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陽+丁疆輝+王新宇
摘 要:“淘寶村”作為農村地區(qū)新生商業(yè)模式,需持續(xù)關注其空間問題,方可對其未來發(fā)展及其區(qū)域影響做出科學判斷。采用2009年~2016年中國淘寶村數據,運用標準差橢圓分析法、中心要素分析法和空間自相關分析法,探討了全國、省域、市域三種尺度下中國淘寶村時空格局變化特征及趨勢。結果表明:①淘寶村數量不斷增多,但增速趨緩。總體具有“南北擴散為主,東西擴散為輔”的特征,但近年來集聚程度越來越強,集中分布東部沿海地區(qū);②淘寶村重心均位于浙江省,重心軌跡在浙江省內大致呈現“西北—東南—東北”方向走勢,且移動距離逐漸縮小;③浙江省始終保持著發(fā)展的龍頭地位,尤其臺州市、溫州市和金華市淘寶村數量占全國近1/4,呈現極快的發(fā)展態(tài)勢;淘寶村數量在研究區(qū)內存在正相關關系,集聚態(tài)勢明顯,空間鄰近效應顯著;④各尺度淘寶村均表現出集聚與擴散雙向特征,但尺度不同,其集聚或擴散程度差異明顯,如全國和省域尺度表現出明顯擴散特征,而市域則集聚特征更加突出。故淘寶村在尺度轉換下空間演變規(guī)律的探討可以為經濟地理學尺度研究提供一定案例參考。
關鍵詞:淘寶村;尺度;時空分布;演變特征
中圖分類號:F129.9 文獻標識碼:A
在經濟地理學分析中,“尺度”逐漸成為其核心的概念工具,它不單純是一個空間概念,還是一個時間概念。尺度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過適宜的觀測和分析尺度來揭示和把握現象在尺度中的規(guī)律性[1]。地理現象的格局和過程具有一定的尺度效應和尺度的敏感性,因此,研究發(fā)現的地理規(guī)律在不同尺度下如何推演與轉換成為地理學的熱點問題。農村電子商務作為“互聯網+”時代下一種新型的經濟活動,將信息、知識與資金等要素與鄉(xiāng)村資源結合,塑造形成了極具中國特色的農村電商產業(yè)與空間集聚形態(tài)——“淘寶村”。淘寶村的出現,不僅破解了農村信息化難題,有效提高了農民收入,提升了農民生活幸福指數,也成為拉動農村經濟發(fā)展、促進農村創(chuàng)業(yè)和就業(yè)、縮小城鄉(xiāng)數字鴻溝的新渠道[2]。關于“淘寶村”發(fā)展與推進同樣引起地理學者的關注,而其中最直接的角度便是淘寶村時空發(fā)展問題。徐智邦和刁貝娣等指出,中國“淘寶村”在東中西部和南北部等不同區(qū)域空間上體現出明顯的不平衡特征[3,4]。兩人的研究盡管詳盡指出了當前“淘寶村”的空間特征,但忽視了不同空間尺度下淘寶村空間演變特征的差異。相對于單一尺度分析,多尺度視角能深入探究“淘寶村”時空規(guī)律的特征?;诖耍疚膹臅r間與空間尺度兩個視角出發(fā),重新梳理了中國“淘寶村”演變過程,旨在提出經濟地理學視角下尺度轉換的重要意義,對進一步理解尺度關聯提供參考。
1 研究回顧與問題提出
作為一種新興的商務模式,電子商務一出現便受到學者廣泛關注,地理學工作者更是將其作為重塑區(qū)域空間組織的重要力量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當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首先探討網絡銷售店鋪的空間擴散規(guī)律及其區(qū)位特征[5-7]。研究者認為電子商鋪分布呈現等級擴散的特征且在區(qū)域內部具有明顯的集聚現象,并運用大城市網絡店鋪的空間集聚情況,揭示了區(qū)位選擇的傾向性特征和信息時代區(qū)位影響因素的變化。其次,網絡購物環(huán)境下個人的購物行為變化及對城市空間結構的影響[8-10]。研究者將網絡購物帶來的影響與城市緊密連接,認為中國網上零售企業(yè)的擴張仍然遵循等級式的路徑,并受經濟水平和地理位置的影響,同時指出城市內部不同圈層的居民在網絡購物中存在明顯的差異性。第三,重點以企業(yè)或個人為研究對象,分析其應用電子商務產生的影響。從企業(yè)視角看,電子商務活動產生的經濟效益通常發(fā)生在大型企業(yè)中,對于中小企業(yè)而言,電子商務的應用則存在明顯的空間差異[11-13];從個人視角看,傾向于研究消費者的購物方式及其對活動空間的影響[14-15],除了城市空間外,也涉及對交通空間與居住空間的影響研究[16,17]。
農村電子商務發(fā)展較晚,但推進速度驚人。國內外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農村電商發(fā)展模式[18-22]、發(fā)展問題及發(fā)展策略[23-25]、特色農村電商模式下的實證研究[26-28]、農村電商與當地經濟的關系以及對生產和生活影響[29]等方面。淘寶村的形成是農村電子商務快速推進的產物,也已成為當今社會關注的熱點。學者們主要關注了淘寶村的形成過程[30-31]、淘寶村發(fā)展的影響因素[32-33]、淘寶村發(fā)展的問題與對策[34-35]、淘寶村發(fā)展的優(yōu)勢以及對經濟的作用和對生活的影響[36-37]等。作為新生事物,相關研究側重典型案例分析,以微觀視角解析為主,缺少宏觀大尺度分析;時間跨度較小,分析多以某年數據為依據,跨時段分析較少。本文基于2009年~2016年中國淘寶村數據①,探討了中國淘寶村在不同時段的空間格局及其變化特征。一方面梳理了近年來中國淘寶村快速發(fā)展的基本狀況,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不同時段中國淘寶村的空間分布特點及變化特征。
2 數據來源與方法
2.1 數據來源
本文中所使用的數據資料主要包括以下三種:(1)2009年~2016年中國大陸各省區(qū)、各地市淘寶村數量及分布的文本文檔。數據來源為:阿里巴巴網站發(fā)布的關于淘寶村的系列報告,分別為淘寶村研究微報告(2013)和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2014~2016)。(2)淘寶村的經緯度坐標信息,主要運用百度坐標拾取系統逐一辨別拾取。(3)中國基礎地理信息數據,主要包括中國省級行政區(qū)劃地圖。此數據是從學術網站直接獲取。
2.2 研究方法
將“淘寶村”抽象為點要素,采用坐標拾取的采集方式,并基于ArcGIS的空間分析和地理統計分析等方法及相關理論,從三個空間尺度(全國、省域、市域)來研究2009年~2016年中國淘寶村時空分布格局及其空間演變特征。具體研究方法包括:標準差橢圓分析法、中心要素分析法和空間自相關分析法。
(1)標準差橢圓分析法
運用標準差橢圓分析法測算淘寶村分布是否具有特定的方向特征,在全國尺度下分析近年來中國淘寶村擴散的主次方向及變化情況。文中標準差橢圓分析法是由淘寶村平均中心作為起點,x,y坐標方向的標準差作為軸,形成的包含所有淘寶村的橢圓。其中,橢圓的長軸代表最大擴散方向,短軸代表最小擴散方向;偏轉角度在0°~180°之間表示南北分布為主導,90°表示東西分布為主導。標準差橢圓分析法可表示為:
(2)中心要素分析法
中心要素分析法用于尋找區(qū)域內到其余各要素距離最短的要素所處位置。文中運用中心要素分析法找出與其余各淘寶村距離之和最小的淘寶村所在位置,即淘寶村的重心位置。通過分析淘寶村重心位置分布,明確在省域尺度下淘寶村在全國省域范圍內的聚集區(qū)域以及重心點變化情況。中心要素分析法可表示為:
式中X,Y為研究區(qū)域內淘寶村重心坐標;Xi和Yi為區(qū)域中第i個淘寶村坐標,Ri為到第i個淘寶村的距離,n等于淘寶村總數量。
(3)空間自相關分析法
空間自相關方法用于檢驗區(qū)域變量是否存在空間相關性,并揭示局部空間變化,將局部差異的空間格局可視化。文中運用該方法分析在市域尺度下淘寶村分布是否存在相關性并進一步展現區(qū)域分布情況,從而揭示其分布特點及演變規(guī)律??臻g自相關分析法可表示為:
式中 ,Yi表示第i個地區(qū)的觀測值,n為全國地市總數量,Wij為研究單元的空間鄰近關系,當兩個研究區(qū)域單元鄰近時,取值為1,當兩個研究區(qū)域單元不鄰近時,取值為0;Morans I的取值范圍為-1≤I≤1,若取值為正,表示淘寶村數量較多(較少)區(qū)域在空間上顯著集聚;若Morans I為負,表示區(qū)域與周邊地區(qū)的淘寶村數量有著顯著的空間差異;若Morans I為零,則認為淘寶村在空間上是隨機分布的。
3 全國尺度時空分布及演變特征
3.1 淘寶村數量增長較快,其中以東部地區(qū)增長為主
2009年,江蘇省睢寧縣沙集鎮(zhèn)東風村、河北省清河縣東高莊和浙江省義烏市青巖劉村3個村入選淘寶村,代表著中國第一批淘寶村的出現。2013年中國有各類淘寶村20個,此后,淘寶村的數量迅速增長,截至2016年,中國淘寶村達1311個(圖1)。中國淘寶村在大區(qū)域尺度呈現一定的擴散特征,但仍在東部沿海地區(qū)集聚明顯。2009年,中西部地區(qū)淘寶村尚未形成,在2013年~2016年4年間,東部淘寶村數量遠大于中西部地區(qū)。2016年,在1311個淘寶村中,1285個集中在東部沿海,占總量的98.02%;中部和西部分別有21個和5個,僅占總量的1.60%和0.38%。
3.2 淘寶村南北方向擴散為主,但分布集中度逐漸增加
運用標準差橢圓分析法得知,2013年~2016年中國淘寶村標準差橢圓均在東部地區(qū)呈南北方向展開,說明2013年~2016年中國淘寶村主要在東部地區(qū)呈南北方向的擴散特點。由圖2可知,2013年中國淘寶村標準差橢圓基本呈正南北向,且南北向距離遠大于東西向;同2013年相比,2014年中國淘寶村標準差橢圓向東南方向偏移,橢圓東西方向距離有所增大,淘寶村處于快速擴散階段;2015年和2016年中國淘寶村標準差橢圓基本重合,橢圓在2014年基礎上向東北方向移動,南北向和東西向距離都明顯縮小。自2014年起,淘寶村標準差橢圓面積逐漸縮小,橢圓x、y軸方向軸長也均有減小,說明中國淘寶村分布集中度逐漸增加。
4 省域尺度時空分布及演變特征
4.1 淘寶村分布的省份不斷增多,其中浙江省數量居首位
2009年中國淘寶村僅存于河北、江蘇和浙江3個省,2013年,山東省、福建省和廣東省等沿海省份淘寶村發(fā)展起來,江西省也成了中部地區(qū)第一個出現淘寶村的省份;2014年,淘寶村開始向西部地區(qū)擴散,四川省出現淘寶村;2015年~2016年,淘寶村分布范圍明顯擴大,東中部地區(qū)部分省份相繼出現淘寶村。如圖3所示,中國淘寶村省域尺度擴散態(tài)勢明顯,雖然擴散方向仍以東部沿海省份為主,但中西部省份明顯增多。
省域淘寶村數量增長以浙江、廣東、江蘇3省最為明顯(圖4),年均增長量均在50個以上,浙江省增長超過100個。2016年,3省淘寶村數量分別增加226個、105個和74個,增速達80%、66%和58%。其次是山東省、福建省和河北省,分別增加淘寶村44個、36個和32個?!疤詫毚濉睌盗吭鲩L較少的?。ㄊ?、區(qū))的共同特點是淘寶村出現較晚,數量較少且增長速度緩慢。值得一提的是西部的四川省、云南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qū),3?。ㄊ?、區(qū))淘寶村雖數量較少,但卻成為農村電子商務西部擴散的重要核心。
4.2 淘寶村重心位置均位于浙江省,重心移動距離縮小
由中心要素法分析得出,2013年~2016年中國淘寶村重心位置均在浙江省內移動,且移動距離逐步縮?。▓D5)。2013年淘寶村重心位于浙江省西北部的新都村,2014年位于浙江省中南部的筏鋪村。經測量數據顯示,2013年~2014年間,中國淘寶村重心位置由西北向東南方向移動182.27km;2015年重心位置又向東北方向移動98.28km,重心位于浙江省中部的墩頭村;2016年重心與2015年重合,重心位置移動0km。由以上分析可知,2013年~2016年中國淘寶村集聚形態(tài)明顯,浙江省位于集聚重心,重心移動軌跡在浙江省內大體沿西北—東南—東北方向移動。同時重心位置移動距離逐漸縮小,說明中國淘寶村擴展趨于平穩(wěn)的現狀,地域分布均衡程度有了進一步提升。
5 市域尺度時空分布及演變特征
5.1 擁有淘寶村的地市不斷增多,臺州、金華等市淘寶村數量較多
2009年~2016年,擁有淘寶村的地市數量增長迅速,如圖6所示。2009年首批出現淘寶村的僅有徐州、邢臺和義烏3市;2013年增長為16個市;2014年擁有淘寶村地市達到41個;2015年擁有淘寶村地市數量增長最為明顯,增長到74個市;2016年,擁有淘寶村的地市數量與2015年相差不大,數量達75個。由此而知,7年間擁有淘寶村地市的數量增加了72個,增長極為迅速。
其次,各地市擁有淘寶村的數量情況反映出較強的集聚狀態(tài)。2009年淘寶村處于發(fā)展起步階段,分布的3個地市集聚特征并不明顯;2013年,全國20家淘寶村中,分布前10地市的淘寶村共有14個,占總量的70%,主要集中在臨安市、麗水市和義烏市;2014年,分布前10地市淘寶村數量占總量的61.14%,共有129個,集中分布在廣州市、汕頭市和揭陽市;2015和2016年,分布前10位淘寶村地市數量分別有405個和746個,占總量的51.92%和56.90%,均集中分布在臺州市、溫州市和金華市。由以上可知,分布前10位地市淘寶村數量占總量比重呈波動上升的態(tài)勢,這說明7年來,中國淘寶村在地市分布上呈現集聚的發(fā)展態(tài)勢。由前3位地市分布情況來看,近年來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和廣東省的臨安市、廣州市、金華市和臺州市,且從2015年和2016年淘寶村數量較多地市均為臺州市、溫州市和金華市來看,也說明與2013年相比,市域淘寶村集聚程度進一步提升。
5.2 淘寶村數量在市域范圍內集聚態(tài)勢明顯
利用全國市域淘寶村數量進行全局相關性分析得出2013年~2016年市域淘寶村數量分布水平的Morans I指數。除2013年P值為0.000004外,其余年份均為0,這意味著市域淘寶村分布空間模式不可能屬于隨機過程(小概率P<0.01),同時2013年~2016年Z得分均為正值且大于正態(tài)分布函數在0.01水平下的臨界值(2.58)(表1),以上可知,P值和Z得分均與標準正態(tài)分布相關聯,說明淘寶村分布數量在市域尺度上存在空間正相關關系。2013年~2016年全局Morans I指數分別為0.02、0.06、0.10和0.09,均大于0,說明市域尺度淘寶村分布具有顯著的空間依賴性和集聚特征。雖然Morans I指數值在2016年略有下降,但是總體上呈上升態(tài)勢,說明淘寶村在市域尺度上集聚力度不斷增強,即高水平(低水平)的地區(qū)趨于向高水平(低水平)的地區(qū)靠攏,同時也說明淘寶村總體空間分布差異性也在不斷縮小。
5.3 高-高集聚區(qū)分布范圍逐漸擴大,空間鄰近效應顯著
市域淘寶村數量分布的局部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表2),高-高集聚區(qū)(HH)分布數量較多,低-高集聚區(qū)(LH)有少許分布,而低-低集聚區(qū)和高-低集聚區(qū)分布不顯著,因此,本文僅對高-高集聚區(qū)和低-高集聚區(qū)進行空間格局演變分析。
2013年~2016年,分別有13個、18個、24個以及25個地市位于“典型區(qū)域”,即高-高集聚區(qū)和低-高集聚區(qū)(圖7)。在這四個研究年份里,泉州、揭陽、杭州、金華、麗水和溫州這6個地市一直位于HH區(qū),空間集聚特征明顯,說明這些地區(qū)淘寶村分布數量較多,起步時間較早,發(fā)展程度較高,并且?guī)恿酥車厥刑詫毚宓某霈F與發(fā)展。上海、寧德和舟山3市位于LH區(qū),與周圍地區(qū)相比淘寶村數量較少,這是因為上海市經濟發(fā)展水平較高,農村電子商務發(fā)展程度相對較低,而寧德和舟山兩市目前暫不存在淘寶村,3市被淘寶村數量較多地區(qū)所包圍,故出現低值區(qū)。
總體來看,2013年~2016年市域尺度下淘寶村分布HH區(qū)和LH區(qū)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qū)。東部地區(qū)市域淘寶村發(fā)展具有較強的空間依賴性,“鄰近效應”明顯,鄰近地市的相互交流與借鑒,使得高水平地區(qū)強強聯合,并促進低水平地區(qū)的發(fā)展,但目前來看這種影響對中西部的擴散效應不足。
6 結論與討論
在“互聯網+”發(fā)展戰(zhàn)略向農村深入的新時期,以淘寶村為代表的農村電子商務獲得了極大的發(fā)展機遇,目前淘寶村已破繭成蝶,成為農村電商發(fā)展的排頭兵。本文運用數理統計和空間分析方法對2009年~2016年不同空間尺度的中國淘寶村時空分布格局及其演變特征進行了探討,結果顯示在不同的空間尺度下,“淘寶村”發(fā)展既有相似又有差異。無論哪個空間尺度集聚與擴散現象都同時存在是其明顯的共性特征,而差異性主要表現在不同尺度中集聚與擴散強度不同。具體如下:
(1)全國尺度以擴散為主,淘寶村數量不斷增多,以東部地區(qū)增長最為明顯??臻g分布呈擴散狀,具有“南北擴散為主,東西擴散為輔”的特征,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擴散規(guī)模逐漸縮小,集中式分布特點愈發(fā)顯著。
(2)省域尺度同樣以擴散特征為主,東部沿海省份擴散明顯,中西部省份亦在不斷增多;淘寶村主要在廣東—浙江—江蘇沿海省份呈帶狀分布,但重心集聚性明顯,在浙江省內大致呈現“西北—東南—東北”方向,且移動距離逐漸縮小。
(3)市域尺度集聚現象則相對明顯,臺州市、溫州市和金華市等市數量較多,增長較快,集聚特征最突出;空間分布上,市域淘寶村數量的空間集聚態(tài)勢明顯,空間鄰近效應顯著。
總之,電子商務發(fā)展會帶動農村地區(qū)的進一步參與,而淘寶村的發(fā)展將會持續(xù),其地域分布將更深入地體現農村經濟發(fā)展。因此,基于不同尺度分析農村電商這一經濟組織模式既能體現經濟地理學對空間尺度與尺度關系的理論研究,又能給出不同尺度下農村電商發(fā)展的合理建議。
參考文獻:
[1] 劉衛(wèi)東. 經濟地理學思維[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
[2] 阿里研究院. 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2013)[EB/OL].
[3] 徐智邦,王中輝,周亮,王慧榮. 中國“淘寶村”的空間分布特征及驅動因素分析[J]. 經濟地理,2017(01):107-114.
[4] 刁貝娣,陳昆侖,丁鐳,曾克峰. 中國淘寶村的空間分布格局及其影響因素[J]. 熱帶地理,2017(01):56-65.
[5] 王賢文,徐申萌. 我國C2C電子商務的地理格局及其演化機制[J]. 經濟地理,2011,31(7):1064-1069,1106.
[6] 王賢文,徐申萌. 中國C2C淘寶網絡店鋪的地理分布[J]. 地理科學進展,2011,30(12):1564-1569.
[7] 路紫,李曉楠,楊麗花,等. 基于鄰域設施的中國大城市網絡店鋪的區(qū)位取向——以上海、深圳、天津、北京四城市為例[J]. 地理學報,2011,66(6):813-820.
[8] 汪明峰,盧姍. 網上零售企業(yè)的空間組織研究——以“當當網”為例[J]. 地理研究,2011,30(6):965-976.
[9] 席廣亮,甄峰,汪俠,等. 南京市居民網絡消費的影響因素及空間特征[J]. 地理研究,2014,33(2):284-295.
[10] 劉定惠. 城市空間結構對居民通勤行為的影響研究——以成都市和蘭州市為例[J]. 世界地理研究,2015,24(04):78-84+93.
[11] Taylor M, Murphy A. SMES and the take-up of E-business[J]. Urban Geography, 2004,25(4): 315-331.
[12] Warf B. Geographies of global internet censorship[J]. Geojournal, 2011,76(1): 1-23.
[13] Piera C, Roberto C, Giuseppe C. E-procurement and E-supply Chain: Features and development of E-collaboration. IERI Procedia, 2014,6: 8-14.
[14] Lglesias-Pradas S, Pascual-Miguel F, Hernandez-Garcia A. Barriers and drivers for non-shoppers in B2C E-commerce: A latent class exploratory analysis[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3,29: 314-322.
[15] Clemes M D, Gan C, Zhangjunli.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online shopping adoption in Beijing,China[J].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2014,21(3): 364-375.
[16] Leszczynski A, Wilson M W. Guest editorial: Theorizing the geoweb[J]. GeoJoural, 2013,78(6):915-919.
[17] Farag S, Schwanen T, Dijst M. Shopping online or in-store?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shopping and in-store shopping[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2007,41(2): 125-141.
[18] 侯晴霏,侯濟恭. 以區(qū)域為核心的農村電子商務模式[J]. 農業(yè)網絡信息,2011,(05):5-8.
[19] 朱興榮. 新農村電子商務及實施模式的探索[J]. 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7,17(12):227-228.
[20] 楊克斯,吳江雪. 我國農村電子商務新模式初探[J]. 中國商貿,2012,(31):152-153.
[21] Ali Akbar Jalali, Mohammad Reza Okhovvat, Morteza Okhovvat. A new applicable model of Iran rural e-commerce development[J]. 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 2011(3): 1157–1163.
[22] JiaoMeng. E-Commerce poverty alleviation in Longnan city[N]. China Today, 2016(9): 28-30.
[23] 龔炳錚. 關于農村電子商務的發(fā)展思路與對策的探討[J]. 中國信息界,2011,(12):28-31.
[24] 曾慶闖. 農村電子商務發(fā)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淺析[J]. 智富時代,2016,(01):110-111.
[25] 李麗軍,王永釗. 農村電子商務對區(qū)域的影響及發(fā)展策略[J]. 教育現代化, 2015,(17): 180-182.
[26] 汪向東. 農村經濟社會轉型的新模式——以沙集電子商務為例[J]. 工程研究-跨學科視野中的工程,2013,(02):194-200.
[27] 傅辰昊,周素紅,閆小培,等. 中國城鄉(xiāng)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的時空變化及其影響因素[J]. 世界地理研究,2015,(04):67-77.
[28] 駱瑩雁. 淺析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fā)展與應用——以沙集淘寶村為例[J]. 中國商貿,2014,(02):72-75.
[29] Hong Yong. E-commerce helps alleviate rural poverty[J]. China Today,2016(4):48-50.
[30] 曾億武,邱東茂,沈逸婷,等. 淘寶村形成過程研究:以東風村和軍埔村為例[J]. 經濟地理,2015,35(12):90-97.
[31] 張嘉欣,千慶蘭,陳穎彪,等. 空間生產視角下廣州里仁洞“淘寶村”的空間變遷[J]. 經濟地理,2016,36(01): 120-126.
[32] 朱邦耀,宋玉祥,李國柱,等. C2C電子商務模式下中國“淘寶村”的空間聚集格局與影響因素[J]. 經濟地理,2016,36(4):92-98.
[33] 崔麗麗,王驪靜,王井泉. 社會創(chuàng)新因素促進“淘寶村”電子商務發(fā)展的實證分析——以浙江麗水為例[J]. 中國農村經濟,2014(12):50-60.
[34] 鄧曉峰. 龍巖培斜淘寶村電子商務發(fā)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 龍巖學院學報,2014,32(3):74-77.
[35] 朱康對,朱呈訪,潘姬熙. “淘寶村”現象與溫州網絡經濟發(fā)展——基于永嘉西岙“淘寶村”的案例研究及政策建議[J]. 溫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15(1):23-26.
[36] Guo Guihang, LiangQian, Luo Guangfan. Effects of clusters on Chinas e-commerce: Evidence from the Junpu TaobaoVillag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2014,5(22): 180-186.
[37] GengLin, XiaoruXie, ZuyiLv. Taobao practices, everyday life and emerging hybrid rurality in contemporary China[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2016,6(8): 514-523.
[38] 張珣,鐘耳順,張小虎,等. 2004年~2008年北京城區(qū)商業(yè)網點空間分布與集聚特征[J]. 地理科學進展,2013,32(08):1207-1215.
Abstract: "Taobao villages" is a new business model in rural areas. We ne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in order to make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on its future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influence. Based on the data of Taobao villages in China during 2009-2016, using standard deviation ellipse analysis, central factor analysis and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variation trends of China's Taobao villages were discussed in national,provincial and urban lewe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①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north-south diffusion as a whole, the agglomeration degree has become stronger in recent years, concentrated in eastern coastal areas; ②Taobao village distribution of the provinces is increasing,which showed obvious zonal distribution trend in Guangdong-Zhejiang-Jiangsu coastal provinces area; The center of gravity had been in Zhejiang province for 4 years; ③Zhejiang province has always maintained a leading position, especially in the cities of Taizhou, Wenzhou and Jinhua, where the number of Taobao villages accounted for nearly 1/4 of the whole nation.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Taobao Village, Which means that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aobao village is concentrated in municipal level.
Key words: Taobao villages; levels;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