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 孫泓
摘 要:基于CLIL模式的整合課程既關注語言學習,又關注學科目標的達成,給學生帶來的不僅是一種全新的學習體驗,更多的是語言運用能力、學科素養(yǎng)、認知能力等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本文結合基于Light Up Science教材的三堂課,從語言發(fā)展、學科素養(yǎng)和認知能力三個方面,論述了CLIL對提升小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作用。最后,談了筆者對于如何讓CLIL教學模式從“試驗田”走進更廣闊的教育沃土的三點思考。
關鍵詞:CLIL;小學英語;綜合素養(yǎng);語言發(fā)展;學科素養(yǎng);認知能力
近年來,源自歐盟的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教學理念已經(jīng)成為國內(nèi)英語教學界的一個熱詞。教師以外語作為教學用語,引導學生學習其他非語言學科的知識內(nèi)容,從而實現(xiàn)內(nèi)容和語言的整合學習,這是CLIL教學理念最顯著的創(chuàng)新之處?!癈LIL與歷史上的任何一個外語教學流派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其在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具有內(nèi)容學習與語言學習‘雙聚焦(dual focused)的特點”(龔海平,2015)。與以往的雙語教學(bilingual teaching)相比,CLIL的突出特點是強調語言學習和學科內(nèi)容學習同樣重要,而不僅僅是把語言作為一種開展學習活動的工具,這也使得CLIL模式下的英語課堂變得極富挑戰(zhàn)性。
1995年起,筆者曾經(jīng)擔任山東省教育科學“九五”重點課題“小學雙語教學整體改革實驗研究”和教育部“十五”重點課題“基礎教育階段雙語教育的研究與實驗”的實驗教師,多次講授過科學+英語等雙語課程。因此,對如何整合英語課程資源,創(chuàng)建多元化英語教學環(huán)境,提升學生語言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有較多的體會。得益于十多年的雙語教學經(jīng)驗,在了解和實踐CLIL教學模式,以及觀摩、交流過程中,更加體會到“雙重目標”的教學模式對傳統(tǒng)小學英語課堂帶來的改變,以及對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帶來的幫助。2017年9月,在2017年全國學科·英語整合教學研討會及高級研修班上,筆者觀摩了三節(jié)體現(xiàn)CLIL理念的示范課,印象深刻,感觸頗深。下面結合三個課例,分析基于CLIL模式的整合課程對提升小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作用,同時談談對該課程的思考。
CLIL課程既關注語言學習,又關注學科目標的達成。對學生來說,用英語學習科學等課程,帶來的不僅是一種全新的學習體驗,更多的是語言運用能力、學科素養(yǎng)、認知能力等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1.CLIL教學模式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語言發(fā)展
“CLIL課堂的核心是學生與教師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王嬌艷,2015)。Light Up Science課程提供的信息量大,符合學生的認知需求,而且內(nèi)容貼近生活,在提高語言輸入真實性、多樣性的同時,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科課程中豐富的知識點和眾多的話題,在真實的語境中為學生搭建更多的語言支架,讓他們的語言交流更有意義。
以陳績老師教授的Light Up Science 2A Unit 3 Lesson 1“Light”為例。教師以問題引領任務活動,在指導學生完成探究活動的同時,給學生充分的機會去運用核心語言。本節(jié)課的目標是解決兩個問題:Which objects can give out light How does light travel 學生使用的核心語言是“______ can/can not give out light.”以及“Light travels in straight lines. ”授課教師沒有帶領學生反復朗讀這兩個句型,而是將句型寫在黑板上,為學生提供表達的語言支架,并適時地啟發(fā)學生運用這兩個核心句型來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這堂課,學生既理解了光源以及光的直線傳播,又在真實語境中通過反復使用核心句型和詞匯,自然掌握了核心語言,較好地達成了學科目標和語言目標。
2.CLIL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
英語課上出現(xiàn)自己最喜歡的科學內(nèi)容,還有那些讓人躍躍欲試的實驗活動,可以想象學生會是多么迫不及待地盼著這堂課的到來。在Light Up Science課程中,以英語為交流工具,從提出問題到提出猜想,從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無論是觀察、實驗還是分析、推理、歸類,都體現(xiàn)出了科學研究特有的嚴謹態(tài)度,以及規(guī)范的操作方式和思維方式。
以魏夢思老師教授的Light Up Science 1A Unit 4 Lesson 1“Water”為例。教師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讓學生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做出預測、觀察與實驗、得出結論、交流發(fā)現(xiàn)等,幫助學生掌握科學實踐的方法。通過看一看,學生得出了“Water has no colour.”的結論;通過聞一聞,得出“Water has no smell.”的結論;通過嘗一嘗,得出“Water has no taste.”的結論;通過擺弄盛水的密封塑料袋,得出了“Water changes its shape.”以及“Water flows.”的結論。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還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例如:在聞氣味的時候,不應直接把鼻子湊上去聞,而應用手輕輕地扇動瓶口,讓氣味飄入鼻子中,這才是安全的操作方法。通過這堂課,學生不僅掌握了描述水的特性的核心語言,還學會了科學觀察及實驗的方法,這些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會深深地印入他們的腦海,讓學生受益終身。
3.CLIL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
“在CLIL課堂,知識和語言交織的學習過程需要認知的積極參與”(盛云嵐,2012)。Light Up Science教材為不同學段的學生提供了合適的語言學習內(nèi)容,同時也提供了與其認知能力相匹配的學科內(nèi)容。圍繞學科內(nèi)容形成的不同層次的問題設計、任務設計讓學習過程更具挑戰(zhàn)性,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不僅僅是理解、記憶和運用,還要積極地進行概括、綜合、判斷、分析甚至是創(chuàng)新,同時要不斷地梳理、運用已有的語言知識,和老師、同學之間形成有效的語言交流。正是這種學科內(nèi)容和語言能力、認知能力乃至學習動機之間的相互促進,才會讓學生的認知能力在CLIL的課堂上不斷得到提升和發(fā)展。當然,受學生英語水平的限制,交流過程中肯定會出現(xiàn)漢語,這很正常。CLIL課程不應排斥教學中使用漢語,應允許師生以英漢兩種語言作為媒介語言進行教與學的活動。
以李文霞老師教授的Light Up Science 2A Unit 2 Lesson 1“A Healthy Meal”為例。教師利用豐富的圖片資源和富有童趣的板書、課件,帶領學生討論了一個重要的生活常識:飲食應該全面、均衡,包含谷類、肉魚蛋奶類、蔬菜水果類的飲食才是健康的。她從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入手,通過示范、小組討論、展示等形式,指導學生給常見的食物分類,將面包、米飯、面條等谷類食物的圖片放入第一個小房子中;將魚、肉、雞蛋、牛奶等食物圖片放入第二個小房子中;將水果、蔬菜的圖片放入第三個小房子中。然后,帶領學生一起討論三類食物的作用。雖然受英語水平的限制,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大多數(shù)學生用漢語表達,但是學生充分說明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過程,有助于學生認知水平的提升?!俺贼~可以讓我們變得更聰明”,“吃肉會讓我們更強壯”,甚至有學生說“多吃水果和蔬菜有助于我們排便”。通過本堂課的學習,學生學會了給食物分類,了解了各類食物的作用,更明白了全面攝取不同類別的食物才是健康飲食的道理。分類的方法和健康飲食的觀念,無疑會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和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帶來益處。
盡管CLIL課程在幫助學生習得英語,提高學科素養(yǎng)、合作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等方面都有著顯著的作用,但是,在CLIL從“試驗田”走進更多的小學英語課堂的過程中,還會遇到一些問題和困擾,需要我們認真地去分析和解決。
1.學校應做好CLIL課程管理和資源保障
這是一個需要首先處理好的問題。基于CLIL理念的整合課程往往要涉及豐富的教學資源,因此,需要學校提供足夠的支持,包括教師團隊的組建和各種資源的協(xié)調等。同時,對大多數(shù)英語教師來說,該課程理念相對陌生,需要學校提供必要的培訓和學習機會。更重要的是,如果這種整合課程成為學校正式設立的一門課程,就意味著要在課程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方面制訂明確而具體的規(guī)定,并納入到學校的課程管理體系之中,這是該課程能夠得以規(guī)范開展的前提和保證。
2.教師要有更多的合作意識和學科意識
CLIL課程對小學英語教師的語言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以Light Up Science課程為例,英語教師在教授科學內(nèi)容時,規(guī)范的實驗過程、科學的思維方式、嚴謹?shù)慕Y果論證,這些都不是英語教師所擅長的,但又是該課程所重視和強調的。所以說,CLIL教學模式所整合的不僅僅是語言學習和學科內(nèi)容學習,更需要教師智慧的整合。建議組建一個教師團隊,把英語和學科課程教師集中在一起,通過集體備課,優(yōu)勢互補,把各自的學科知識和教學策略整合起來,幫助授課教師做好授課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即使是英語教師獨立備課,也應該請相關學科教師對教學設計進行把關,以免出現(xiàn)一些學科內(nèi)容上的錯誤。
對教師來說,應盡力克服自己教學中的一些思維定式。比如,在嚴謹?shù)目茖W課上,實驗和推導的過程有著相對嚴格的步驟和程序。因此,英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意遵循科學規(guī)律,避免出現(xiàn)隨意的、未經(jīng)驗證的即興發(fā)揮。
3.要努力實現(xiàn)CLIL課程的常態(tài)化
任何一種教學法,只有走進常態(tài)課,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如果我們?yōu)闇蕚湟惶肅LIL課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那只會讓教師們對這種教學方法敬而遠之;如果只是用來出幾節(jié)公開課、展示課,那就失去了CLIL教學模式應有的價值。如何合理降低備課“成本”,讓CLIL在我們的課堂中真正實現(xiàn)常態(tài)化,這是一個需要我們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探討、解決的重要問題,也是CLIL能否從“試驗田”走進更廣闊的教育沃土,并且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的關鍵所在。期待CLIL教學模式早日實現(xiàn)常態(tài)化,使更多學生受益。
參考文獻
龔海平.2015.CLIL流派及其對我國基礎英語教育的啟示[J].江蘇教育,(6): 8-12
盛云嵐.2012.歐洲CLIL模式: 外語教學法的新視角[J].山東外語教學,(5): 65-69
王嬌艷.2015.CLIL課堂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2(10): 189-190
劉青,山東省青島市嘉定路小學英語教師,高級教師,全國優(yōu)秀教師,山東省特級教師。孫泓,山東省青島市教科院正高級教師,山東省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