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濤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2-0057-01
初高中學生普遍存在對作文的畏懼心理。原因之一,筆者認為與有些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的糾錯模式有很大關系。長期的一線作文教學中,有些語文老師總喜歡把自己定位于“難侍候的婆婆”,用挑剔的眼光剔出優(yōu)劣,把“媳婦”(學生習作)分出三六九等。長此以往,學生總是不能在教師的作文評語中找到片言只語的鼓勵,漸漸地生出對作文的厭煩乃至畏懼心理。
一位智力略低于同齡孩子的小男孩上學了,他非常努力地學習,可是期中考試仍然排在班級的末尾,他非常忐忑地等著媽媽從家長會結束回家,他預想老師一定在媽媽面前嚴厲地批評了他,媽媽一定對他失望極了。沒想到,媽媽推開家門,溫柔地微笑對他說:“老師覺得你很努力,很喜歡你刻苦學習的態(tài)度,只是老師覺得你再堅持一些會有更大的進步?!毙∧泻⒙犃藡寢尩脑挐M心歡喜,同時他堅定一定要更勤奮。如此往復,初中、高中,他在媽媽每次家長會后帶來的老師的鼓勵中越學越好,直到拿到理想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讀完全文我們都知道,其實每次開家長會老師都會狠狠地批評這個小男孩,而每次媽媽都小心地屏蔽掉打擊孩子的話,只給孩子傳遞正能量的評價。不同的評價,效果截然不同,試想如果小男孩每次聽到的都是老師負面的評價,我們還會看到這個智力上缺憾的孩子獲得成功的一幕嗎?
長期以來,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遵循著“審題指導——作文——批改——評講”的套路,直白點說,就是學生寫,老師評。在評講中,側重于問題的羅列,這是我們傳統上 “糾誤法”的模式。教師的批改,就是要“堅持不懈”地幫學生找出錯別字,畫出有語病的句子,修改標點,最后指出審題立意方面的問題。至于學生習作中的優(yōu)點,僅僅作為點綴,一帶而過。學生憋了半天,好容易憋出一篇作文來,又讓老師畫了大堆的紅杠子,批了些“邏輯混亂”“中心不突出”之類的評語。如此反復,學生總摸不到門道,對作文哪能不怕。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學會“抓小放大”,把那些所謂的不可姑息的問題暫時“視而不見”,找到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加以鼓勵,使學生愛寫作文,期待看到評語,這樣良性循環(huán),還怕學生不喜歡寫作文?所以,不必因為學生作文中存在問題,就遮擋住文章該發(fā)出的光芒。
有句名言“失敗是成功之母”,但熟不知,“成功更是成功之母”。作文課上經常受到老師表揚的孩子,作文經常被老師當作范文在全班朗讀的孩子,作文寫得越來越好,越來越有自信。相反,經常被老師批評,作文經常被當作病例作文來讀的孩子,作文的寫作每況愈下。其實,孩子只要能夠在作文中記錄完整的事件,只要能夠真實地抒發(fā)情感,就值得鼓勵。
暢銷書女作家哈德成名前只是一個普通的女傭,她在教授庫馬家做工時在庫馬的鼓勵下開始寫作,庫馬總是鼓勵哈德有空多讀書,還建議她把自己的生活故事用筆寫下來,此后,庫馬就每每成了哈德所寫的每一段小故事的第一位讀者,而庫馬也一再對哈德所寫的內容贊揚有加。在庫馬的鼓勵下,哈德每天忙完了主人一家的家務,就開始利用晚上的時間學習寫作。終于,哈德描寫自己打工經歷的自傳《卑微的生活》出版,立即成了暢銷書??梢韵胂?,教授給予哈德的鼓勵是怎樣給哈德黑暗的生活點亮希望之火。作家李敖在談到自己的學校生活時曾說過,“語文老師在作文上批‘意短情長,允稱佳作,給我很大的鼓勵”。如此熱情似火的評語,對少年李敖有著怎樣的鼓舞和催進作用。而現實中我們許多語文教師,吝嗇于鼓勵表揚的言語,長于批評,往往站在一個制高點上,以專家的姿態(tài),以選拔作家的標準,嚴苛地考量學生的習作,給學生的頭上潑下一盆又一盆涼水,潑得學生們后脊發(fā)涼,哪里還有寫作的情緒?哪里還能產生寫作的熱情?實效的作文教學,應該不斷給學生成就感,讓他們在每篇習作中有所收益,有所進步,能看到自己習作的閃光點,從而激發(fā)作文興趣,使得學生想寫,敢寫,自覺寫以至達到不待老師批改,自能評斷文章。所以,當務之急,我們要趕快拋棄“糾誤法”,尋找學生習作中的優(yōu)點,給予充分肯定,充分發(fā)揮正能量在作文教學中的作用。
正能量的作文評講與“糾誤法”的最大不同在于其出發(fā)點不同?!凹m誤法”就擔心學生忽略掉作文中種種瑕疵,一定標清楚才覺得完成了作文批改任務??蛇@樣做卻忽視了作文本身的漸進性,實踐性和子悟性。有的時候,甚至會無視作文的差異性和獨創(chuàng)性,不在乎作文主體的獨特情緒體驗。而正能量的作文評獎常常用激勵的語言引導孩子,最大限度調動孩子參與作文,創(chuàng)作文本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大膽寫,大膽說,用心感受生活。進一步說,在作文批改過程中,敢于尋找習作的“火花”,哪怕這只是“星星之火”,也以符號標出;或以旁批、眉批的方式,用贊揚、鼓勵的話語明示;篇末總結的評價也重在發(fā)現習作的個性,鼓勵個性創(chuàng)作。當然,作文評語不是說不能有批評之詞,而是要將批評藏在激勵的評語之中。給分的時候,盡量慷慨一些,孩子只要有真情實感的抒發(fā),就可以大膽給高分,甚至打滿分。尤其是對一些寫作能力薄弱,對寫作有畏難情緒的孩子,更要放寬要求,抓住作文中的亮點,要不吝表揚。而對于作文書寫中的錯別字、語病或書寫臟亂的現象,要堅決扣分,更要深表惋惜,動之以情,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作文書寫習慣。作文評獎過程中,老師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加細致,對于精彩的文段可以投影在多媒體上,這樣可以使受表揚的面擴大,激發(fā)孩子的好勝心,盡量讓班級的孩子每學期都有作文受表揚的機會。而作文習作中的問題,只需對存在的問題點出即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作文評講結束后,如果積極性高的孩子愿意重新修改作文,老師應支持并提供幫助。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塊“壁壘”,讓很多學生頭疼的同時,也常常會讓一線教學的語文老師們焦頭爛額。其實,我們只要多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習作,不要“錙銖必較”,不做“挑剔的婆婆?”,就不會引起學生的反感與厭煩。我們總是在付出一片愛心來對待學生,那就讓學生時時感受到。學生在作文時是一輛上坡的車,費力又艱難,教師要做的是用正能量的評價推他一把,讓他“如虎添翼”,順利到達坡頂,才能看到更美的風景。endprint