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芊
摘 要:在小學音樂課堂活動中,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音樂課堂教學的方法很多,教師必須運用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對學生有吸引力的音樂課堂。
關(guān)鍵詞:小學音樂課堂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2-0130-01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發(fā)生興趣,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學習的自覺動力”。在小學音樂課堂活動中,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運用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對學生有吸引力的音樂課堂。那么,究竟用什么樣的方法激活音樂課堂呢?
1 運用教師本身的體態(tài)、教態(tài)、語態(tài)激活音樂課堂
音樂教師是音樂美的傳播者,音樂教師的儀表更要講究美,不論是服飾還是色彩搭配都要有所講究。音樂教師的儀表大方、得體,給人一種健康向上的感覺,讓學生一看就喜歡,增強了學生對老師的親近感和信任感。在欣賞歌曲《新疆好》的教學活動中,為了上好這堂課,那天我特地穿了一件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服裝,當學生走進音樂教室,發(fā)現(xiàn)我今天的穿著跟平時不同,便引起了強烈的好奇心。于是我就從自身的服裝談起,并向他們介紹:“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服裝,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音樂和舞蹈,而構(gòu)成了不同的文化,今天我們就學習一首反映新疆風光的欣賞歌曲《新疆好》”。學生的興趣點馬上被引到教學的主題,這種將服裝跟課堂教學內(nèi)容有機地相結(jié)合,對教學內(nèi)容起到了提示和引導的作用。
音樂教師的教態(tài)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親切的語言、溫和的微笑、充滿愛意的目光,都能讓孩子們回敬你一臉的燦爛陽光。法國藝術(shù)大師羅丹說過,手有時比嘴還會說話。在教學中恰當使用一些無聲的手勢、動作,避免了教師語言的絮叨,既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也起到了引導、激情的作用。當學生大聲喊唱時,我就用手指著自己的嘴示意,學生很快領會了老師的意思,懂得輕聲歌唱了。這種運用教師無聲的語言,實際上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音樂教學中教師的語態(tài)也要講究藝術(shù)性。教師的語態(tài)親切、自然、充滿愛意,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在歌曲《我愛雪蓮花》歌表演的教學活動中,當孩子們跟我一起學跳“新疆舞蹈”時,有一位男學生在開小差做小動作,沒有參與歌表演,我沒有批評他,而是輕輕地走到他的身邊,摸摸他的頭,溫和地對他說:“老師相信你是個守紀律的好孩子!”于是他馬上集中了注意力,學得更認真了。
2 通過學生自身的體態(tài)活動激活音樂課堂
舞蹈是人類再自然不過的人性與潛能的表現(xiàn)和流露。教師如若能 在音樂課堂上適當?shù)匾龑W生運用律動、游戲、歌表演,那么,感人的音樂,美好的氛圍,便會使學生的身心很快投入到音樂的殿堂中。
2.1 律動
課堂上根據(jù)音樂內(nèi)容適當?shù)倪\用律動,能夠調(diào)動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小學生活潑、好動,精力特別旺盛,在音樂活動中,教師要善于及時調(diào)控課堂氣氛。當學生正處于一種熱烈、興奮的狀態(tài)下,我便彈奏一段柔和、優(yōu)美的三拍子音樂小片斷,隨著這一音樂信號的傳遞,慢慢地,學生的心緒安靜了下來,平心靜氣地聆聽音樂了。在實際教學中,課程安排上有時難免安排了先上體育課再上音樂課。由于體育課上劇烈的運動,這時已有很多的學生感到疲乏、無力,我為了讓學生的情緒高漲起來,就彈上一曲節(jié)奏感較強、情緒熱烈的音樂,學生聽到這一音樂,頓時忘記了疲勞,情緒又重新高漲了起來。使得我的課堂活動順利進行下去。
2.2 快樂游戲法
做游戲是孩子們喜歡的活動之一。通過愉快的音樂游戲活動能讓學生在游戲中得到休息,也在游戲中學到知識,提高音樂素養(yǎng)。在音樂游戲《小青蛙找家》中,我讓學生頭上戴著小青蛙的頭飾,按小組展開游戲競賽,看哪一組的“小青蛙們”能在音樂聲中準確地“找到自己的家”。當音樂起,學生們模仿小青蛙的樣子唱唱跳跳,他們不僅很快學會歌曲背下歌詞,也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2.3 歌表演
動作的伴隨是兒童認識音樂和從音樂中獲得快樂的最有效途徑。學生學會演唱一首新歌之后,他們往往并不滿足,更喜歡用一些動作加以補充。邊唱邊用動作表達情緒,這更符合兒童表達情感的特點。在歌表演《理發(fā)師》的課堂活動中,當學生學會演唱歌曲后,我用手勢比劃理發(fā)師理發(fā)的姿勢,提示學生合著音樂一手拿剪刀一手理發(fā),在我的提示下學生自編動作表演,我又鼓勵編得好的上臺為大家表演。這樣全班同學的積極性都被調(diào)動起來,學生們在愉快的音樂活動中充分表現(xiàn)自己、肯定了自己。 3 巧用多媒體電教手段提高音樂課堂效率
隨著科學技術(shù)日新月異的發(fā)展,電腦、CD、VCD、投影儀等多媒體相繼進入我們的課堂。它使抽象的音樂理論形象直觀化,使復雜的音樂知識簡單化,它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某些局限性,那么。在教學活動中如何正確使用多媒體讓學生從聽覺、視覺上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3.1 視覺上
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來自多方面,借助多媒體激發(fā)學生視覺上的感受在教學活動中很重要。在欣賞《搖籃曲》的教學活動中,我用多媒體制作了一幅月夜小寶寶安詳入睡的情景。當天上的小星星眨巴著調(diào)皮的眼睛,一彎銀色的月亮掛在了天邊,小屋子里的媽媽正在搖籃旁哼著優(yōu)美恬靜的搖籃曲,這時教室里一片寂靜,同學們目不轉(zhuǎn)睛地注視著畫面,直觀感受上得到了刺激,很快領會了整首樂曲所表達的意境,體驗了搖籃曲恬靜、安詳?shù)那榫w,從而達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3.2 聽覺上
運用電教手段,把聆聽、觀察、實踐密切聯(lián)系起來,再加上精辟的語言引導,給學生以生動真摯的情境感染。在音樂欣賞《牧歌》中,為了激發(fā)學生對草原情景的認識,我采用了配樂朗誦導入教學。選用的是小學五年級語文老舍《草原》里的:“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再加上小提琴曲《牧歌》的背景音樂,讓學生從中深刻感受到大草原藍天、白云、羊群所具有的寬廣、無邊的美景。這種參與活動使學生的身心融進了音樂,頭腦中不再是一片模糊、混亂的音響,而是有層次、有對比、有變化的美妙音樂,使學生在欣賞時不再游離于音樂之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