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國龍
四川省眉山市中醫(yī)醫(yī)院骨科,四川眉山 612160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骨傷科一種常見的疾病,發(fā)病率較高,對于這種疾病的治療,臨床上主要使用中醫(yī)手法進行治療。不過在實際的治療過程中,手法操作容易對治療效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這種情況下就直接影響了中醫(yī)手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應用和推廣。旋提手法是在原有旋轉手法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新的治療方法,通過研究發(fā)現這種方式能夠有效的實現對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治療,并且能夠保證治療的安全性,如果在實際的治療過程中能夠將這種治療方式和頸椎康復操相結合,治療效果更為明顯[1]。該文以該院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就旋提手法配合頸椎康復操防治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以該院在收治的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其中觀察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齡在41~66歲,平均年齡(58.3±4.5)歲,對照組,男性 20 例,女性 20 例,年齡在43~68 歲,平均年齡(56.1±2.5)歲,兩組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單純使用旋提手法進行治療,患者需要采取端坐體位,將頸部放松,對頸部肌肉使用滾、揉和按等方式進行放松,對肌筋膜粘連問題進行緩解,單次的按摩時間維持在5~10 min,在放松肩頸部肌肉以后,患者應該將頭部一次水平進行極限旋轉和屈曲[2],醫(yī)生使用肘窩托住患者的下頜將頭部固定以后進行垂直向上牽引3~5 s,提拉需要在患者放松的狀態(tài)下進行,聽到一聲或者多聲清脆響聲,說明提拉成功,之后哦使用提、拿等手法幫助患者進行肩頸部肌肉的放松,1次/d,治療時間應該維持在10~15 min。觀察組在此基礎上使用頸椎康復操。主要的動作有前屈后伸的,患者需要采取站立體位,肩頸部自然放松,頸椎緩慢向上拔伸,并且前去到最大程度;回頭望月,患者采取中立位,放松肩頸,頸椎緩慢的向上拔伸,并且將頭頸向左旋轉到最大程度[3];旋頸望踵:動作和回頭望月的姿勢相近,在做操的時候需要注意左旋和右旋的時候雙眼需要越過肩膀看向側后的足跟。搖轉雙肩[4];患者采取坐位或者站立式,做大幅度的進行雙肩的擴展。雛鳥起飛:患者需要選擇中立位,兩腳與肩同寬,雙手背后哦十指交叉向下拉伸,然后雙肩上聳,頭頸部緩慢向后仰到最大程度。所有的動作均持續(xù)5 s,做10次。
比較兩組的頸椎曲度和治療總有效率。曲度使用Imagejl.44軟件計算患者頸椎曲度,度前凸為正,曲度向后反張為負。臨床控制:療效>90%,顯效:療效>70%,有效:療效在30%~70%之間,無效:達不到以上標準,甚至出現惡化。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實驗數據,在計量資料的時候使用(±s)進行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使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以后的頸椎曲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頸椎曲度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頸椎曲度對比(±s)
組別治療后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 P 6.41±3.32 7.74±3.16 5.219<0.05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39例),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0.0%(32例),兩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神經根性頸椎病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的癥狀有頸椎曲度異常,頸椎失穩(wěn)等,通過相關研究表示,其中70%的頸椎病患者都存在頸椎曲度異常的情況,對于這種疾病的治療主要的使用的是中醫(yī)療法。
目前臨床上主要使用旋提手法促使患者頸椎向不同方向進行旋轉到極限角度,同時與牽引提拉進行配合,能夠有效的實現對肌肉痙攣的緩解,粘連情況也可以得到緩解,通過有效的發(fā)揮筋束骨功能能夠實現對關節(jié)錯位現象的糾正,從而就能夠解除滑膜的嵌頓,肩頸應力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平衡。在此基礎上使用頸椎康復操進行鍛煉,能夠充分的實現對前頸后肌肉群拉伸,緩解痙攣現象,從而就能達到緩解頸椎不適,改善頸椎活動功能的目的,之后再使用雛鳥起飛的動作對肩部力量進行強化,這樣就能的有效的實現對肌肉的保護,緩解肌肉疲勞,對患者心肺功能、新陳代謝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減輕肩頸部的壓力,最終就可以達到改善患者體征和癥狀的目的[5]。該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使用旋提手法配合頸椎康復操防治神經根型頸椎病,治療以后其頸椎曲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共39例,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0.0%,共32例,觀察組明細奶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觀察組患者治療以后的頸椎曲度和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使用旋提手法配合頸椎康復操防治神經根型頸椎病,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頸椎曲度,治療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羅金壽,王勇軍,孫宏偉,等.中藥穴位敷貼結合強刺激推拿手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療效觀察[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10):123-126.
[2]高揚,楊文廣,李乾,等.經穴疏導加痛點揉撥推拿手法配合牽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J].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5):35-37.
[3]熊興娟,劉曉瑞,陳燕,等.“鳯”字頸椎康復操配合中藥外敷治療頸型頸椎病1例[J].中國民間療法,2016,24(10):34.
[4]王琦,胡勇文.周氏宮廷正骨特色旋轉端提手法配合骨科熥藥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J].中國民間療法,2016,24(10):42-43.
[5]韓大頻,張長泉,閆會星,等.脊柱減壓、按摩手法整復配合神經阻滯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6,26(3):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