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寶華
【內(nèi)容摘要】語文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情感的重要手段。個性化閱讀是以人為本的閱讀方法,高中生通過個性化閱讀,更有利于提升對閱讀的興趣,以多角度去理解課文,加深對課文藝術和思想的認識。本文旨在對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個性化閱讀教學進行研究,以提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高中語文 閱讀 個性化 應用
引言
高中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礎,對語文閱讀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有了一定的需求,這為教師開展個性化閱讀創(chuàng)造了前提條件。高中語文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用個性化教學實踐豐富學生的閱讀視野,提升閱讀教學質量。
一、個性化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當前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很多問題。教師的語文教學往往過于遵循統(tǒng)一原則,無論是閱讀內(nèi)容還是閱讀理解都需要在教師的教學任務框架下開展,嚴重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高中生已經(jīng)不是小孩子了,能夠獨立閱讀語文課文,即使有不懂的問題,在這樣一個信息化時代,也可以通過自己上網(wǎng)查找資料自主學習,所以教師這種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符合高中語文教學的要求。閱讀歸根結底是要學生自己去完成的,每個人無論是生活經(jīng)驗還是閱歷都十分獨特,在閱讀中肯定會有不一樣的思考,加之高中語文課文本身就有十分開放的思想和意義,在閱讀中學生會遵循自己的認識,以與眾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但是很多高中教師缺乏這方面的認識,總是嚴格按照考試大綱和考試重點進行閱讀教學,嚴重限制了語文這門學科的發(fā)展。
二、個性化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1.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閱讀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高中語文課文尤其是一些具有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的文章,即使教師,在理解閱讀內(nèi)容的時候也只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是灌輸和填鴨式的教學,而是和學生一起去鉆研和思考,引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去閱讀,是一種必須要遵循的方法。
比如在教學《再別康橋》時,由于這首著名詩作中的很多詩句很多學生都很熟悉,所以教師如果只是讓學生再次閱讀作品,學生就沒有什么新鮮感,閱讀興趣不高。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結合詩作的形式和表達特點自己創(chuàng)造一首詩歌作品,不一定非要是康橋,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印象比較深刻的事物。然后創(chuàng)作完成之后,讓學生們都拿出來在班上有感情的朗誦,在朗誦中學生會把自己的作品和課文詩作進行對比,進而感受到自己作品的不足之處,非常有助于學生對《再別康橋》這首詩的重新認識,再次閱讀這首詩時,就會充分感受到這首詩的優(yōu)美之處。而且這種方式還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和文學創(chuàng)作能力。
2.尊重學生的獨立意識
高中生的獨立意識已經(jīng)非常強烈,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尊重學生的理解和判斷,既是語文教學的主要方向,也是提升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每一篇語文課文的學習,高中生其實都能夠產(chǎn)生自己非常獨特的感悟和理解,對于這些感悟和理解,教師不能壓制甚至指責,而是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表達機會和交流機會,在交流和探討中幫助學生形成獨立思想,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比如在教學《鴻門宴》時,由于司馬遷在寫《史記》時凝注了自己的情感,對于像自己一樣的悲劇式人物給予了更多的同情甚至贊譽,所以在寫到鴻門宴時作者的立場是站在項羽這一邊的,這就使得歷史的必然在作者的筆下成為偶然。很多高中生讀過項羽和劉邦的故事,也看過百家講壇之類的文化節(jié)目,對于鴻門宴這一歷史事件會有自己不一樣的看法,可能在閱讀這篇課文時傾向于從劉邦的角度看待這樣一場歷史遭遇,不贊同人們總是把劉邦從鴻門宴中逃走視為一種惋惜和遺憾。對于學生這樣的認識,教師可以和學生進行交流,也可以帶動其他學生一起探討,然后一起加深對這篇課文的理解。
3.尊重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經(jīng)過小學和初中的語文學習以及大量課外讀物的閱讀練習,高中生的語文素養(yǎng)已經(jīng)有了非常好的基礎,理解課文內(nèi)容基本上不成問題。因此在對高中生這樣一個群體開展語文教學的時候,語文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思維和模式,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中,而不應該再像教學小學語文和初中語文那樣從字詞理解到段落分析再到課文主題思想的闡釋一條龍似的面面俱到。
比如在教學《祝?!窌r,由于高中生已經(jīng)學習過很多魯迅的作品,而魯迅的很多作品都是貫穿了一個主題思想,就是對國民劣根性的批判,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類似于阿Q和孔乙己等很多角色身上都灌注了這樣的思想。這篇文章也不例外,作者對祥林嫂的同情雖然是主要的,但是像捐門檻這樣的事情,也集中體現(xiàn)了作者對祥林嫂的不滿。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從課文中尋找一些這樣的例子,既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能夠加深學生對魯迅作品的理解。
結束語
高中生的語文素養(yǎng)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在語文閱讀中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思想認知加以理解和創(chuàng)新,因此開展個性化閱讀是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的。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引導者,語文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發(fā)展需求,不斷推進個性化閱讀的發(fā)展,為高中生良好閱讀素養(yǎng)的形成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童玲.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實踐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8(5):32+38.
[2]李娟.個性閱讀促進發(fā)展——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探微[J].考試周刊,2018(80):52.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