新出生的男嬰普遍多于女嬰,2005年新生兒男女比例更是高達118.59,而國際正常值通常為102至107。如圖1顯示,我國性別比近幾年來都保持105以上,多年偏離正常值。男多女少導致男性在婚戀市場壓力更大。
圖1 我國出生人口及總人口性別比
隨著中國經濟發(fā)展,女性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且在校女學生人數和以往相比,增長幅度大大提升。圖2顯示,從95世婦會這一時期開始,我國女性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和比例逐年提高。2008年之后,普通本、專科學生中女性所占比例已經穩(wěn)定在50%左右。自1990年以來,中國普通高校本科及??频呐髮W生人數逐年遞增,更加明顯的是,我國在校女碩士生人數出現(xiàn)了與之相似的增加。自2011年起,在校碩士生人數中有一半以上是女性,人數超過男性,在校女博士的數量也實現(xiàn)了數量上的絕對增長,比例從1995年的15.5%到2014年的36.9%。
圖2 我國在校本、專科女生人數所占比例
雖然女性地位由許多方面決定,但鑒于數據可得性以及可測量性,本文選用2015年的性別比和受教育程度給予打分,為了對女性地位進行描述對比,使用公式:
高等學歷包含大專、本科和研究生,占6歲以上人口比例,該公式將性別比和學歷比的差距程度很好的分散開來,不影響前后的位置, 見表1。
表1 我國主要省份和地區(qū)2015年女性地位描述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經濟發(fā)達的北京、天津、上海、廣東女性地位較高,這也正符合優(yōu)秀的女性向大城市集中的特點。比較特別的是,富裕的江蘇、浙江省女性地位并沒有明顯的高。
女性地位與城市住房價格的關系,使用XY散點圖描述可以看出,房價隨著女性地位的升高而升高。
圖3 2015年我國房價與女性地位關系圖
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計,P = 188.78x +1845,R2= 0.4707,從主要省份的數據上來看,女性地位的升高的確與住房價格呈現(xiàn)正相關關系。因為我國城市經濟發(fā)展水平差距比較大,上海、北京,這樣的超級大城市與一般省份在一個樣本中會影響結果。因此,我們把我國的省份和城市按照GDP大小分成經濟發(fā)達地區(qū)、中等發(fā)達地區(qū)和欠發(fā)達地區(qū)。得出以下結果:
我國發(fā)達地區(qū)住房價格與女性地位呈現(xiàn)較為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女性地位對住房價格的影響較大。中等發(fā)達地區(qū)較多,女性地位對于住房價格呈現(xiàn)正相關關系,但其影響較弱。其女性地位的分布較為分散,與人均GDP關系弱。
從前文三個公式可以看出,住房價格與女性地位是正相關關系,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關系更明顯,而經濟不發(fā)達地區(qū)斜率較小,關系不明顯。由于人口普查不是每年進行,因此無法進行相應的時間序列分析。
通過實證分析,女性地位與城市住房價格是具有正相關關系的,尤其在大城市更加明顯,中等發(fā)達城市沒有發(fā)達地區(qū)顯著。這比較符合現(xiàn)實情況,大城市往往是人口流入城市,大量精英女性流入,使得女性地位較高,增加了購房需求從而影響住房價格。這對我國在調節(jié)住房市場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隨著女性地位的改變,城市應提供更多符合女性要求的住房。比如,有政府出臺政策根據家庭結構人數控制不同面積房屋的供給量。
影響房價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從一個新的視角去研究影響房價的原因,并利用實證分析的方法,得出我國女性地位與房價是有正相關的關系。男女比例偏高使得婚姻市場競爭加劇,因而加劇了房價的上漲。女性受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自我的經濟能力不斷加強,能夠獨立的去購買住房,不斷增加對房屋的多樣化需求,女性地位的提升加大了城市住房的需求。本文通過理論和實證分析,證明了女性地位提升對住房價格具有推動作用,從社會學角度解釋了房價,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同時本文還存在以下不足:首先,由于對女性地位的衡量指標的多樣性,性別比例與女性受普通高等教育普及率不能作為衡量女性地位的全部依據,女性收入水平、女性就業(yè)率、女性參政率等等也是衡量女性地位的其他指標,但由于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并沒有全部的將其收集。其次,女性地位與房價應該不是一個簡單的線性關系,隨著女性地位達到一個穩(wěn)定水平,房價還會受到其他因素影響,同時本文使用的房價并沒有剔除貨幣的影響。第三,因為男性人口持續(xù)增加可能會使出生率下降,最后住房總需求會下降。
[1]BeckerGS.A theory of marriage[M]//Economicsofthefamily:Marriage,children,a nd human capital.UMI,1974:299-351.
[2]Bhaskar V,Hopkins E.Marriage as a Rat Race:Noisy Pre-Marital Investments with Assortative Matching[J].2011.
[3]劉學良,吳璟,鄧永恒.人口沖擊、婚姻和住房市場[J].南方經濟研究,2016(1):58-76.
[4]魏尚進.房價飆升:30%的原因是男女比例失調[N].中國經濟導報,2012-6-30.(B01)
[5]張悅.人口結構因素對商品住房價格影響的實證研究[D].浙江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