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靜
【適用話題】商業(yè)促銷 投其所好 創(chuàng)意 收益
當你在豆瓣搜索“收集”,會跳出400多個相關(guān)小組,有的組名恐怕能讓你哭笑不得:“啊,這也能收集?!”從CD到可樂瓶,從筆芯到糖紙,各種“垃圾”都因為人類的收集癖成了寶貝。
收集或許是銘刻在人類基因中的一種天性。收集并貯存食物讓原始人類能度過食物匱乏的寒冬,而當人類不再為基本的生存所苦惱。千萬年過去,人類熱衷收集的天性不僅沒有磨滅,反而不斷進化,給了商家們借此大撈一筆的機會。
1977年,麥當勞的廣告代理商提出一個天才創(chuàng)意:為兒童推出小份薯條和漢堡,并附送玩具。隨后,麥當勞意識到,如果讓孩子們產(chǎn)生“我要集齊一套”而不是“擁有一個就足夠”的執(zhí)念,就很容易把他們變成餐廳常客。1979年,他們推出了第一套“開心樂園餐”玩具——“馬戲團馬車系列”。后來,麥當勞開始與流行IP合作,還吸引了成年人。2007年發(fā)售的“ABC”字母熊玩具,很多人為了用玩具拼成自己或愛人的名字排隊搶購??梢韵胍?,這些玩具讓麥當勞賣出了多少份餐點。
從一個走向一套,背后是一個有趣的心理學現(xiàn)象:單個物件并不能激發(fā)人們的收集欲,第二個才是開始收集的關(guān)鍵。因此讓消費者買到第二個從而打開“收集開關(guān)”,成為商家們推出系列商品的套路。飲料品牌大都喜歡不定時推出系列包裝和口味,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幾乎每年都有各種特別版包裝,可樂瓶早就變成了一種收集品。
如今,收集更像現(xiàn)代人對自我價值的尋求和認定。英國衛(wèi)報曾經(jīng)探討過“我們?yōu)槭裁磿占瘱|西”的問題,“存在感焦慮”是心理學家給出的答案。一方面,人們內(nèi)心深處覺得個人收集是自己身份、價值的延伸——外界可以通過收集了解我們的個性;另一方面,人們花費精力、金錢得到并小心珍藏的物件,也是他存在過的證明。有心理學家甚至發(fā)現(xiàn),那些童年缺愛的孩子們普遍更愛積累東西,這給了他們安全感。
收集背后這些與“消費理性”看似完全無關(guān)的心理,最終決定了我們是否購買一個商品。人們的收集癖可以多瘋狂,看看這些無用的廉價物品被炒到什么天價就知道了。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時,可口可樂曾推出過一款金罐包裝,在當時隨處可見,卻能在今天的淘寶上賣出三位數(shù)的價格。
或許我們并沒有進化那么多。千萬年過去,收集依然是件能讓人們產(chǎn)生快樂和滿足的事。只是如今這種滿足感本質(zhì)上可能只是商家們做生意的方式——只需要一點促銷和心理煽動,你就乖乖買賬,像小松鼠囤松果過冬一樣不知疲倦地收集物件。
(摘自微信公眾號“看你賣”)
【素材分析】傾其所有,不如投其所好。商家分析消費者的心理,了解他們的需求,然后投其所好,必將贏得消費者的心。麥當勞為兒童推出小份薯條和漢堡,并附送玩具的做法,就是揣摩消費者心理的創(chuàng)意之舉。要想讓學習有起色、出成績,也可以從商業(yè)促銷中尋找到有益的啟示。
【速用名言】
1.創(chuàng)意是企業(yè)運營中很重要的一環(huán)?!袊髽I(yè)家 馬云
2. 聲名也會成為一種巨大的障礙,如果我們追求它,就必須投身于這樣一條道路:盡量滿足人們的想象,避其所憎,投其所好?!商m哲學家 斯賓諾莎
(特約教師 孟凡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