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嵐
【內容摘要】在新課程不斷深入改革的今天,高中時期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關鍵的,是學生性格和學習習慣形成的關鍵階段。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時刻具有求知欲才能夠使得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興趣是學生能夠做到持久學習的保證,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老師來創(chuàng)造條件。
【關鍵詞】高中數學 課堂構建 高效
高中數學教師要從以下幾大方面入手,不斷加強學生對于高中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
一、進行有效提問
老師可以設計一些跟教學內容相關且學生感興趣,但學生不知道答案的問題,激發(fā)其求知的欲望;或者加強數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使學生體驗到在數學學習中解決生活問題的成就感,提高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例如,利用墻壁與地面的空間關系來引入面與面之間的垂直關系的定義;用“學生的集合”和“座位的集合”來講解映射的概念,每一個學生都對應一個座位,從而得到一個集合中的元素在另一個集合中有唯一的對應元素;用“鏡子里的我”來引入圖形對稱的概念,兩者成鏡面對稱;用旋轉的陀螺來講解旋轉圖形的概念,將這些生活實例融入課堂是很有趣的方法,而且這些例子都是從解決實際問題中學習數學的有力證明。實踐證明,學生只要對學習產生了興趣,他們就會有動力去探索新的知識。爭取做到教學內容問題化。教學過程探究化,讓老師和學生共同融入其中,共同去探索研究。
二、關注每一位學生,調動學生積極性
葉瀾教授曾指出:“教師只要思想上真正顧及了學生多方面成長、顧及了生命活動的多面性和師生共同活動中多種組合和發(fā)展方式的可能,就能發(fā)現課堂教學具有生成性的特征.”老師站在講臺上往往可以看到下邊每一位同學的動作,從眼神中就可以看出來學生有沒有跟著老師的思路走。這時候適當的與學生進行眼神的交流,幫助那些開小差的同學回歸課堂,要讓所有學生從教師的眼神中感受到一種關注,感受到老師的鼓勵。同時也要注意發(fā)掘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的給予鼓勵和表揚,能夠被認可是每個人都期待的一件事。如果遇到接受能力較弱的同學,就需要老師耐心的引導,不斷地鼓勵,建立學生對于學習的信心,提高對學習的熱情,不拋棄不放棄,對待每一位同學都應該是這樣。慢慢得課堂氛圍就會被調動起來,課堂學習也就可以更加有效了。
三、小組學習,合作教學
目前幾乎所有的學校教學模式都是大班教學,這也是課堂效率無法得到提高的原因之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把學生科學的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相互學習,充分發(fā)揮優(yōu)等學生的優(yōu)勢,讓學生們自行進行互相幫助,這樣,可以大面積地面向全體學生,做到因人施教,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團體協作的重要性。比如,在高中必修2-1的《雙曲線的標準方程》中,雙曲線的定義以及雙曲線的圖象的畫法比較抽象,很多同學都難掌握。那么我們就可以借助小組學習方式把本班同學分成15個小組(按平時成績好的和不好的各占一半的原則來分),發(fā)給每個小組一根拉鏈,讓他們自己動手實驗,老師負責巡堂并幫助弱組解決相關問題,最后派代表展示他們的成果。自己表達,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提升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將課堂的積極性調動了起來。
四、恰當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現代高科技的發(fā)展同樣影響著教學工作的開展,多媒體技術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方面、多方位的教學工具,尤其對于數學來說,數學知識比較抽象,難以理解,所以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借助一些動畫、圖像、圖形……來表示出來,讓學生有一個更直觀的印象,對數學圖像進行直接觀察,從而得出有效結論,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對于數學這種邏輯性較強的學科,需要通過一些特殊方式進行轉化思想,將一些較難的問題分成幾個問題來逐一突破。高效課堂的構建是教育的要求,同樣也是對教師的要求,值得各位老師為之努力。
五、鼓勵學生進行預習工作,提高學生與老師在課堂上的互動
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在課前進行所學知識的預習工作,做一個有準備,有目的的學生,因為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對要學的知識進行一個整體的把握,有一個初步的理解,每個人的個人情況不同,經過預習后會發(fā)現自己在什么地方存在著疑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學習知識,同時也可以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一個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取決于課堂的教學效果,而課堂的教學效果又取決于學生能否掌握知識,想要更好地掌握知識就需要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經過預習的學生,可以對課文更好地把握,上課時注意力也會更加的集中,學習質量也會相應的提高,經過老師上課對問題的講解他們能更順利的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學習和教學并不能完全的分離,這兩者是相互促進,相互作用的,這就意味著上課時不能只有老師進行傳授知識,同時也要求學生需要參與課堂內,師生之間應該進行相應的互動,營造出一種活躍的課堂氛圍,老師應該親近學生,讓學生把自己當作是一個朋友,而不是存在著明顯距離感的人,對自己產生排斥心理,通過師生之間在課堂上的互動,拉近兩者之間的距離,提高課堂的效率。例如,高中數學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設置不同的問題,鼓勵學生們以小組的方式進行合作學習,通過小組的討論找出不同的觀點,并進行討論分析后得出最終的答案,這種方式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解決一些不好通過老師講授進行理解的問題同時對課堂教學方式來說,又是一種創(chuàng)新,可以提高學生的發(fā)散思維,鼓勵學生進行探索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六、多練習一些能夠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數學題目
高中數學的學習不像初中數學那么一成不變,高中數學的學習需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能力就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加鼓勵學生對不懂的地方進行提問,標準答案大膽的質疑,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在大多數情況下,學生認為標準答案和老師的答案就是正確的答案,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學生要對自己認為正確的答案充滿信心,敢于提出質疑,只有這樣才能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要多練習一些創(chuàng)新思維、開放性的數學題目,改善同學們的定向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從多個方面進行問題的解答,防止學生們的思想僵化,要讓學生們進行思考,鍛煉。
在平常的講課過程中教師在講解完一道題以后也可以進一步的延伸擴展,讓同學們進行發(fā)散性思維的思考,拓寬學生們的思路,訓練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多讓同學們做一些創(chuàng)新性的數學題目也可以使同學們發(fā)現數學的魅力,領會數學精神,提升數學素養(yǎng),這不僅增強了學生對學習數學的樂趣,也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時的積極性。
例如,在遇到雙曲線相關的問題時,經常會看到思考雙曲線與直線交點的問題,有時問題會問有一個交點時是什么情況?有時是兩個交點時是什么情況?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述這道題的過程中需要進行一定的拓展,讓學生們進行思考、探索、研究出不同情況的不同結果,同樣也可以延伸到橢圓以及圓與直線的交點問題,這樣進行授課不僅可以系統(tǒng)的學習數學知識,同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在掌握雙曲線問題的同時掌握橢圓以及圓的問題,這樣原本的一道題就變成了三種題型,大大的提高了課堂的效率,也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掌握。
七、改變以教師授課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講解
在過去的數學課中,老師還是整個課堂的主體,學生都是聽老師的講課進行學習,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導致不能很好的參與到課堂當中。為了改善這一情況,就需要改變,以教師授課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上臺進行講解,學生與學生進行溝通,更容易他們對學習知識的理解。就是要發(fā)動學生展開對課題的討論,可以讓優(yōu)等生其代表作用,讓他們先上臺代替老師進行講解,在一些學生有能力解決的問題上要給學生發(fā)展的空間,提供給他們講課的機會,可以鍛煉他們的努力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信心,使他們的思維得到發(fā)展,這種方法是一種雙贏的方法,不僅可以鍛煉了,優(yōu)等生的能力也給老師提供了更多的時間,關注學習成績不太好的學生,用更多的精力去幫助這些成績不太好的學生提高他們的數學水平,多加鼓勵他們,讓他們一步一步地循序漸進,逐漸的取得進步和提高。
例如,教師可以在習題課時先讓學生們進行小組討論,找出本組內無法解決的問題上報給老師,讓班內可以解決該問題的學生上臺進行講解,如果該生講解正確,那么不僅鍛煉了該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鍛煉了其他同學的理解能力,開拓了其他同學的思維,如果該生講解不正確,那么也可以使大家明白問題出現在哪里,有利于全體成員參與到課堂當中,能夠使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有效的提升課堂的授課效率。作為優(yōu)等生的這些同學,可以給其他同學做一個榜樣,從側面也鼓勵其他同學在做題時要有探索的精神,鼓勵他們能從不同的方面將問題進行解決,從而找出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總結
高中數學教師要采用以上多種教學方法,使課堂更加靈活,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鍛煉學生的能力,有利于班級整體數學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和娜娜.數學探究式有效教學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5.
[2]汝海成.數學“共生”式教學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
(作者單位:寧夏育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